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澜沧江某巨型堆积体蓄水失稳诱发涌浪预测
1
作者 胡大儒 吴述彧 +3 位作者 罗超鹏 邓辉 李鹏飞 王照英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8,共11页
澜沧江上游拟建RM水电站,其蓄水运行可能导致近坝左岸RS巨型堆积体发生变形失稳,进而诱发滑坡涌浪灾害,威胁枢纽建筑物和下游居民安全。结合前期大量地质勘察及物理力学试验资料,采用大型离心机模型试验等方法,进行了RS堆积体蓄水潜在... 澜沧江上游拟建RM水电站,其蓄水运行可能导致近坝左岸RS巨型堆积体发生变形失稳,进而诱发滑坡涌浪灾害,威胁枢纽建筑物和下游居民安全。结合前期大量地质勘察及物理力学试验资料,采用大型离心机模型试验等方法,进行了RS堆积体蓄水潜在失稳破坏模式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RS堆积体至大坝段全河道的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RS堆积体滑坡-涌浪链式灾害动力学灾变全过程数值分析,对滑坡涌浪的首浪高度、对岸爬坡浪高、沿途传播特征、坝前浪高、沿大坝爬升高度等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库蓄水位逐步抬升至2800 m高程,RS堆积体最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失稳破坏,其后缘拉裂边界为蓄水位以上一定范围的堆积体碎石土层、前缘剪切边界为堆积体中下部细颗粒层。堆积体失稳破坏后诱发滑坡涌浪,首浪高度在入水点附近达到峰值,约为31.5 m,历时约15 s。涌浪沿河道向下游传播通过①号河湾前后浪高衰减39.5%,涌浪在约147 s时传至大坝处并沿坝坡继续爬升,爬坡浪高约为2.6 m,历时180 s,首浪及后续小浪均无翻坝风险。首浪受大坝阻挡消能后,随即向上游反向传播形成回涌现象,回涌与后续涌浪撞击形成局部高浪区,至P5监测点处回涌浪高达到最大,约为4.56 m,历时219 s。涌浪传播过程中,河湾地形及回涌现象可大幅加速涌浪能量衰减,有效降低涌浪冲击与次生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巨型堆积体 离心机模型试验 失稳模式 滑坡-涌浪链式灾害预测
下载PDF
某坝址河段巨型堆积体稳定性及工程影响地质研究
2
作者 吴述彧 《水电勘测设计》 2011年第1期10-15,共6页
金沙江上游某坝址河段,分布多个巨型堆积体,其集中分布,方量巨大,成为坝址选择的关键地质问题。通过对其物质组成、地质成因、稳定性、塌岸预测等方面的初步分析,预测它们对坝址河段成库条件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巨型堆积体 成因分析 稳定分析 塌岸预测 工程影响
原文传递
利用高密度电法勘探盐边县格萨拉巨型滑坡堆积体 被引量:6
3
作者 蒋全科 雷宛 刘俊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3-1866,共14页
探讨盐边县格萨拉巨型滑坡堆积体的滑动面的位置和形态并分析滑坡稳定性进而为拟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提供有效的建议。采用高密度电法作为初步勘察阶段的滑坡勘探手段,建立不同采集装置的滑坡正演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初步了解拟勘探滑坡的... 探讨盐边县格萨拉巨型滑坡堆积体的滑动面的位置和形态并分析滑坡稳定性进而为拟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提供有效的建议。采用高密度电法作为初步勘察阶段的滑坡勘探手段,建立不同采集装置的滑坡正演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初步了解拟勘探滑坡的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并确定采集装置类型,结合地质调查结果,确定主要的反演参数,并根据反演结果修正正演模型进行对比判别。结果表明,研究所用的反演参数效果较好,正演模型修正之后的视电阻率剖面与反演结果相匹配,使反演解译成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真实滑动面的位置和形态,且通过钻探得到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最终,拟建高速公路的选线设计采纳了研究成果,对该巨型滑坡堆积体采取绕避措施,说明高速公路初步勘察阶段采用高密度电法作为巨型滑坡堆积体滑动面勘察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是经济且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格萨拉巨型滑坡堆积体 高密度电法 正演与反演 视电阻率 滑坡稳定安全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