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敛了的希望”或“消失的‘萤火’”——论左翼文化界1948年有关鲁迅“转变”问题的一次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2,共4页
1948年,在沉寂了几年之后,有关鲁迅思想“转变”的问题,又一次成为左翼文化界内部争论的焦点。胡风通过把《狂人日记》作为五四思想革命的起点,舒芜通过将鲁迅早年形成的“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的生命意识,视为鲁迅的“基本... 1948年,在沉寂了几年之后,有关鲁迅思想“转变”的问题,又一次成为左翼文化界内部争论的焦点。胡风通过把《狂人日记》作为五四思想革命的起点,舒芜通过将鲁迅早年形成的“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的生命意识,视为鲁迅的“基本认识”和“道路的路基”,皆暗示了鲁迅思想的一惯性和别样性,从而引发了激烈而严厉的批评,并“株连”到已故的鲁迅。虽然此后对“前期鲁迅”的批评再也没有如此激烈而严厉,但这场批评所包含的逻辑,却延伸到后来,导致鲁迅思想遗产的彻底偶像化和空洞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化界 鲁迅 转变
下载PDF
无以忘却的纪念与“救亡鲁迅”的形象建构--鲁迅逝世后北平左翼文化界悼念活动考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翠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0-48,共9页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后,北平左翼文化界发起悼念活动。这些活动在传达对鲁迅的敬仰与哀悼之情的同时,完成了对作为“民族解放斗士”的“救亡鲁迅”的形象建构。“救亡鲁迅”的形象根植于鲁迅的“立人”思想,与“启蒙鲁迅”“革命鲁迅”...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后,北平左翼文化界发起悼念活动。这些活动在传达对鲁迅的敬仰与哀悼之情的同时,完成了对作为“民族解放斗士”的“救亡鲁迅”的形象建构。“救亡鲁迅”的形象根植于鲁迅的“立人”思想,与“启蒙鲁迅”“革命鲁迅”有内在一致性,既是1936年华北局势的反映,也与左翼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密切关联。北平左翼文艺界的鲁迅悼念活动,丰富了对“战士”鲁迅的形象建构,也承载起了抗日宣传与思想动员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化界 “救亡鲁迅” 形象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