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李渔《巧团圆》传奇的结构艺术
1
作者 卢旭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7-28,50,共3页
李渔对于传奇戏曲的结构艺术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见解,他创作的《巧团圆》传奇结构精美而谨严,其作为"主脑"具体表现的"一人一事"明确清晰;前后情节讲求埋伏照应,针线细密;布局巧妙合理,尤其结局部分富于团圆之趣。
关键词 李渔 巧团圆 结构艺术
下载PDF
论《巧团圆》对《生我楼》的重写
2
作者 唐文靓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4,共2页
《巧团圆》是传奇中最具戏剧性的篇目,是李渔求新求异思想的代表作品。在李渔的创作中多次出现对同一故事题材进行两次创作的现象,本文结合李渔的戏曲理论分析其传奇作品《巧团圆》对其小说《生我楼》的重新创作。
关键词 李渔 巧团圆 传奇创作
下载PDF
论李渔《巧团圆》人物设置的舞台性
3
作者 袁笑笑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1-23,共3页
《巧团圆》于康熙七年(1668年)脱稿,是唯一一部李渔在家班女乐存在期间创作的戏曲,其创作深受家班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李渔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王骥德的《曲律》等的理论成果,并且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家班舞台实... 《巧团圆》于康熙七年(1668年)脱稿,是唯一一部李渔在家班女乐存在期间创作的戏曲,其创作深受家班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李渔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王骥德的《曲律》等的理论成果,并且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家班舞台实践经验,以舞台演出效果和观众这两个为核心出发点,认为戏曲创作是专为舞台演出的。与李渔的其它戏曲相比,《巧团圆》在人物设置上具有独特的舞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团圆 人物设置 舞台性 李渔
下载PDF
李渔《巧团圆》的“玉尺”巧用
4
作者 刘川楠 《运城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李渔在《巧团圆》中,借助姚克承与曹小姐的定情信物玉尺,表达了自己对坚贞爱情的赞扬。"玉尺"作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凭证,在推动故事发展、情感表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更体现出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巧团圆 玉尺 定情信物 结构 情感 象征意义
下载PDF
李渔《巧团圆》情节结构的舞台性
5
作者 袁笑笑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07-109,共3页
《巧团圆》于康熙七年(1668年)脱稿,是唯一一部李渔在家班女乐存在期间创作的戏曲,其创作深受家班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李渔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王骥德的《曲律》等的理论成果,并且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家班舞台实... 《巧团圆》于康熙七年(1668年)脱稿,是唯一一部李渔在家班女乐存在期间创作的戏曲,其创作深受家班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李渔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王骥德的《曲律》等的理论成果,并且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家班舞台实践经验,以舞台演出效果和观众这两个为核心出发点,认为戏曲创作是专为舞台演出的。与李渔的其他戏曲相比,《巧团圆》在情节结构上具有独特的舞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团圆 情节结构 舞台性 李渔
下载PDF
简析李渔“结构”理论在《巧团圆》中的体现
6
作者 完家睿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1-85,共5页
李渔作为清代著名的创作者和理论家,他的“结构”理论对后来的戏曲写作影响深远。《李笠翁十种曲》中《巧团圆》一剧深刻贯彻了他的“结构”理论,基于此,从“脱窠臼”“密针线”“审虚实”三个部分阐述李渔“结构”理论在《巧团圆》中... 李渔作为清代著名的创作者和理论家,他的“结构”理论对后来的戏曲写作影响深远。《李笠翁十种曲》中《巧团圆》一剧深刻贯彻了他的“结构”理论,基于此,从“脱窠臼”“密针线”“审虚实”三个部分阐述李渔“结构”理论在《巧团圆》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窠臼” “密针线” “审虚实” 巧团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