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巨人山北极高山冻原的研究和管理(捷克共和国)
1
作者 Jan tursa 董瑜 《人类环境杂志》 1998年第4期358-360,共3页
巨人山(捷克称为克尔科诺谢)属于苏台德地区,是捷克共和国境内最高和最著名的山脉,它属于由捷克共和国、波兰和德国共同拥有的一系列中山的一个部分。尽管其最高点(Snezka)的海拔高度只有1602m,属于中山范围,但巨人山的最高区域代表了... 巨人山(捷克称为克尔科诺谢)属于苏台德地区,是捷克共和国境内最高和最著名的山脉,它属于由捷克共和国、波兰和德国共同拥有的一系列中山的一个部分。尽管其最高点(Snezka)的海拔高度只有1602m,属于中山范围,但巨人山的最高区域代表了一种表现副北极和高山地区之间相互平衡关系的特殊的地貌系统。在北欧和中欧后冰期和冰后期的变化中,巨人山做为生物地理学的"十字路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里有许多高山和北极现象,如高山森林线、副极地泥炭沼泽、斑状雪地、崩塌、雪崩、冰缘岩屑堆、解冻泥流、强霜冻侵蚀阶地、突岩、多边形土和显著的生物特征(孑遗种和孑遗生态系统)。通过长期的多学科研究,认为巨人山的高海拔地区属于北极高山冻原。根据地形、多边形土的类型、气候因素和植被的构成等特点,北极高山冻原可分为三个地带:冰雪风成地带、有植被的冰雪形成地带和似雪冰成地带。尽管做为国家公园而受到保护,但不断增加的人类活动已严重地威胁到中欧这个独特的北极高山冻原"孤岛"。对巨人山冻原的主要威胁有:①大量的游人带来的环境影响;②大量种植的矮松林地干扰了最近的冻土过程;③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症状。因此,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正在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进行监测和研究,以确保对巨人山北极高山冻原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人山 北极 冰原 生态系统 地貌
下载PDF
失语的远古大陆不再喑哑--论德布林小说《山、海和巨人》的非洲主题
2
作者 张晖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共10页
“非洲”是《山、海和巨人》里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话题。1920年代的德国文坛上,德布林属于最早一批发掘非洲主题和发现非洲革命价值的先锋派作家。他预见到后殖民主义时代非洲文化及文学将发挥巨大的潜力,于是大量引用与非洲相关的游记... “非洲”是《山、海和巨人》里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话题。1920年代的德国文坛上,德布林属于最早一批发掘非洲主题和发现非洲革命价值的先锋派作家。他预见到后殖民主义时代非洲文化及文学将发挥巨大的潜力,于是大量引用与非洲相关的游记、民族志、神话、歌曲等文学作品,以增强这部异域色彩浓厚的未来小说的真实感。在该作描绘的未来世界里,非洲除了文化影响力之外,更肩负着左右世界历史进程的革命重担。只不过在作者看来,这股巨大的反抗力量并非从非洲辐射到世界其他地区,而是由非洲移民的混血后裔在欧洲内部积聚起来的。德布林在《山、海和巨人》里对非洲主题的驾驭离不开他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地缘政治学理论的接受和反思,他将其改造为非右翼色彩的文化地理视角,借以观照并重估这一地理板块的地缘政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和巨人 地缘政治 非洲 民族迁徙 革命
下载PDF
魏玛共和国科幻文学中的极北之地时空体——论《山、海和巨人》作为冰世界小说的异类
3
作者 张晖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8,共12页
千禧年以来二十余年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贫富差距扩大,地区战争烈度渐强,海量的难民涌向欧美,兼之瘟疫爆发,大众对未来的预期愈趋黯淡,更加乞灵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对开发生存空间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公众心态发生偏移的背后,通俗科幻... 千禧年以来二十余年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贫富差距扩大,地区战争烈度渐强,海量的难民涌向欧美,兼之瘟疫爆发,大众对未来的预期愈趋黯淡,更加乞灵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对开发生存空间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公众心态发生偏移的背后,通俗科幻文学借大众媒体推波助澜。无独有偶,通俗文学和大众心理发生互动的现象在风雨飘摇的魏玛共和国时期也曾出现。本文从流行于该时期的科幻文学中剥离出“冰世界小说”这一类型,借此探讨德国科幻文学与地缘政治结合的历史成因,尝试运用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在叙事学层面上追寻冰世界小说的社会学意义,并以德布林的《山、海和巨人》为个案,解读这部以冰世界为外观的小说作品与众不同的恶托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和巨人 图勒协会 时空体 冰世界小说 科幻文学
原文传递
魏玛共和国地缘政治文学中的亚欧冲突——以德布林小说《山、海和巨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晖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127-140,共14页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地缘政治文学对未来弥赛亚世界的狂想中始终隐现着德国人对一战战败结局的否定,人们在这诉诸幻想的补偿世界里寻求着疗治精神创伤的灵药。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极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特征,但德布林的《山、海和巨人》却...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地缘政治文学对未来弥赛亚世界的狂想中始终隐现着德国人对一战战败结局的否定,人们在这诉诸幻想的补偿世界里寻求着疗治精神创伤的灵药。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极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特征,但德布林的《山、海和巨人》却是例外,它更关注由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殖民行径激起的其他文明的联合反抗。本文从地缘政治学角度解读德布林在该作中对亚洲及东欧地区地缘政治意义的认识,并力图通过作家的左翼立场来分析这部小说反西方中心论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和巨人 德布林 地缘政治 亚洲 东欧 生存空间
原文传递
技术文明批判与美学革新——论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小说《山、海和巨人》
5
作者 余冰 《德语人文研究》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在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德布林通过小说《山、海和巨人》进行了一场大胆的语言实验。他通过丰富的想象虚构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技术至上的未来世界,讽刺现实世界的荒谬,揭露技术文明下隐藏的荒蛮。本文从技术文明批判的角度出发,探讨... 在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德布林通过小说《山、海和巨人》进行了一场大胆的语言实验。他通过丰富的想象虚构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技术至上的未来世界,讽刺现实世界的荒谬,揭露技术文明下隐藏的荒蛮。本文从技术文明批判的角度出发,探讨德布林对于技术的辩证性思考,以及技术、人类与自然互相角力和共处的复杂关系。本文还聚焦于这部未来小说的语言革新,梳理其在美学话语下的价值。受20世纪初艺术思潮的影响,德布林通过实验性的表达方式,呈现了自己的技术美学观,并尝试突破传统叙事框架的限制,挑战美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布林 、海和巨人 技术文明 美学观
原文传递
山一样的巨人
6
作者 李维明 《中外童话画刊(幻想+欢乐)》 2010年第1期6-7,共2页
巨人有山那么高,他背着一个非常大的背包去旅行。走在路上,他看见一头大象用鼻子拔树,拔了一棵又一棵。
关键词 初等教育 童话故事 课外阅读 一样的巨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