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核巨单极共振的统一描述与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
1
作者 牛一斐 李征征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原子核同位旋标量巨单极共振(ISGMR)的研究是约束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K_(∞)的重要途径,对理解核天体物理现象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目前ISGMR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Sn和Pb中ISGMR不能够同时描述,即“为什么Sn同位素给出的状态方程这... 原子核同位旋标量巨单极共振(ISGMR)的研究是约束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K_(∞)的重要途径,对理解核天体物理现象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目前ISGMR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Sn和Pb中ISGMR不能够同时描述,即“为什么Sn同位素给出的状态方程这么软”,它阻碍了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K_(∞)的精确约束。本文介绍原子核巨共振研究中常用的准粒子无规相位近似(QRPA)理论,和基于QRPA理论的自洽准粒子振动耦合(QPVC)理论,综述了基于QRPA理论和QRPA+QPVC理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QPVC效应对实现ISGMR统一描述的重要作用:通过考虑QPVC效应,能够实现对Sn和Pb同位素中ISGMR的统一描述,解决了“为什么Sn同位素给出的状态方程这么软”的问题,约束了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K_(∞)。基于自洽的QPVC理论,还进一步研究了丰中子Sn同位素^(134,140)Sn的电单极激发强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同位旋标量巨单极共振 核物质状态方程 准粒子无规相位近似 准粒子振动耦合效应
原文传递
手征对称破缺理论对原子核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态的研究
2
作者 张磬兰 邱锡钧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348-353,共6页
在相对论手征对称及其自发破缺模型下,研究了有限核的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激发态.采用ThormasFermi近似和Scaling坐标方法,讨论了原子核的表面效应及核子分布不均匀性对原子核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激发态的影响.... 在相对论手征对称及其自发破缺模型下,研究了有限核的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激发态.采用ThormasFermi近似和Scaling坐标方法,讨论了原子核的表面效应及核子分布不均匀性对原子核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激发态的影响.通过对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激发能的自洽计算,得到了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的理论计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单极共振 四极共振 手征破缺场 原子核
下载PDF
巨单极共振和对称能(英文)
3
作者 梁钧 马中玉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0-474,共5页
基于带有混合同位旋标量-矢量非线性耦合的有效拉格朗日量,在完全自洽的相对论无规位相近似的框架内,通过单极压缩模式讨论了核物质的不可压缩性.比较核208Pb,144Sm,116Sn和90Zr实验和计算的巨单极共振能量,给出了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 基于带有混合同位旋标量-矢量非线性耦合的有效拉格朗日量,在完全自洽的相对论无规位相近似的框架内,通过单极压缩模式讨论了核物质的不可压缩性.比较核208Pb,144Sm,116Sn和90Zr实验和计算的巨单极共振能量,给出了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的取值范围.新的同位旋标量-矢量非线性耦合软化核物质的对称能,但无损于基态性质与实验的一致性.讨论了对称能的软化对巨单极共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单极共振 相对论无规位相近似 对称能 同位旋标量-同位旋矢量介子的非线性耦合
原文传递
核的巨单极激发的求和规则和核物质的不可压缩性系数
4
作者 马中玉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2-295,共4页
采用近来在研究核基态中极为成功的相对论模型研究有限核的同位旋巨单极共振 ,从而给出核物质的不可压缩性系数 .讨论了建立在相对论平均场基态上的相对论无规位相近似的自洽处理 .自洽要求基态和巨共振激发态的研究从同一个有效拉氏量... 采用近来在研究核基态中极为成功的相对论模型研究有限核的同位旋巨单极共振 ,从而给出核物质的不可压缩性系数 .讨论了建立在相对论平均场基态上的相对论无规位相近似的自洽处理 .自洽要求基态和巨共振激发态的研究从同一个有效拉氏量出发 .与相对论平均场的无海近似自洽 ,相对论无规位相近似不仅要包含正能态的粒子 -空穴激发 ,还必须考虑 Fermi海核子态和 Dirac海核子态激发的贡献 .用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方法得到核的巨单极共振的能量逆权重的求和规则 ,验证 Dirac海核子态的贡献 .比较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的巨单极共振的能量得到核物质的不可压缩性系数为 2 5 0 - 2 70 Me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激发 求和规则 核物质 不可压缩性系数 同位旋标量巨单极共振 相对无规位相近似 原子核物理
下载PDF
核电荷半径的同位旋相关性及其微观诠释 被引量:1
5
作者 雷奕安 曾谨言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1-735,共5页
原子核电荷半径R_c所有的实验数据都表明,R_c系统偏离A^(1/3)律,即随A增大R_c/A^(1/3)系统地递减,而R_c/Z^(1/3)则比较接近于一个常量.原子核巨单极共振能量E_x∝R^(-1)的大量实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根本原因在于A^(1/3)律与同位旋无关... 原子核电荷半径R_c所有的实验数据都表明,R_c系统偏离A^(1/3)律,即随A增大R_c/A^(1/3)系统地递减,而R_c/Z^(1/3)则比较接近于一个常量.原子核巨单极共振能量E_x∝R^(-1)的大量实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根本原因在于A^(1/3)律与同位旋无关,而Z^(1/3)律已部分反映了同位旋的影响.基于壳模型,给出了Z^(1/3)律的微观诠释.壳模型中质子和中子谐振子势强度参数ω_p和ω_n的差异,可以用Z^(1/3)律说明.基于与Wigner的原子核同位旋多重态质量公式(IMME)相似的理论考虑,提出了核电荷半径改进的Z^(1/3)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荷半径 同位旋相关性 改进的z/1/3律 巨单极共振能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