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在巨大窗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一彪 郝芳之 +1 位作者 王振先 张兆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 巨大窗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应用
下载PDF
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封堵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峰 周达新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方法全组15例,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21±8(16~46)岁。PDA最窄处直径为16±3mm(13~22mm),均采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经股静脉途径对PDA进行封堵。封... 目的探讨采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方法全组15例,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21±8(16~46)岁。PDA最窄处直径为16±3mm(13~22mm),均采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经股静脉途径对PDA进行封堵。封堵前后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并测定肺动脉压力。封堵成功者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15例巨大PDA选用的封堵器直径为23±4mm(18~32mm),封堵后30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均显示主-肺动脉水平仅有经封堵器孔眼的微量到少量残余分流。封堵后13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峰值较封堵前有不同程度下降(70±29mmHgvs113±21mmHg,P<0.05,1mmHg=0.133kPa),2例因试封堵后肺动脉压力升高而放弃封堵。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封堵成功者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其中11例于术后1周、1例于术后1个月残余分流消失,另1例于术后6个月时残存少量分流。结论采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巨大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心脏导管插入 栓塞 治疗性 蘑菇伞封堵 巨大动脉导管 动脉导管(PDA) 国产 后复查 导管封堵 动脉压力
下载PDF
微创封堵术治疗成人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1例
3
作者 林武英 胡向东 +1 位作者 李刚 荣金明 《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2期918-918,共1页
关键词 微创封堵 治疗 巨大动脉导管 开胸手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儿童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志松 何彪华 +1 位作者 曾永利 喻卓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儿童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能否作为传统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微创治疗的改良方法。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病区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已排除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的115例1~14岁单纯漏...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儿童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能否作为传统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微创治疗的改良方法。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病区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已排除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的115例1~14岁单纯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平均年龄3.5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引下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对照组49例,应用传统常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即通过降主动脉造影和X线引导下进行封堵。结果漏斗型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2~8 mm的患者中,观察组较对照组麻醉手术时间短、总射线量及造影剂使用量小、总住院费用低、手术并发症少(P <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儿童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具有操作简捷、麻醉手术时间短,不需造影剂,并发症少,患者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儿童动脉导管 经胸超声心动图 介入封堵 应用研究
下载PDF
Duct-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庆桥 蒋世良 +6 位作者 黄连军 赵世华 徐仲英 凌坚 郑宏 谢若兰 戴汝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Duct 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治疗直径≤ 4mm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方法  1996年 4月至 2 0 0 2年 8月 ,4 2例直径 <2mm和 2 9例直径 2~ 4mm的PDA患者施行了Duct Occlud封堵器 (2 5例 )和Cook可控弹簧... 目的 对比研究Duct 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治疗直径≤ 4mm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方法  1996年 4月至 2 0 0 2年 8月 ,4 2例直径 <2mm和 2 9例直径 2~ 4mm的PDA患者施行了Duct Occlud封堵器 (2 5例 )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 (4 6例 )封堵术。结果  (1)直径 <2mm的PDA行Duct 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后 10min、2 4h和 12个月残余分流率显著小于直径 2~ 4mm的PDA(分别为 4 8%与 6 2 0 % ,0与 37 9% ,0与 13 8% ;P均 <0 0 5 )。 (2 )Duct Oc clud封堵器治疗直径 2~ 4mm的PDA后 10min ,2 4h ,1和 12个月残余分流率显著高于Cook可控弹簧栓子组 (分别为 94 4 %与 9 1% ,6 1 1%与 0 ,4 4 4 %与 0 ,33 3%与 0 ;P均 <0 0 5 ) ,其中Duct Occlud封堵器脱落至腹主动脉远端 1例 ,向左肺动脉内凸出 4例 ;2例直径 2~ 4mm的PDA患者置入 2枚Cook可控弹簧栓子。结论 Duct 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均是治疗直径 <2mmPDA的安全有效方法 ;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直径 2~ 4mm的PDA近、中期疗效优于Duct Occlud封堵器 ,但部分患者需置入 2枚栓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t-Occlud 封堵 Cook 可控弹簧栓子 动脉导管 导管封堵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个体化介入治疗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廷亮 王玉林 +3 位作者 张建军 靳有鹏 汪翼 韩秀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个体化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例应用标准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难以完成介入治疗的PDA患者,根据造影显示PDA形态及临床特点,分别选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偏心型导管封堵器以及Amplatzer肌部...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个体化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例应用标准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难以完成介入治疗的PDA患者,根据造影显示PDA形态及临床特点,分别选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偏心型导管封堵器以及Amplatzer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术后以心脏超声随诊评价疗效。结果8例患者皆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应用Amplatzer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2例应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5例应用偏心型导管封堵器;2例经2次手术完成,余患者一次治疗完成;8例患者中,有2例封堵后即刻造影显示封堵完全,4例术后2 4h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7例术后3月残余分流消失;1例术后6个月时心脏超声仍可见约2mm的残余分流,但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患者主观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个体化原则可以进一步扩大PDA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临床实践需要设计和生产不同形态和大小的封堵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导管插入 成角Amplatzer导管封堵
下载PDF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卜丽萍 王齐兵 +7 位作者 潘翠珍 周达新 童步高 舒先红 钱菊英 凌至清 曾蒙苏 葛均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PDA) 感染性心内膜炎 导管封堵 后并发 导管介入 巨大 重度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后
原文传递
经胸超声心动图与造影指引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朱玲 李轩狄 +4 位作者 林约瑟 李运泉 李淑娟 覃有振 王慧深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IE)与造影指引经皮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行PDA介入封堵术的单纯漏斗型PDA共58例,分为造影组21例和超声组37例。造影组应用传统的PDA介入封堵技术,超声组采用1Ⅵl指引下的PD...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IE)与造影指引经皮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行PDA介入封堵术的单纯漏斗型PDA共58例,分为造影组21例和超声组37例。造影组应用传统的PDA介入封堵技术,超声组采用1Ⅵl指引下的PDA介入封堵术。术后观察手术效果,比较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曝光量、住院天数及总医疗费用。结果2组病例PDA均一次封堵成功,超声及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左肺动脉、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超声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明显短于造影组(P〈0.05)、曝光量均明显低于造影组(P〈0.05);其住院时间及总医疗费用少于造影组(P〈0.05)。结论TTE指引下单纯漏斗型PDA行PDA封堵术是一种良好的简化封堵方法,较造影指引下的传统PDA封堵术更具临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封堵 经胸超声心动图 造影 漏斗
原文传递
25例窗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9
作者 郭建军 王志斌 +2 位作者 张涌 梁智星 梁法禹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60-561,共2页
目前,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近几年来,国产封堵器广泛应用,介入治疗已经成为PDA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窗型PDA的治疗仍是介入治疗的难点.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我们共介入治疗382例各型PDA,其中窗型PDA患者25例,... 目前,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近几年来,国产封堵器广泛应用,介入治疗已经成为PDA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窗型PDA的治疗仍是介入治疗的难点.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我们共介入治疗382例各型PDA,其中窗型PDA患者25例,占6.5%,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介入治疗 国产封堵 PDA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