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eb1在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娟 杨爽 +4 位作者 王玉霞 高亚男 初雅婧 袁卫平 汪晓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8-304,共7页
目的:研究Rheb1基因在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发育成熟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利用Vav-Cre在造血系统中特异性敲除小鼠Rheb1(Vav1-Cre;Rheb1^(fl/fl),Rheb1^(Δ/Δ)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heb1敲除组和对照组小鼠骨髓和外周... 目的:研究Rheb1基因在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发育成熟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利用Vav-Cre在造血系统中特异性敲除小鼠Rheb1(Vav1-Cre;Rheb1^(fl/fl),Rheb1^(Δ/Δ)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heb1敲除组和对照组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红系细胞的比例;CFC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除组和对照组小鼠骨髓中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敲除组和对照组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中PU.1、GATA-1、GATA-2、CEBPα和CEBPβ的相对表达量;在培养基中加入雷帕霉素,检测野生型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Rheb1敲除后,小鼠骨髓中红系细胞发育受抑且应激能力减弱,小鼠骨髓中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减弱,GATA-1的表达水平降低;雷帕霉素可以抑制野生型小鼠骨髓中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克隆的形成。结论:Rheb1基因在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Rheb1可能通过mTOR信号通路调控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b1 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 雷帕霉素 Vav1-Cre Rheb1 小鼠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及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钰 李娟 罗绍凯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并从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和血小板上升的幅度探讨两者之间的疗效关系。方法: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ITP患者粒-巨噬...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并从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和血小板上升的幅度探讨两者之间的疗效关系。方法: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ITP患者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观察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血小板上升平均值的关系。结果:ITP患者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集落数低于正常对照组,粒-巨噬细胞集落数及丛落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巨核细胞数大于5/高倍视野的ITP患者其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无关,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血小板上升平均值有关。结论:ITP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异常,提示ITP可能是造血干细胞异常的疾病。ITP的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血小板上升幅度有关,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可以预测ITP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骨髓造血干细胞 疗效 -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集落形成单位 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ITP
下载PDF
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梗死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岚 《家庭护士(专业版)》 2008年第15期1407-1407,共1页
关键词 细胞增多症 脑梗死 并发 克隆造血干细胞疾病 护理 细胞 细胞 细胞
下载PDF
红斑、丘疹及鳞屑性皮肤病
4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6年第4期229-234,共6页
关键词 细胞蛋白 细胞趋化蛋白-1 骨髓CD34^+细胞 皮肤病 鳞屑 银屑病患者 外周血单一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 丘疹
下载PDF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患者96例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5
作者 李睿 于明华 +3 位作者 薛华 徐泽锋 郝玉书 肖志坚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难治细胞减少 发育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特征分析 造血干细胞克隆疾病 实验室 FAB分型标准 形态学异常 临床 患者 难治贫血 RCMD 对比分析 原始细胞 WHO RA 异质 合理 原发 回顾
原文传递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_(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敦华 黄绍良 +5 位作者 张绪超 魏菁 吴燕峰 黄科 黎阳 方建培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含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系在体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HSCs)扩增作用。方法(1)用含人脐血MSCs及不同造血生长因子(HGFs)组合的无血清扩增体系对人脐血CD+34细胞进行体外扩增。(2)于扩增前及扩增后第6、12天分别用双色... 目的探讨含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系在体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HSCs)扩增作用。方法(1)用含人脐血MSCs及不同造血生长因子(HGFs)组合的无血清扩增体系对人脐血CD+34细胞进行体外扩增。(2)于扩增前及扩增后第6、12天分别用双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HSCs表面抗原标记:CD+34、CD+34CD-38、CD+34CD+3、CD+34CD+19、CD+34CD+33和CD+34CD+41a细胞的含量。(3)按本实验室方法行体外半固体培养,观察扩增前后脐血细胞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及高增殖集落形成单位(CFUHPP)集落形成情况。结果(1)含人脐血MSCs体系对脐血CD+34CD38细胞的扩增倍数在第6天和第12天分别为159和437倍。该亚群百分比在单纯因子组扩增第12天时为1.98%,而在含脐血MSCs组为9.98%,明显高于扩增前。(2)集落培养表明,含脐血MSCs组扩增第12天与扩增第6天相比,其CFUMix和CFUHPP的扩增倍数增加,而单纯因子组这两种集落的扩增倍数下降。(3)随扩增天数的增加,两组扩增体系中CD+34CD+3和CD+34CD+41a细胞均明显增加,而CD+34CD+19和CD+34CD+3细胞均明显减少。两组相比,含脐血MSCs组差异更显著。结论(1)含脐血MSCs体系不仅能扩增更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且具有在短期内(12d)保持HSCs不耗竭。(2)含脐血MSCs体系对脐血CD+34细胞向定向祖细胞的扩增,主要为髓系及巨核系祖细胞,而对其向淋巴系祖细胞的扩增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CD34^+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血 体外扩增作用 CD34^+CD38^+细胞 集落形成单位 MSCs 脐血造血干细胞 双色流式细胞 CD3^+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细胞 细胞 HSCs 半固体培养 实验室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