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田汉左翼时期的电影剧作与话剧创作之关系
1
作者 欧孟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4-160,共7页
田汉左翼时期的电影剧作与早期话剧创作主要体现为三种表层关系:一是话剧与电影剧作的双向改编,其改编策略既反映了他的艺术观,同时也凸显了他的文艺创作与时代的密切关联;二是田汉的话剧思维模式对他左翼电影剧作的叙事方式产生了深刻... 田汉左翼时期的电影剧作与早期话剧创作主要体现为三种表层关系:一是话剧与电影剧作的双向改编,其改编策略既反映了他的艺术观,同时也凸显了他的文艺创作与时代的密切关联;二是田汉的话剧思维模式对他左翼电影剧作的叙事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主题、风格、结构、矛盾冲突、音乐等方面形成了一种互文本的关系,实现了"田汉体"戏剧在电影剧作中的转译;三是田汉的话剧和电影剧作之间还存在着互为镜像、相互阐释的关系。而决定这些表层关系的深层动因在于"田汉体"话剧实现"电影化"的移植与改写方式以及他特有的文化忧患意识。透过田汉左翼时期的电影剧作与早期话剧创作的表层关系背后,我们既看到了他在新的思想意识和原有艺术风格之间的艰难整合,又发现了他文艺创作的独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左翼时期 电影剧作 话剧创作 田汉体
下载PDF
试论乡土小说从五四时期到左翼时期的转向——以王任叔乡土小说创作流变为例
2
作者 白鹏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8-71,共4页
滥觞于五四时期的现代乡土小说到20世纪30年代左翼时期发生了明显的转向。王任叔作为五四乡土作家,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了左翼乡土作家。从五四到30年代,他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风格色调都有了一个明显的跨越。透过王任叔... 滥觞于五四时期的现代乡土小说到20世纪30年代左翼时期发生了明显的转向。王任叔作为五四乡土作家,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了左翼乡土作家。从五四到30年代,他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风格色调都有了一个明显的跨越。透过王任叔乡土小说创作的变化,揭示了五四时期到左翼时期乡土文学从文化启蒙逐渐过渡到阶级批判,从对国民性的改造逐渐转移到对农民阶级意识觉醒的挺进,这种文学现象的转向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五四时期 左翼时期 转向 王任叔
下载PDF
亭子间:都市蜗居的思想史——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傅修海 林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5,共4页
上海亭子间是旧上海记忆的经典元素之一,在都市思想史视野里其内涵有四:其一,地域风情和建筑层面上的亭子间,本是旧上海底层居民逼仄无奈的居住景况的历史写照;其二,生存环境意味上的亭子间,是以文谋生的一群异乡人应对现代社会冲击的... 上海亭子间是旧上海记忆的经典元素之一,在都市思想史视野里其内涵有四:其一,地域风情和建筑层面上的亭子间,本是旧上海底层居民逼仄无奈的居住景况的历史写照;其二,生存环境意味上的亭子间,是以文谋生的一群异乡人应对现代社会冲击的城市生存扎根策略;其三,在上海左翼革命氛围中,这群身体和精神都处于蜗居状态的现代平民知识分子从亭子间走向激进。其四,亭子间文人和延安"山顶上的人"结合起来并获得历史重新书写的权力后,亭子间开始成为革命的空间政治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亭子间 都市 思想史 上海左翼时期
下载PDF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多维建构和递嬗 被引量:1
4
作者 禹权恒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13,共6页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五四"时期、左翼时期、延安时期等三个阶段。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存在着差异性,鲁迅形象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面孔。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卡里斯玛典型",鲁迅形象塑造背后蕴含...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五四"时期、左翼时期、延安时期等三个阶段。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存在着差异性,鲁迅形象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面孔。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卡里斯玛典型",鲁迅形象塑造背后蕴含着诸多革命性因素。鲁迅形象和20世纪中国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种同构关系,要想厘清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鲁迅形象是一个有效切入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左翼时期 延安时期 鲁迅形象 建构
下载PDF
承认还是再分配?——从霍耐特到弗雷泽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才勇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霍耐特和弗雷泽作为新法兰克福学派在欧洲和北美的著名代表,他们的思想是在分析后冷战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霍耐特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说在新时期焕发出现实的生命力;弗雷泽主要坚持了强硬左派的立场... 霍耐特和弗雷泽作为新法兰克福学派在欧洲和北美的著名代表,他们的思想是在分析后冷战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霍耐特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说在新时期焕发出现实的生命力;弗雷泽主要坚持了强硬左派的立场,通过对后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不平等的揭示而推出了不同于霍耐特的三元正义论,进而弘扬了在哈贝马斯思想中内蕴而被霍耐特放弃的平等主义原则。作为后冷战时期的两种不同左翼思想,二者的分歧主要在对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认知。这样的分歧标识出左翼思想在新时期面临的理论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耐特 弗雷泽 新法兰克福学派 后冷战时期左翼
原文传递
中国电影文化的民族性与政治想象——初期社会主义中国电影文化的再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繁华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电影文化 民族性 政治想象 社会主义初期 《武训传》 左翼时期 美学思想
原文传递
我国电影的四度辉煌
7
作者 于敏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电影艺术 左翼时期 抗战期间 《桥》 《狂流》 文艺方针 艺术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