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遗传性巨血小板病的认识
1
作者 夏乐三 刘春廷 《中国民康医学》 1996年第5期291-293,共3页
对遗传性巨血小板病的认识夏乐三,刘春廷遗传性巨血小板病虽不多见,但易被忽视或误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出血性疾病,而招致有害的治疗。为此,本文特就此类疾病加以概述,以供参考。一、Bernard-Soulier综合症... 对遗传性巨血小板病的认识夏乐三,刘春廷遗传性巨血小板病虽不多见,但易被忽视或误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出血性疾病,而招致有害的治疗。为此,本文特就此类疾病加以概述,以供参考。一、Bernard-Soulier综合症Bernard-Soulier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 遗传性 包涵体 核细胞 血小板聚集 出血时间延长 常染色体 综合征
下载PDF
巨血小板综合征
2
作者 孟凡斌 《日本医学介绍》 2002年第6期268-268,共1页
巨血小板综合征是指末梢血中出现比正常大小大的血小板的疾病,但因无严密的大小规定,出现的巨血小板所占的比例也不固定,故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据报道,1972年有学者利用自动血细胞计数器研究了血小板的大小,并据此确定了血小板的大小是,... 巨血小板综合征是指末梢血中出现比正常大小大的血小板的疾病,但因无严密的大小规定,出现的巨血小板所占的比例也不固定,故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据报道,1972年有学者利用自动血细胞计数器研究了血小板的大小,并据此确定了血小板的大小是,直径在2.5μm以上,容积(MPV)13fl以上者称为巨血小板,但这也不是普遍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血小板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巨血小板综合征糖蛋白Ⅸ基因异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3
作者 赵小娟 王兆钺 +5 位作者 段卫明 傅建新 吕明恩 汪家敏 白霞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80-483,共4页
目的 探讨糖蛋白 (GP)Ⅸ基因点突变G2 113→A在导致巨血小板综合征 (BSS)中的意义。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患者和其直系亲属以及 4 0名正常人等位基因 ;采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含有GPⅨ点突变G2 113→A的质粒PD ⅨG2 113A ;用含有GPⅠ... 目的 探讨糖蛋白 (GP)Ⅸ基因点突变G2 113→A在导致巨血小板综合征 (BSS)中的意义。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患者和其直系亲属以及 4 0名正常人等位基因 ;采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含有GPⅨ点突变G2 113→A的质粒PD ⅨG2 113A ;用含有GPⅠbα ,GPⅠbβ和GPⅨ或GPⅨ突变型全长编码序列的质粒对中国仓鼠卵巢 (CHO)细胞共转染 ;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的CHO细胞表面GP的表达 ;免疫染色和免疫印迹分析转染后的CHO细胞胞浆中GPⅠbα和GPⅨ的表达。结果 先证者为纯合子 ,母亲和兄长均为杂合子 ;突变型CHO细胞膜上GPⅨ和GPⅠbα的表达显著减少 ,但大量存在于细胞胞浆中。结论 本例BSS患者的发病机制为GPⅨAla139(GCC)→Thr(ACC)突变。该突变不影响GPⅠb Ⅸ在细胞内的合成与组装 ,但影响其在细胞膜表面的锚定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血小板综合征 糖蛋白 基因突变 限制性内切酶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遗传性巨血小板综合征一例
4
作者 奚玲 胡建铭 +1 位作者 黄亚珍 王兆钺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73-473,共1页
关键词 妊娠 遗传性巨血小板综合征 并发症 流式细胞仪 血小板膜缺乏
原文传递
植物固醇血症伴巨大血小板减少与溶血性贫血
5
作者 王改锋 王兆钺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植物固醇血症(phytosterolemia)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至今仅有100例左右的报道,其主要表现为黄褐瘤、早发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关节炎等。近年来发现有血液学尤其是巨大血小板减少伴溶血性贫血典型的血细胞改变,... 植物固醇血症(phytosterolemia)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至今仅有100例左右的报道,其主要表现为黄褐瘤、早发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关节炎等。近年来发现有血液学尤其是巨大血小板减少伴溶血性贫血典型的血细胞改变,表明血液系统改变是植物固醇血症的一个新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固醇血症 基因 巨血小板减少 溶血性贫血
下载PDF
一个MYH9基因新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巨血小板减少症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廖文君 罗晓成 +4 位作者 张学 陈萍 吴华裕 舒伟 袁志刚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一个MYH9相关综合征(MYH9 -related disorders, MYH9 -RD)家系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检测血常规,用血涂片法检查血小板和包涵体。提取外周血mRNA和基因组DNA,用PCR扩增MYH9基因的片段,用克隆测序和酶切实验确定突变... 目的探讨一个MYH9相关综合征(MYH9 -related disorders, MYH9 -RD)家系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检测血常规,用血涂片法检查血小板和包涵体。提取外周血mRNA和基因组DNA,用PCR扩增MYH9基因的片段,用克隆测序和酶切实验确定突变位点和类型。结果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可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包涵体和巨大血小板,但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家系中所有8例患者的MYH9基因第41外显子第37碱基G杂合性缺失(c.5803delG),导致移码突变,造成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ⅡA (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 Ⅱ A, NMMHC-Ⅱ A)端杆状尾部26个氨基酸改变(P.Ala1935Profs*13)。而家系和非家系正常人均无此突变。结论c.5803delG突变是该家系患者发病的原因,患者的临床表现提示发生在NMMHC-ⅡA蛋白C端杆状尾部的突变所导致的症状较轻。该突变为新突变,国际上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血小板减少症 MYH9相关综合征 基因突变 测序
原文传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对巨核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君颖 李昕 +3 位作者 殷婷玉 刘佳 王晓栋 钟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623,共8页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Cs)体外生存能力、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以及对巨核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7...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Cs)体外生存能力、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以及对巨核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7名ITP患者及5名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s,NC)来源的BMCs,流式细胞术检测BMCs基础凋亡率并进行表型鉴定,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佛波酯诱导HEL细胞分化并将诱导后的HEL(induced HEL,in HEL)分为3组:in HEL单独培养组(a组)、in HEL与ITP患者来源的BMCs共培养组(b组)、in HEL与NC来源的BMCs共培养组(c组),72 h后检测3组in HEL的凋亡率及CD41a、CD42b的表达状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MCs中细胞因子IL6、IL11、TPO、SCF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相比,ITP患者来源的BMCs体外增殖减弱(第4日,P=0.039;第6、10日,P=0.009;第8日,P=0.007),基础凋亡率增加[早期凋亡率(AV+PI-),P=0.036;晚期凋亡率(AV+PI+),P=0.003;总凋亡率(AV+PI-/+),P=0.004];IL6基因及蛋白表达减少、SCF基因表达减少(均P=0.000),而TPO及IL11表达量无明显差别。c组细胞CD41a表达量与a组相比显著增加(P=0.000);b组细胞CD41a表达量与a组相比有所增加(P=0.015),但仍显著少于c组(P=0.000)。与a组相比,b组、c组细胞的早期及总凋亡率以及c组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均明显降低(均P=0.000),而b组细胞晚期凋亡率无明显变化;与c组相比,b组细胞的晚期及总凋亡率均明显升高(均P=0.000)。结论·ITP患者来源的BMCs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对巨核细胞分化及生存的支持能力减弱,其机制与ITP来源的BMCs细胞因子IL6、SCF的表达量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骨髓间充质细胞 核分化及血小板生成 发病机制 治疗靶标
下载PDF
温阳法治疗巨脾、血小板增多症体会
8
作者 吕建军 《山西中医》 2015年第7期47-47,共1页
笔者选附子理中汤为主方,同时配合鳖甲煎丸加减,临床治疗巨脾、血小板增多症1例,介绍如下。李某,女,72岁,2014年5月20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因腹胀不适就诊发现"脾大",当时除外疟疾、肝硬化、血吸虫、感染等病史,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 笔者选附子理中汤为主方,同时配合鳖甲煎丸加减,临床治疗巨脾、血小板增多症1例,介绍如下。李某,女,72岁,2014年5月20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因腹胀不适就诊发现"脾大",当时除外疟疾、肝硬化、血吸虫、感染等病史,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史10余年,慢性胃炎病史30余年,否认药物、食物及其它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法 附子理中汤 脾伴血小板增多症 验案
下载PDF
血小板直方图在血小板计数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胡玫 李定芬 +1 位作者 付珮一 李星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对血小板计数的作用。方法 :在2014年1月~2月间收集门诊LH-7502上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仪器分析结果提示有血小板聚集,巨血小板,小红细胞的病人标本和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且仪器无提示的病人标本,记录仪器测得的血... 目的:探讨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对血小板计数的作用。方法 :在2014年1月~2月间收集门诊LH-7502上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仪器分析结果提示有血小板聚集,巨血小板,小红细胞的病人标本和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且仪器无提示的病人标本,记录仪器测得的血小板数值和异常血小板直方图的图形,然后将标本制备成良好的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并通过显微镜油镜进行血小板计数,最后根据不同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和仪器结果提示可将标本分类归纳成组。可分为正常组、血小板聚集组、巨血小板组及小红细胞组。结果:正常组:仪器法与手工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计数一致。巨血小板组:仪器法与手工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仪器法计数小于手工法。小红细胞组:仪器法与手工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仪器法计数大于手工法。血小板聚集:仪器法与手工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仪器法小于手工法。结论: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且仪器无提示,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无差异。当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仪器提示存在巨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时,仪器法计数小于手工法,而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仪器提示存在小红细胞时,仪器法计数大于手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直方图 血小板聚集 巨血小板 小红细胞
原文传递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ⅡA(NMHCⅡA)生理病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佳希 寇俊萍 余伯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0期3964-3967,3979,共5页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ⅡA(NMHCⅡA)是Ⅱ型非肌肉肌球蛋白的主要亚型,近年来NMHCⅡA基因及蛋白功能的研究日益增多,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已证实NMHCⅡA基因突变导致多种遗传性疾病,临床多见巨大血小板减少,并逐渐发展为伴有听力障碍...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ⅡA(NMHCⅡA)是Ⅱ型非肌肉肌球蛋白的主要亚型,近年来NMHCⅡA基因及蛋白功能的研究日益增多,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已证实NMHCⅡA基因突变导致多种遗传性疾病,临床多见巨大血小板减少,并逐渐发展为伴有听力障碍、白内障和肾功能损伤;NMHCⅡA参与胞质分裂、细胞吞噬、细胞运动、血栓形成、炎症、肿瘤转移、视网膜变性、听力、肾脏功能调节等病理生理过程。MYH9不同位点的基因突变,NMHCⅡA蛋白构象的变化,表达量的改变,在细胞内分布的变化,磷酸化的强弱以及其结合蛋白的改变都可能成为影响肿瘤、心血官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就近年来NMHCⅡA主要生理病理功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ⅡA 巨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 炎症 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