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罕见的左移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叶更新 刘壮华 刘国禹 《干旱气象》 2014年第3期431-438,共8页
利用白山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日发生在吉林省南部的一次左移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深厚东北冷涡的东南象限、超强高空急流核附近的北侧,且低空风垂直切变不强、对... 利用白山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日发生在吉林省南部的一次左移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深厚东北冷涡的东南象限、超强高空急流核附近的北侧,且低空风垂直切变不强、对流有效位能不大;低空有较强的暖平流,并存在一个西南—东北走向的风切变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位于露点锋附近以及高空急流核的存在为有利于的对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风暴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个中-β尺度反气旋环流(尺度为120 km)相伴随,其旋转半径由高到低逐渐增加并在东南偏南方向被拉伸为椭圆型结构,风暴发生在该环流的西北象限的西南偏南气流之中,并具有钩状回波、弱回波区、反中气旋等超级单体所具有的特征。反中气旋出现在对流风暴发展的旺盛期,旋转半径从低层到高层逐渐增加。在风暴经过地区出现了冰雹、强降温、瞬时大风等天气现象和气象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超级单体 钩状回波 左移风暴 反中气旋 高空急流
下载PDF
黔西南州一次分裂型超级单体风暴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晓燕 付琼 +1 位作者 岑启林 张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3-431,共9页
应用兴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相关实况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4日傍晚发生在黔西南州安龙、兴义和兴仁的一次强雹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详细分析了强雹暴发展过程的回波结构特征,以及在超级单体中观测到的中反气旋流场结构。雹暴... 应用兴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相关实况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4日傍晚发生在黔西南州安龙、兴义和兴仁的一次强雹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详细分析了强雹暴发展过程的回波结构特征,以及在超级单体中观测到的中反气旋流场结构。雹暴发生在地面加热强烈,低层热低压发展,中层有小槽发展东移,高空有急流的背景下。小槽触发的对流云团在向东南移的过程中,在不稳定层结和较强垂直风切变的作用下发展成为超级单体。强风暴在傍晚18:36左右分裂成左移风暴和右移风暴,左移风暴发展强烈,伴随着一个中反气旋,核区直径最小达3km,旋转速度绝对值之和一度达到60m·s^(-1),中反气旋维持了至少40多分钟,风暴是沿着平均风(西北风)左侧向东东南方向移动,是较为少见而又很强的反气旋旋转超级单体风暴,此风暴产生了40mm的大冰雹;右移风暴伴随着一个弱中气旋,弱中气旋维持了3个体扫左右的时间,是沿平均风右侧向南移的右移风暴,此风暴产生了20mm的冰雹。雷达回波显示风暴从回波低层出现强反射率因子梯度,弱回波区和有界弱回波,前后入流缺口,勾状回波、强中反气旋和弱中气旋等超级单体特征,维持了3~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本文还分析了风暴最强盛阶段强中反气旋的结构,强中反气旋在低层为反气旋式辐合,中层为纯粹的反气旋旋转,中反气旋强烈发展时,旋转速度对核直径缩小至3km,垂直延伸4.8km,旋转的强度同时向低层和中高层延伸,显示出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特征。文章探讨了VIL值在本次的冰雹预报中的应用,VIL大值在本例中对大冰雹有很好的指示性,同时由于VIL大值维持较长时间,是判断超级单体出现的一个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左移超级单体风暴 强中反气旋 VIL值
下载PDF
一次多单体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3
作者 吴书君 王凤娇 王立静 《山东气象》 2006年第2期8-11,共4页
本文对一次发生在鲁中山区北部多单体风暴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大风、降雹的强对流风暴为一个典型的多单体风暴,它的生成、发展与雷暴外流边界激发有关;受当日环境风场影响,其发展过程及移动路径较复杂,在风... 本文对一次发生在鲁中山区北部多单体风暴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大风、降雹的强对流风暴为一个典型的多单体风暴,它的生成、发展与雷暴外流边界激发有关;受当日环境风场影响,其发展过程及移动路径较复杂,在风暴单体初生期间,由于风暴北部不断有单体新生,形成典型的左向传播风暴,随风暴发展,风暴分裂,背风方右侧单体加强成为超级单体,演变成为右移风暴,带来地面的大风、冰雹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单体风暴 外流边界 左移风暴 右移风暴
下载PDF
“05.6”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Ⅱ:MCS动力结构特征的雷达卫星资料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寿亦萱 许健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应用多普勒雷达和卫星资料对2005年6月10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沙兰河上游的暴雨MCS动力结构的演变特征作了进一步研究,以加深对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动力学结构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导致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沙兰河上游暴雨的中尺度对... 应用多普勒雷达和卫星资料对2005年6月10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沙兰河上游的暴雨MCS动力结构的演变特征作了进一步研究,以加深对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动力学结构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导致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沙兰河上游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单体风暴结构特征的孤立对流系统,对流系统中个别对流单体的强烈发展导致了沙兰河上游的雷暴等剧烈天气过程。此外,研究还发现,对流系统在初生—发展—成熟3个阶段中,雷达反演的低空风场上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随着降水加大,降水区附近的流场上反气旋性旋转疏散的特征显著增强。对整个对流系统来说,以对流云团移向方向(东北方)为前方,低空暖湿气流从云团左后方(西南方)入流,而在云团的右前方(偏东方)出流,即系统内的气流具有后方入流前方出流的特点。从对流系统的移动规律来看,云团左侧低空入流高空出流,右侧低空出流高空入流,即在云层平均风方向的左侧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右侧低空辐散高空辐合。这种有利于对流单体从系统的左后方新生,在右前方消亡的配置可能是导致沙兰河上游暴雨的雷暴云具有左移风暴特点的重要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暴雨 MCS 多普勒雷达 雷达反演风场 孤立对流系统 左移风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