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谢伟 薛云星 +3 位作者 李树春 金珉 周庆 王东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8期558-562,共5页
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 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脉夹层71例,胸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脉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h。术中置入胸主动脉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脉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脉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血管移植术 锁骨下动脉重建术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
原文传递
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联合支架象鼻治疗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弓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6
2
作者 里程楠 朱俊明 +5 位作者 齐瑞东 杨祎 于海 邢晓燕 刘永民 孙立忠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2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采用左锁骨下动脉(LSCA)-左颈总动脉(LCCA)转流术联合支架象鼻植入治疗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26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患者在首都... 目的回顾性总结采用左锁骨下动脉(LSCA)-左颈总动脉(LCCA)转流术联合支架象鼻植入治疗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26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接受支架象鼻植入联合LSCA-LCCA转流术,对此部分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1例、女5例,平均年龄(48±10)岁。结果 26例患者中院内死亡2例(7. 7%)。同期手术包括Bentall+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3例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超过24 h,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分别为(18±8)、(40±27)h。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21个月死亡,死亡原因不明。随访期间1例患者行胸腹主动脉替换。结论应用支架象鼻植入术联合LSCA-LCCA转流术治疗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弓,避免了介入治疗的相关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 锁骨下动脉-左颈动脉转流
下载PDF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2
3
作者 贡鸣 张宏家 +5 位作者 王晓龙 刘愚勇 郑铁 李海洋 刘欧 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平均年龄(48.4±10.5)岁,合并高血压5例,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3例,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Ⅰ型内漏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例,合并糖尿病1例。结果: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手术包括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1.8±29.2)min,心肌阻断时间平均(76.0±34.39)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平均(21.2±8.0)min。住院时间平均(19.8±6.2)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0±2.7)d,ICU时间平均(1.4±0.5)d。5例患者均无截瘫、脑梗死,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复查夹层破口均封闭良好,未见残余漏。结论: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对复杂型Stanford B型夹层,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左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转流 支架象鼻术
下载PDF
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7期82-84,共3页
目的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 目的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对患者术中与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为期10~40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45.23±22.84)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97±19.61)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65.37±25.46) min。在治疗过程中,30例患者均无院内死亡情况发生。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2.39±4.83) h,ICU观察时间为(44.25±12.21) h。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超过24 h的患者共有4例,3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已痊愈出院,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内脏缺血与缺血性脊髓损伤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行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可对封闭主动脉弓远端病变、主动脉近端病变进行同期处理,确保患者获得预期疗效,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并促进预后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弓远端病变 支架象鼻术 锁骨下动脉-左颈动脉转流
下载PDF
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后脑组织核因子-κB、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夏峰 郗二平 +3 位作者 王荣平 殷桂林 张晓明 朱水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2-474,共3页
目的观察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LCCA)后脑组织核因子(NF).KB、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及形态学改变。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即阻断左锁骨下动脉组、阻断... 目的观察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LCCA)后脑组织核因子(NF).KB、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及形态学改变。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即阻断左锁骨下动脉组、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用开胸丝线结扎法建立动物模型,8h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IC)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中NF-κB、HIF-1α的表达。结果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未见脑组织损伤改变,NF-κB、HIF-1α低表达;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后,脑组织出现明显缺血、缺氧改变,NF-κB、HIF-1α高表达,阳性单位结果分别为(43.9538±4.9238)、(25.0838±3.3532),阳性率结果分别为(0.4468±0.0717)%、(0.4643±0.06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对脑组织及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证实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在临床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而同时覆盖左颈总动脉对脑组织损伤较大,在覆盖左颈总动脉前需行旁路手术,保证脑部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左颈动脉 核因子-ΚB 低氧诱导因子-
原文传递
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 被引量:11
6
作者 齐瑞东 朱俊明 +9 位作者 陈雷 里程楠 乔志钰 程力剑 葛翼鹏 胡海鸥 夏瑀 邢晓燕 郑铁 孙立忠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评价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LSCA)-左颈总动脉(LCCA)转流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14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行支架象鼻植入联合LSCA-LCCA转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 目的评价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LSCA)-左颈总动脉(LCCA)转流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14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行支架象鼻植入联合LSCA-LCCA转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0~69(52±14)岁。术前合并高血压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5例,陈旧性脑梗死1例。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Bentall术1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腹主动脉瘤介入1例。结果无院内死亡。同期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ICU时间分别为(21±7)h、(43±19)h。胸骨哆开再固定1例;以支架象鼻为锚定区,胸降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1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无死亡,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支架象鼻术联合LSCA-LCCA转流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可同期处理主动脉近端病变和封闭主动脉弓远端病变,获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弓远端病变 支架象鼻 锁骨下动脉-左颈动脉转流
原文传递
主动脉弓远端病变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治疗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韦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1-1,共1页
探讨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26例,均为其实施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死亡;手术治疗... 探讨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26例,均为其实施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死亡;手术治疗后呼吸机应用时间>24h的患者共3例;术后为患者开展2年时间随访,1例患者接受胸腹主动脉替换治疗,1例患者术后21个月死亡。结论: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弓远端病变 支架象鼻 锁骨下动脉-左颈动脉转流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唐飞飞 程龙 +2 位作者 戴仕林 王杰 尚玉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分析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应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5例,平均年龄(54.9±11.2)岁。21例... 目的分析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应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5例,平均年龄(54.9±11.2)岁。21例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人工血管转流术(转流组),26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位术(转位组)。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杂交手术。两组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全组共12例(25.5%)出现并发症,其中内漏5例(10.6%)、声音嘶哑5例(10.6%)、脑卒中/头晕2例(4.3%),无左上肢乏力、截瘫、夹层逆撕;46例(97.9%)左锁骨下动脉通畅。47例患者5年生存率100.0%。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中远期临床效果满意,重建的左锁骨下动脉5年通畅率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内漏和声音嘶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术 左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人工血管转流 锁骨下动脉转位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原位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彭智猷 叶开创 陆信武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4年第5期325-329,共5页
一、概述随着主动脉移植物及腔内技术的发展,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已逐渐从创伤较大、恢复周期较长的开放手术转向微创化、恢复周期短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该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推荐用于不... 一、概述随着主动脉移植物及腔内技术的发展,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已逐渐从创伤较大、恢复周期较长的开放手术转向微创化、恢复周期短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该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推荐用于不适合进行开放手术的患者[1]。然而,累及主动脉弓的病变仍然是TEVAR的难点。主动脉弓病变累及范围广泛,常伴随弓型复杂、分支动脉开口异常及扭曲等情况,而在主动脉支架植入过程中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锚定区,可能遮盖一支甚至多支重要分支动脉开口,从而造成弓部分支动脉(头臂干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血流中断,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左颈动脉 锁骨下动脉 分支动脉 开放手术 腔内技术 动脉 恢复周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