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姜惠 陈浩 +2 位作者 杨尚飞 冯莉文 范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5-389,共5页
目的:观察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术后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病例随访观察。选取2017-12/2018-09于华西医院眼科行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患者5例,定期随访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Log... 目的:观察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术后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病例随访观察。选取2017-12/2018-09于华西医院眼科行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患者5例,定期随访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等效球镜度数、眼压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结果:患者3例术后矫正视力达0.0,术后等效球镜度数与目标屈光度相差为0.11~0.62D。术后3mo,1例患者裸眼视力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另1例患者术前存在角膜白斑及黄斑前膜牵拉水肿,矫正视力达到了术前验光最佳矫正效果。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人工晶状体袢凸缘及袢均保持在巩膜层间良好的位置,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未见明显偏心及倾斜。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低眼压及其它并发症。结论: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切口小,无需制作巩膜瓣,不使用缝线及生物胶,手术时间短,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且固定良好。此手术方式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曲线,掌握术中关键点操作,可以为患者带来快速、良好、稳定的术后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 晶状体 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
下载PDF
无缝线后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丽萍 赵洪超 张云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无缝线后房人工晶状体(IOL)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睫状沟缝合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 目的探讨无缝线后房人工晶状体(IOL)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睫状沟缝合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研究组给予无缝线后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并分析2组患者视力、人工晶状体稳定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人工晶状体稳定性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无缝线后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是无晶状体伴无充分囊膜支撑眼植入后房型IO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较之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 后房人工晶状体 巩膜固定 应用
下载PDF
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脱位临床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冯桂强 唐健青 胡美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7期2906-2909,289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晶状体脱位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40眼)采用常规经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治疗,研究组41... 目的:回顾性分析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晶状体脱位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40眼)采用常规经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治疗,研究组41例(41眼)采用23G微创玻切联合三片式折叠人工晶体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3个月时两组患者UCVA、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UCVA、BCVA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患眼TBUT、中央角膜知觉评分及OS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TBUT、中央角膜知觉评降幅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OSDI评分增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术后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中央角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中央角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人工晶状体偏位/倾斜情况。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耗时显著久于对照组(P<0.05)。结论:23G玻切联合三片式折叠人工晶体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脱位可更好提升患者的视力,促进眼表功能及生理结构的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 YAMANE式巩膜无缝线固定
下载PDF
微创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技术的要点
4
作者 金海鹰 娄炜 章尧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47-253,共7页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广泛开展,IOL脱位已成为眼科常见病。对于IOL脱位的病例,微创、简便且可靠地固定脱位的IOL是IOL固定术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就微创IOL固定术的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的心得和体会...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广泛开展,IOL脱位已成为眼科常见病。对于IOL脱位的病例,微创、简便且可靠地固定脱位的IOL是IOL固定术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就微创IOL固定术的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的心得和体会,对微创无巩膜瓣IOL缝线固定技术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固定 巩膜线固定 无缝线巩膜固定
下载PDF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技巧
5
作者 何柳 吴丹 陈应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22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手术配合要点,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35例35只眼,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手术。对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手术配合要点,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35例35只眼,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手术。对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配合模式,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访视、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充分准备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总结本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结果:本组35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0min,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眼压稳定,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结论:精心的手术配合可以缩短后房型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 人工晶体巩膜固定 配合
下载PDF
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靳光明 李雪沛 +2 位作者 刘臻臻 张恩恩(综述) 郑丹莹(审校) 《眼科学报》 2020年第5期360-364,共5页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是一种具有潜在致盲风险的眼科疾病,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其手术时机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有争议。截至目前,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最为经典的术式仍为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trans-scleral suture-...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是一种具有潜在致盲风险的眼科疾病,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其手术时机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有争议。截至目前,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最为经典的术式仍为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trans-scleral suture-fixe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sf-PC-IOL),但该术式在有效挽救患者视力损害的同时存在缝线线结暴露、缝线断裂等风险。针对上述并发症的术式改良引起眼科医生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这一经典术式的优缺点进行综述,并就具有潜在推广价值的术式改良策略进行评述,以期为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防治提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 巩膜后房人工晶状体线固定 式选择
下载PDF
两种术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马铭浩 李伟 +3 位作者 苏锐锋 苏畅 高冰 陈兴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8-962,共5页
目的:对比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05/2021-09在我院确诊为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40例40眼,其中行25G玻... 目的:对比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05/2021-09在我院确诊为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40例40眼,其中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者21眼(缝线组),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者19眼(无缝线组)。随访至术后3mo,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中央角膜厚度(CCT)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无缝线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缝线组(31.79±6.01min vs 45.38±8.04min,P<0.001)。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1wk无缝线组BCVA(LogMAR)显著优于缝线组(0.32±0.14 vs 0.57±0.25,P<0.001)。术后3mo,两组患者CECC均低于术前(均P<0.01)。缝线组术后1wk CCT大于术前和术后3mo(均P<0.01),无缝线组手术前后CCT无显著变化。随访期间,无缝线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缝线组(26%vs 38%,P>0.05)。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提升快,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25G玻璃体切割 人工晶状体 睫状沟巩膜线固定 无缝线巩膜隧道固定
下载PDF
儿童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蔡萌 丁相奇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例(10只眼)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发病... 目的分析儿童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例(10只眼)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发病特征、治疗方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情况。结果10例患儿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巩膜缝线暴露情况,所有患儿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感染严重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5例患儿接受单纯玻璃体切除术,2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及1例联合气体填充。术后随访12个月,8例患儿术后视力提高,1例视力无改善,1例患儿视力下降。患儿治疗后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结暴露是引起儿童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原因,严格处理手术细节,开发改良手术方式,对于预防此类眼内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儿童 巩膜后房人工晶状体线固定
下载PDF
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和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特征及其与预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章征 史翔宇 +1 位作者 卢海 周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和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特征及与预后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13例(14眼)作为层间固定术组;另外,选取行后... 目的对比分析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和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特征及与预后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13例(14眼)作为层间固定术组;另外,选取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术的患者13例(14眼)作为缝线悬吊术组。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术前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UCVA和BCVA、屈光状态,并应用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水平、垂直位的倾斜度和偏心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晶状体位置参数和术后UCVA、BCVA、散光度和等效球镜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层间固定术组和缝线悬吊术组患者UCVA均较术前1周显著提高(均为P<0.05);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1周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28眼人工晶状体水平倾斜度为2.28°±1.89°,水平偏心值为(1.56±1.23)mm,垂直倾斜度为4.32°±4.61°,垂直偏心值为(1.82±1.46)mm。术后6个月,层间固定术组患者人工晶状体垂直偏心值较缝线悬吊术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人工晶状体水平倾斜度、水平偏心值、垂直倾斜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层间固定术组患眼的垂直倾斜度大于水平倾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参数与预后视力各指标间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术前28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3个月层间固定术组1眼眼压为8.0~8.8 mmHg(1 kPa=7.5 mmHg),处于偏低状态;经局部应用激素滴眼治疗后6个月眼压稳定至正常。结论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视力,与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巩膜固定 人工晶状体 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 位置参数
下载PDF
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安庭 葛正光 葛娴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期间26例(26只眼)患者,均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联合持续灌注,无巩膜瓣经巩膜睫状体平坦部缝线三点式固定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26例(26只眼... 目的探讨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期间26例(26只眼)患者,均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联合持续灌注,无巩膜瓣经巩膜睫状体平坦部缝线三点式固定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26例(26只眼)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3~10个月,视力恢复〉0.3者16例(61.5%)。结论此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视力恢复满意的治疗方法,可获得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折叠人工晶状体 三点式固定 巩膜 巩膜睫状体平坦部 线固定 灌注
下载PDF
巩膜层间固定术与传统手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503-1505,共3页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固定术与传统手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IOL植入患者75例(75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37眼)和观察组38例(38眼)。对照组接受传统睫...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固定术与传统手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IOL植入患者75例(75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37眼)和观察组38例(38眼)。对照组接受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视力情况、人工晶状体(IOL)稳定性、角膜内皮细胞。结果:术后半年,两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7 d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IOL倾斜度、垂直倾斜度、水平偏心值、垂直偏心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7 d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较术前7 d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相对于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更能够恢复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视力,维持术后IOL的稳定性,减少术后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沟缝线悬吊 无缝线巩膜固定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在有无后节灌注下行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中的并发症分析
12
作者 叶阳君 曾广川 +2 位作者 刘方梅 廖武 李萍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8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有无后节灌注下行改良二期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中的并发症情况。方法 71例(71眼)眼外伤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根据外伤后一期手术情况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有无后节灌注下行改良二期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中的并发症情况。方法 71例(71眼)眼外伤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根据外伤后一期手术情况分为对照组(32例, 32眼)和研究组(39例, 39眼)。对照组为一期曾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者给予无后节灌注下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研究组为一期曾行前段玻璃体或玻璃体全切除术后无晶状体者给予有灌注下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矫正视力为(0.29±0.14),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矫正视力为(0.33±0.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6, 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3%(18/32),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4%(6/39);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8, P<0.05)。结论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患者在有后节灌注下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术中更安全,更利于恢复,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节灌注 后房人工晶状体 巩膜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深层巩膜层间固定术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韦乐强 范俊 +2 位作者 吴冬莲 肖权 雷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149-1154,共6页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IOL)一期深层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能按计划将IOL植入囊袋的28例(28眼)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后房型IOL一期深层巩膜层间固定术,同期选取具有可比性的28例(28眼)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睫...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IOL)一期深层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能按计划将IOL植入囊袋的28例(28眼)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后房型IOL一期深层巩膜层间固定术,同期选取具有可比性的28例(28眼)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IOL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散光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最小可分辨视角的对数(LogMAR)BCVA均显著升高,并于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观察组各时点LogMAR BCVA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术后各时点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点角膜细胞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各时点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均较术前增加(P<0.05),但两组不同时点角膜散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IOL一期深层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晶体严重脱位及白内障术中囊膜破裂患者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人工晶体 一期 巩膜 固定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1
14
作者 靳光明 郑丹莹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77-82,共6页
近年来,晶状体脱位逐渐引起眼科医生的重视,针对晶状体脱位手术的探索与改进一直在持续进行中。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明和眼内植入材料的改进,晶状体脱位患者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植入和固定成为眼科医生关注的焦点。IOL... 近年来,晶状体脱位逐渐引起眼科医生的重视,针对晶状体脱位手术的探索与改进一直在持续进行中。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明和眼内植入材料的改进,晶状体脱位患者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植入和固定成为眼科医生关注的焦点。IOL悬吊术作为治疗严重晶状体脱位以及无晶状体眼且囊袋支撑不足或无囊袋患者的IOL植入的经典术式,主要经历了传统的经巩膜后房型IOL缝线固定术、以Z字形缝合为代表的无线结后房型IOL缝线固定术和无缝线的IOL巩膜层间固定术三个阶段,理解并掌握各种IOL悬吊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对提高眼科医生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悬吊 式选择 巩膜缝襻固定 巩膜线固定 无缝线巩膜固定
下载PDF
晶状体囊袋不完整患者改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运信 陈王灵 +5 位作者 冼文光 曾明兵 郑海生 劳伟 梁晓茜 金仕远 《眼科》 CAS 2020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观察晶状体囊袋不完整患者改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海南省眼科医院晶状体囊袋不完整患者13例(13眼)。方法患者采用改良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 目的观察晶状体囊袋不完整患者改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海南省眼科医院晶状体囊袋不完整患者13例(13眼)。方法患者采用改良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回顾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术后1天、1周和1个月进行视力、验光、眼压等相关检查。主要指标视力(LogMAR)、屈光状态、眼压、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裸眼视力均值(1.58±0.08),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值(0.70±0.11)(t=6.519,P=0.000);术前屈光均值(+10.54±0.35)D,术后1个月屈光均值(+0.73±0.39)D(t=16.284,P=0.000)。平均手术时长(27.92±10.18)分钟。术后低眼压1例,角膜水肿4例,均术后1周恢复。无人工晶状体脱位、虹膜夹持、人工晶状体袢暴露发生。结论短期随访结果显示,改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是晶状体囊袋不完整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无缝线巩膜固定
原文传递
应用改良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效果
16
作者 康坤玉 刘建兰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3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研究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缺乏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 目的研究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缺乏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缝线悬吊固定术,研究组行改良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月视力及屈光状态改变情况和术后3月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偏心值。结果术后3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均有提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散光度及等效球镜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人工晶状体水平倾斜度、水平偏心值、垂直倾斜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垂直倾斜度大于水平倾斜度(P<0.05);研究组脉络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悬吊术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改良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可降低使用缝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人工晶状体的居中固定状态良好。但该手术方式学习曲线较长,注意术中的关键点操作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固定 巩膜后房人工晶状体 最佳矫正视力
原文传递
微小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岩 底煜 +2 位作者 陈晓隆 刘鹤南 杨宏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52例52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3.2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52例52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3.2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并缝合固定于睫状沟,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其中1.0以上8眼,0.6~0.8为18眼,0.4~0.6为16眼,0.4以下10眼。术后1wk;1,3mo视力在0.5以上者分别为33眼(63%)、39眼(75%)、41眼(79%)。术前及术后1wk;1,3mo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86±1.65D,2.09±1.28D,1.92±1.34D和1.77±1.16D,术后各时期与术前的角膜散光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小切口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为治疗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囊支持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可靠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后房人工晶状体 巩膜线固定 推注 系统 透明角膜切口 角膜散光
下载PDF
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29G针头引导的折叠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贺永宁 解云 庄京京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8期593-596,共4页
目的 评价29 G针头引导的无缝线折叠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外伤眼及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脱位行玻璃体切除10眼,采用29G针头引导辅助的三片式折叠IOL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根... 目的 评价29 G针头引导的无缝线折叠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外伤眼及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脱位行玻璃体切除10眼,采用29G针头引导辅助的三片式折叠IOL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根据不同情况联合其他手术.对术后视力、眼压、IOL位置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10眼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仅1眼术后早期低眼压,其余9眼眼压均正常;术后8眼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2眼轻度倾斜或偏位;10眼随访期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29 G针头引导的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可以作为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一种新选择,且更加微创、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固定 折叠人工晶体 无缝线 晶状体 玻切
原文传递
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小燕 李姣 +2 位作者 温莹 原越 王桂英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0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价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外伤性无晶状体眼37例(37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范围14~57岁,平均(44.27±7.24)岁。均... 目的评价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外伤性无晶状体眼37例(37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范围14~57岁,平均(44.27±7.24)岁。均进行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术后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变化、并发症及人工晶状体位置情况。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7.7±1.3)个月。结果术后BCVA 0.42±0.25优于术前的0.60±0.32(t=-10.014,P=0.010)。术后眼压11.2~20.3 mmHg,平均(15.3±2.1)mmHg(1 mmHg=0.133 kPa)。术后4例(10.81%)玻璃体积血,9例(24.32%)角膜轻度水肿。随访期间未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位、脱位、襻暴露、感染、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操作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外伤性 晶状体 人工 巩膜 固定 无缝线
原文传递
改良无悬吊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可 王骞 +2 位作者 陈鹏 刘建君 王春凤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的无悬吊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后囊不完整的无晶状体眼35例(35眼)采用改良双针直接经结膜巩膜入路无悬吊缝线的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 目的评价改良的无悬吊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后囊不完整的无晶状体眼35例(35眼)采用改良双针直接经结膜巩膜入路无悬吊缝线的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密度、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及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裸眼视力≥0.5者33例,占94.3%。2例(5.7%)术后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散瞳后退回。1例(2.8%)玻璃体积血,术后6d积血吸收。1例(2.8%)囊样黄斑水肿,术后10d消退。术后未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人工晶状体襻暴露、严重的葡萄膜反应、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或脉络膜爆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无悬吊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治疗后囊不完整的无晶状体眼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人工 固定 巩膜 无缝线 改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