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共产党对左翼电影文化建设的引领 被引量:2
1
作者 雷昊霖 徐兆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3,共9页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电影兴起是中国共产党改造现实与弘扬革命的一次重大文化实践,它实现了本土电影形态从泛道德化的“复古”到直面社会历史语境的“介入”。以成立“党的电影小组”为发端的一系列组织领导和“有片必评、...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电影兴起是中国共产党改造现实与弘扬革命的一次重大文化实践,它实现了本土电影形态从泛道德化的“复古”到直面社会历史语境的“介入”。以成立“党的电影小组”为发端的一系列组织领导和“有片必评、互鸣互纠”的思想指导,使中国左翼电影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成和建构,完全有别于以往电影创作与研究中那种个人式的单纯、自为的文化思想活动,并最终发挥了电影在中国共产党整体文化事业中的重要功能。这不仅使得左翼电影本身的创作和批评在当时影响甚巨,还深刻影响了中国电影后续的表现形式与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左翼电影文化 组织领导 理论指导 思想引领
下载PDF
从“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发生看其历史合理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本文探寻了1930年代发生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左翼电影文化运动"首先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当头的必然事件;其次是中国共产党谋求文化领导权的政治需要;再次是左翼知识分子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的艺... 本文探寻了1930年代发生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左翼电影文化运动"首先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当头的必然事件;其次是中国共产党谋求文化领导权的政治需要;再次是左翼知识分子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的艺术实践。因此,本文认为尽管"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有一些过激偏向,但即使是"去意识形态化"批评也无法否认"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历史合理性。这对于政治与艺术关系的认识,对中国电影文化现状的思考都是有重要参考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左翼电影文化运动 社会政治动因 左翼电影
下载PDF
1930年代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国家民族主义话语
3
作者 梁建华 冯清贵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144,共5页
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成为接驳国家民族主义话语的重要场域。在大叙述下形成了全新的话语体系与表达范式,自觉地践行着第三世界的民族语言。从左翼电影文化运动视角出发,以国家民族主义为考论中心,重溯国家民族主义话语原型,使... 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成为接驳国家民族主义话语的重要场域。在大叙述下形成了全新的话语体系与表达范式,自觉地践行着第三世界的民族语言。从左翼电影文化运动视角出发,以国家民族主义为考论中心,重溯国家民族主义话语原型,使国家民族主义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从而起到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认同与凝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文化运动 国家民族主义话语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左翼电影音乐的全景呈现——评《有声有色:左翼电影音乐的文化解读》
4
作者 杜艳艳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94,共1页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有声电影全面兴起之时,也是中国社会政治的转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整个国家陷入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境地。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犹如狂飙突进,外发抵抗日本...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有声电影全面兴起之时,也是中国社会政治的转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整个国家陷入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境地。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犹如狂飙突进,外发抵抗日本侵略之声,内置贫苦阶层反抗之力,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以夏衍、郑伯奇、田汉为代表的音乐家,将音乐带入了这段历史进程中,开始探索新的声音表现手段,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中国左翼电影音乐运动,为当时的中国电影建立了新的观念和秩序。左翼电影运动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近代社会史乃至政治史上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有声有色:左翼电影音乐的文化解读》 中国电影音乐 文化解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