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束支区域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1
作者 张永旭 王岳松 +4 位作者 杨达 董学滨 曹明勇 汪韶君 涂克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46-1850,共5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和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 rate episodes,AHRE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行起搏治...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和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 rate episodes,AHRE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行起搏治疗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根据心室电极位置分为LBBaP组(n=42)和右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n=4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QRS波时限(QRSd)、心室起搏参数,并发症、脑卒中事件和NOAF、AHREs发生率。结果(1)LBBaP组术后NOAF、AHREs发生率均低于RVSP组(P<0.05)。(2)LBBaP组的p-QRSd短于RVSP组(P<0.05)。(3)两组患者心室起搏参数、并发症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右室起搏,LBBaP术后AHREs、NOAF的发生率较低,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右室起搏 心房颤动 心房高频事件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室间隔肌壁间纤维化与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相关性及对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刘晓洁 李慕嶂 +5 位作者 陈佳莹 陈书芳 吴金涛 张雷明 李雪洁 孟令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335-1340,共6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肌壁间纤维化(SMF)与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相关性,并通过分析新发LBBB的危险因素,评估室间隔肌壁间纤维化对新发LBBB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华中阜外医院住院诊疗的... 目的探讨室间隔肌壁间纤维化(SMF)与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相关性,并通过分析新发LBBB的危险因素,评估室间隔肌壁间纤维化对新发LBBB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华中阜外医院住院诊疗的所有行心脏磁共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电图是否存在LBBB,将患者分为LBBB组和非LBB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BBB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无LBBB组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至出现新发LBBB或2023年10月为止,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新发LBBB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LBBB患者相比,LBBB患者的年龄更大,左心房直径、左室质量及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和容积均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QRS间期持续时间更长,扩张型心肌病、SMF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3;95%CI:1.049~1.097;P<0.001)、左室质量(OR=1.010,95%CI:1.004~1.016;P=0.001)、SMF(OR=2.227,95%CI:1.232~4.028;P=0.008)是LBBB存在的独立相关因素。平均随访(43.4±11.7)月,新发LBBB患者42例,Kaplan-Meier分析显示,存在SMF的患者新发LBBB的比率显著高于无SMF的患者(18.5%vs.6.9%,P<0.001)。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年龄(HR=1.042,95%CI:1.018~1.066,P<0.001)、左室质量(HR=1.012,95%CI:1.005~1.020,P=0.001)和SMF(HR=3.320,95%CI:1.768~6.232,P<0.001)是新发LBBB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MF与LBBB存在相关性且是新发LBBB的独立预测因素。心脏磁共振显示存在SMF的患者有较高的风险出现LBBB,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传导阻滞 室间隔肌壁间纤维化 心脏磁共振 相关性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持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分析
3
作者 杜招娜 姜文博 +2 位作者 牟俊宇 俞成云 夏伟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 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术后新发持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cLBBB)的相关危险因素及cLBBB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 目的 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术后新发持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cLBBB)的相关危险因素及cLBBB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经股动脉行TAVR的78例主动脉瓣膜狭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TAVR术后至出院时是否发生cLBBB分为新发持续性cLBBB组(n=26)和非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组(n=52)。收集并比较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生化检查指标、CT等影像检查结果、瓣膜和手术相关数据,以及6个月后病人的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VR术后新发持续性cLBBB的危险因素。结果 78例病人中,26例(33.3%)在TAVR术后出现持续性cLBBB。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存在的不完全性LBBB(OR=7.609, 95%CI:1.051~55.066)、植入瓣膜过大率≥17.25%(OR=1.096, 95%CI:1.017~1.181)及无窦侧瓣膜植入深度≥4.96 mm(OR=3.633, 95%CI:1.363~9.686)是TAVR术后新发持续性cLBBB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第6个月随访时,新发持续性cLBBB组有更高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16.0%比1.9%,P=0.02)。结论 术前不完全性LBBB、较高的植入瓣膜过大率及冠脉无窦侧瓣膜植入过深是影响TAVR术后持续性cLBBB发生的危险因素。新发cLBBB病人有更高的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左束支传导阻滞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束支起搏与右心室起搏的临床对照研究
4
作者 潘非非 张冰航 +1 位作者 车星星 王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2070-2073,共4页
目的:比较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右心室起搏(RVP)与左束支起搏(LBBP)的起搏特点及起搏参数长期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4月—2023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病人,25例病人接受了RVP,作为RVP组,... 目的:比较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右心室起搏(RVP)与左束支起搏(LBBP)的起搏特点及起搏参数长期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4月—2023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病人,25例病人接受了RVP,作为RVP组,另外25例病人接受了LBBP,作为LBB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电极放置及透视时间、QRS间期、术中及随访时心室导联参数。结果:5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起搏器植入。LBBP组术后QRS间期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而RVP组术后QRS间期呈现增加趋势(P<0.05),且RVP组术后QRS间期较LBBP组延长(P<0.01)。术中LBBP组起搏阈值低于RVP组[(0.83±0.25)mV与(1.33±0.61)mV,P<0.01],R波振幅明显升高[(10.8±5.3)mV与(6.9±3.4)mV,P<0.01],两组起搏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BP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VP组(P<0.01)。在随访过程中,RVP组与LBBP组起搏参数都保持稳定。结论:与RVP相比,LBBP具有更低的起搏阈值、更高的R波振幅和更短的QRS时间来实现更接近生理传导的起搏,表明LBBP是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一种生理起搏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左束支起搏 右心室起搏 生理起搏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在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5
作者 田亮 唐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治疗老年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因AVB于同济大...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治疗老年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因AVB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56例患者(≥6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起搏方式将患者分为RVAP组(n=121)和LBBP组(n=135)。比较两组起搏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起搏参数(阈值、感知和阻抗)在术中、术后7 d、术后1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BBP组患者术后QRS波群时限明显缩短(均P<0.001)。术后1年随访中,与RVAP组相比,LBBP组起搏术式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如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NT-proBNP表达水平(均P<0.05)。此外,LBBP组和RVAP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和起搏器依赖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LBBP患者术后1年内再住院率显著降低(P=0.004)。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BBP起搏术式与老年AVB患者的再住院率有关(全部进入模式P=0.014,向前逐步回归模式P=0.010)。Kaplan-Meier累积事件曲线的比较显示RVAP和LBBP的累积再住院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3)。ROC曲线分析也揭示了不同起搏术式对老年AVB患者的再住院率有预测价值(P=0.011,AUC=0.703,灵敏度=0.857,特异度=0.550)。结论与传统RVAP相比,LBBP起搏术式治疗老年AVB患者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老年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结核性心包炎并发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6
作者 王华力 张涤非 《心电学杂志》 1998年第2期107-107,共1页
患者男,60岁。因活动后气促、两下肢水肿5个月,加重1周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右心房轻度增大,心包脏、壁层分离,内见液性暗区10—12mm。X线胸片和CT片示两上肺结核、两侧陶腔少量积液,心包积液,心包脏层轻度增厚。临床... 患者男,60岁。因活动后气促、两下肢水肿5个月,加重1周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右心房轻度增大,心包脏、壁层分离,内见液性暗区10—12mm。X线胸片和CT片示两上肺结核、两侧陶腔少量积液,心包积液,心包脏层轻度增厚。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心包炎 并发症 左束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成人单心房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左束支起博1例
7
作者 王丽雅 赵平 +4 位作者 许利冬 范影 张艳芳 全晓璐 叶畅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64-866,共3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主因胸憋,气短伴恶心,头痛20年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30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憋,气短,无明显胸痛,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旋转,偶有黑朦,伴有恶心,偶有呕吐,既往脑梗死病史30余年,遗留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查体:BP 123/...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主因胸憋,气短伴恶心,头痛20年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30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憋,气短,无明显胸痛,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旋转,偶有黑朦,伴有恶心,偶有呕吐,既往脑梗死病史30余年,遗留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查体:BP 123/80 mmHg(1mm Hg=0.133k Pa)、P 40次/min、R 25次/min、SpO_(2) 90%。口唇略黑紫、双颊略紫、双肺呼吸音粗、散在干鸣及痰鸣、双肺底有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至我院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单心房,房水平双向分流,房间隔中下部回声脱失约65mm,彩色多普勒成像(color Doppler imaging,CDI):房水平探及双向分流。室间隔及左心室、右心室壁厚度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单心房 房室传导阻滞 左束支起搏
下载PDF
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继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列线图模型
8
作者 李慕嶂 陈佳莹 +4 位作者 陈书芳 吴金涛 张雷明 李雪洁 孟令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患者继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相应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华中阜外医院住院诊治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940例,根据7∶3分为训... 目的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患者继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相应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华中阜外医院住院诊治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940例,根据7∶3分为训练集(658例)和验证集(28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是LVSD继发LBB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上述指标建立了LVSD继发LBBB的列线图模型,ROC结果显示,训练集AUC为0.869(95%CI 0.822~0.916);验证集AUC为0.781(95%CI 0.682~0.881),且采用Bootstrap重复1000次抽样的方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后,预测模型校准曲线质量较高。结论年龄、冠心病、DCM以及LVEDD是LVSD继发LBBB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区分度,可预测LVSD患者继发LBBB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左束支传导阻滞 列线图
下载PDF
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一种罕见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影莉 谭轶湘 向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6-1310,共5页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项快速、安全、有效建立深静脉通路,以抢救危重患者,特别是血液透析患者的手术。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很少见,但也有出血、感染、栓塞、低血流量、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报道。本例患者有左束支传导阻滞,在中心静脉置管时出...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项快速、安全、有效建立深静脉通路,以抢救危重患者,特别是血液透析患者的手术。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很少见,但也有出血、感染、栓塞、低血流量、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报道。本例患者有左束支传导阻滞,在中心静脉置管时出现了右束支传导阻滞,导致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立即予以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并尽快结束手术。经过治疗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此并发症相对罕见且较严重,需要临床医生尽早意识到危险性并尽快处理。患者发生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可能与导管或导丝对右心室的机械性损伤有关,因此,中心静脉置管时应特别小心,且导丝及导管插入深度应小于1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 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下载PDF
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10
作者 郭宝亮 李晓娜 +1 位作者 耿咏梅 郑昭柳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左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 心肌梗塞 急性
下载PDF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天捷 陈柯萍 +2 位作者 任晓庆 华伟 张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884-887,890,共5页
目的 观察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经左室造影证实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99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存在柬支传导阻滞25例(LBBB组)... 目的 观察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经左室造影证实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99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存在柬支传导阻滞25例(LBBB组)。选择同期无束支传导阻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通过住院病历记录,门诊随访、再入院复查、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 LBBB组饮酒史高于对照组(32.0%vs.14.6%,P〈0.01),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高于对照组(24.0%vs.10.4%,P〈0.01),前壁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8.0%vs.75.0%,P〈0.01),心脏超声左房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患者[(41.0±6.9)mm vs.(37.0±3.8)mm,P〈0.01;(65.0±5.3)mm vs.(60.0±4.8)mm,P〈0.01],前降支合并回旋支病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6.0%vs.8.3%,P〈0.01)。LBBB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血流动力学终点事件的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0%vs.6.3%、64.0%vs.27.1%,P均〈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肌梗死、左柬支传导阻滞是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移植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RR=1.04、1.13,P〈0.01)。结论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与无束支传导阻滞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比较,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心脏移植的比例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阻滞 左束支 心肌病 缺血性 预后
下载PDF
DTI评价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室除极顺序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静 李治安 +4 位作者 王新房 谢明星 刘俐 杨娅 吕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本文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心室除极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普勒组织加速度图及脉冲频谱图检测10例CLBBB患者心室除极顺序,并与正常组(25例)进行对照。结果①CL... 目的本文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心室除极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普勒组织加速度图及脉冲频谱图检测10例CLBBB患者心室除极顺序,并与正常组(25例)进行对照。结果①CLBBB心室最早除极部位位于右室前壁心尖段,与正常组迥然不同(P<0.0001);②剑下四腔切面显示CLBBB心室除极顺序为:右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心尖、右室前壁全部、室间隔全部、左室前侧壁心尖、左室前侧壁全部;正常人心室除极顺序则为:室间隔基中部、室间隔心尖、右室前壁心尖及左室前侧壁心尖、右室前壁全部、左室前侧壁基部。③和正常组比较,CLBBB患者右室前壁电除极收缩耦联正常(P>0.05),而各左室壁除极明显延迟(P<0.0005),前间隔除极方向由心尖指向心底。结论能显示心室肌收缩顺序的DTI技术可直观、实时、精确地反映CLBBB的心室电除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成像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除极 超声波
下载PDF
基于Peguero-Lo Presti指数的心电图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室肥厚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冰丽 张树龙 高森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63-65,共3页
目的评价基于Peguero-Lo Presti指数的心电图参数在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伴左室肥厚(LVH)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LBBB患者401例,以超声心动图左室质量指数(LVMI)作为诊断LVH的参考标准,将患者分为LVH阳性、阴性患者。对所有患... 目的评价基于Peguero-Lo Presti指数的心电图参数在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伴左室肥厚(LVH)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LBBB患者401例,以超声心动图左室质量指数(LVMI)作为诊断LVH的参考标准,将患者分为LVH阳性、阴性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心电图检查,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评价心电图各参数SV2、S_(V3)、S_(V3)+R_(V6)、Sokolow指数(S_(V1)+R_(V5))、Cornell指数(S_(V3)+R_(avL))、Peguero-Lo Presti指数(S_D+S_(V4))、QRS时限、QTc间期、S_(V3)/S_(V2)、R_(V6)/R_(V5)及Ptfv1对LVH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S_(V2)≥3.4 mV、S_(V3)≥2.7 mV、SV3+RV6≥3.9 mV、S_(V1)+R_(V5)≥3.1 mV、S_(V3)+R_(avL)≥3.5 mV、S_D+S_(V4)≥4.9 mV、QRS时限≥160 ms、QTc间期≥510 ms、S_(V3)/S_(V2)≥1、R_(V6)/R_(V5)≥1、Ptfv1≤-0.04 mm/s均为诊断CLBBBB合并LVH的可靠指标;其中QRS时限(AUC:0.753,P<0.001)及QTc间期(AUC:0.765,P<0.001)在心电图各参数中是最准确的;Peguero-Lo Presti指数(灵敏度43.2%、特异度82.5%,AUC:0.679)较Sokolow指数(灵敏度49.6%、特异度58.4%,AUC:0.575)、Cornell指数(灵敏度47.3%、特异度79.6%,AUC:0.669)诊断LVH更为准确。结论 QRS时限≥160 ms及QTc间期≥510ms是诊断CLBBB合并LVH时心电图各参数中最准确的;Peguero-Lo Presti指数对CLBBBB合并LVH的诊断价值高于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uero-Lo Presti指数 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室肥厚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QRS时限 QTC间期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特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黔桓 詹贤章 +4 位作者 黄峻 陈春晖 方咸宏 蒋祖勋 吴书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999-2001,共3页
目的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ARVC患者40例,对每例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Fontaine导联心电图和平均信号心电图检查,并与20例诊断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 目的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ARVC患者40例,对每例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Fontaine导联心电图和平均信号心电图检查,并与20例诊断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的特发性室速患者作比较。结果 ARVC患者出现症状的年龄为(32.2±12.7)岁,男性患者的比例较高(85.0%),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82.5%),其次是胸痛(25.0%)和晕厥(22.5%)。T波倒置(75.0%)是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随后是QRS波时限延长(45.0%)和Epsi-lon波(35.0%)。伴LBBB的室速有28例(70.0%)。T波倒置(53.0%)仍是ARVC患者LBBB室速的主要心电图特征,其中主要是V1~V3或V1~V4导联出现T波倒置,晚电位阳性为(50.0%)。ARVC室速患者Ⅰ导联和V1导联的QRS波时限大于RVOT室速患者(P<0.05),且胸导联的移行较RVOT室速患者晚(P<0.05)。结论ARVC患者LBBB室速与RVOT室速的心电图特征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左束支传导阻滞 右室流出道
下载PDF
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43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伟 黄萍 +6 位作者 张丽 汪周平 王燕飞 袁家 张旭 吴璠 谢小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诊断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LBBB患儿43例,男35例、女8例,中位年龄36(9~72)月。其中完全性LBBB 36例,左前分支阻滞7例;心脏增大36例,心... 目的探讨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诊断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LBBB患儿43例,男35例、女8例,中位年龄36(9~72)月。其中完全性LBBB 36例,左前分支阻滞7例;心脏增大36例,心功能减低16例。1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7例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6例为心肌病,4例为心肌炎,4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前,3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颅脑外伤及溺水儿童各1例。12例患儿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第1~7日出现LBBB,给予激素、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后,8例术后早期均恢复,4例治疗后无好转在介入封堵术后第3~8日时取出封堵器及修补室间隔缺损后恢复正常。12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出现LBBB,给予激素、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后,8例患儿恢复正常,3例逐渐进展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均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仍为LBBB;随访时间中位数24(12~49)月,随访结束时,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早期恢复正常随访7个月出现迟发性LBBB;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仍LBBB,1例暴发性心肌炎仍为LBBB并伴心脏增大及心功能减低;1例2月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BBB因心力衰竭加重而死亡,余儿童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儿童LBBB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及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等,临床上应尽早诊断及处理,并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传导阻滞 治疗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不同阻滞位置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洪勇 刘利峰 +1 位作者 殷召 王守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608-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阻滞位置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32例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阻滞11例、希蒲传导系统阻滞21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两组,18例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 目的探讨不同阻滞位置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32例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阻滞11例、希蒲传导系统阻滞21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两组,18例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14例为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组),比较两组术后QRS宽度、心室电极感知、心室起搏阈值、心室电极阻抗、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结果14例患者成功行LBBaP,成功率93.3%(14/15)。LBBaP组术后QRS波群宽度较RVSP组明显缩短,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133.18±16.90)ms vs.(106.36±15.18)ms,P<0.001]。两组在电极感知、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是LBBaP组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长于RVSP组,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房室结阻滞患者和希蒲传导系统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QRS波群宽度明显缩短,但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106.00±7.58)ms vs.(108.90±5.34)ms,P=0.757]。在LBBaP组中有8例合并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束支阻滞得到校正,其中5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给予双极起搏,术后QRS波宽度明显变窄。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对于房室结阻滞和希蒲系传导系统阻滞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有较高成功率,即刻效果及安全性良好,起搏参数稳定;相对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可明显缩短QRS波宽度、保持心室同步性,尤其对于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电生理检查 房室结 希蒲系传导系统 起搏器 右心室间隔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下载PDF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病因与心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秀 赵春月 +1 位作者 潘晓杰 林治湖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27-328,331,共3页
[目的]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病因及心功能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已明确诊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judkins法)、超声心动图检查(左... [目的]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病因及心功能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已明确诊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judkins法)、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测量分析心脏功能。[结果]在所有病因中以冠心病最常见占45%,高血压17%,扩张性心肌病15%,风湿性心脏病5%,无器质性心脏病17%。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比较差,尤其以冠心病患者最多见,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正常。[结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健康人。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其次是高血压,也可见于风心病、心肌病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有胸痛及心电图异常变化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相关心功能检查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传导阻滞 病因 心功能
下载PDF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左束支传导阻滞辅助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之琼 吴承暘 +2 位作者 信俊昌 赵越 李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299,共7页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死亡率增加的标志;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其进行辅助诊断,将对LBBB早发现、早治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目前常用的支持向量机(SVM)等传统的机器学习...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死亡率增加的标志;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其进行辅助诊断,将对LBBB早发现、早治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目前常用的支持向量机(SVM)等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容易产生局部最优解,准确度有待提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ELM)的LBBB辅助诊断算法。首先,利用小波进行心电信号预处理,包括基线漂移、肌电噪声及工频干扰的去除;接着,确定QRS波群与T波位置;然后,根据临床上LBBB患者比正常人的QRS波群持续时间延长等特点,建立融合时域、形态与能量3类特征的特征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提取的特征集合,提出基于ELM的LBBB辅助诊断算法。此外,在MIT_BIH数据库中的5 000份ECG数据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处理与波形提取算法能有效去除噪声并提取QRS-T特征波;在LBBB的判别上,相比SVM算法、ELM算法的训练时间缩短了88.5%;同时,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LBBB检出率和正常人检出率的指标上,分别提升2.4%、5.4%、1.2%、3.6%和2%。因此,基于ELM的LBBB辅助诊断算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左束支传导阻滞 机器学习算法 心电信号处理 特征提取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治疗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政德 石磊 +4 位作者 施莹 黄华廷 吉庆伟 张舒 胡昌兴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评价左束支起搏(LBBP)治疗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BBP组... 目的评价左束支起搏(LBBP)治疗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BBP组和右室流出道起搏(RVOTP)组,每组30例。于术中,术后1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监测两组的心室电极夺获阈值、电极阻抗、R波振幅,并行心电图检查测定QRS波宽度,行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行胸片检查有无电极移位,观察有无起搏器囊袋感染。结果在随访过程中,两组心室电极夺获阈值均呈下降趋势,LBBP组各时间点夺获阈值水平均显著低于RVOTP组(P<0.05)。两组R波振幅呈上升趋势,电极阻抗呈下降趋势,但两组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各时间点,LBBP组的QRS宽度均较RVOTP组显著缩窄(P<0.05),但两组LVEDd和LVEF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起搏器囊袋感染和起搏器电极脱位。LBBP组出现室间隔穿孔1例,间隔部血管损伤1例。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BP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QRS离散度对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心室非同步运动的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世南 秦永文 +5 位作者 张海成 白元 吴景玲 薛卫军 鲁轩浩 李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离散度(QRSD)对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心室非同步运动的评价情况。方法 42例心内科住院时发现的伴有LBBB的患者,按病因分为孤立性LBBB组(7例)和合并器质性疾病的LBBB组(35例),另选择28例正常人作为...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离散度(QRSD)对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心室非同步运动的评价情况。方法 42例心内科住院时发现的伴有LBBB的患者,按病因分为孤立性LBBB组(7例)和合并器质性疾病的LBBB组(35例),另选择2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间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数据,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指数(TS-SD)、QRSD、QRS间期(QRSd);LBBB两组QRSD、QRSd分别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做多元相关性分析。结果 LBBB组与对照组比较,除孤立性LBBB组LVEDD外(P=0.14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BBB两组之间比较,除QRSd外(P=0.175),其余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LBBB两组QRSd与QRSD均与LVEF呈负相关,其中QRSd的相关系数为-0.310(P=0.046),QRSD的相关系数为-0.341(P=0.027);QRSD与TS-SD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18(P=0.040),其余指标相关性不强。结论心电图QRS离散度对评价LBBB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损害方面有参考价值,对评价心室非同步运动方面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电描记术 QRS离散度 QRS间期 非同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