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的视力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新宇 刘晓宁 +1 位作者 吴登雷 周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343-344,共2页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86例巩膜扣带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的病例进行6~12mo的随访,主要检查矫正视力和眼底。36例视力<0.3的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患者186例手...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86例巩膜扣带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的病例进行6~12mo的随访,主要检查矫正视力和眼底。36例视力<0.3的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患者186例手术后视力提高104眼(55.9%),视力<0.3者79眼(42.5%)。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术前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脱离是否累及黄斑,术后黄斑前膜和黄斑水肿,以及患者年龄等。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中避免过度冷凝和环扎带的过度收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手术 视力 影响因素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巩膜扣带手术治疗伴视网膜下增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观察
2
作者 朱丽 李红 +4 位作者 胡城 黄志坚 晏颖 丁琴 陈晓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74-978,共5页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手术(SB)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伴视网膜下增生(SR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行SB治疗的陈旧性RRD伴SRP患者31例3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20只眼...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手术(SB)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伴视网膜下增生(SR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行SB治疗的陈旧性RRD伴SRP患者31例3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20只眼,女性13例15只眼;年龄(26.5±8.7)岁;病程(12.6±10.3)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logMAR BCVA 1.02±0.49。视网膜脱离范围≤2、>2~<3、≥3个象限分别为10(28.6%,10/35)、20(57.1%,20/35)、5(14.3%,5/35)只眼。所有患眼均行SB治疗。其中,行局部巩膜外垫压手术22只眼(63.0%,22/35),巩膜外垫压联合环扎手术11只眼(31.4%,11/35),单纯巩膜环扎手术2只眼(5.7%,2/35)。手术中行巩膜外放液33只眼(94.3%,33/35)。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2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视网膜复位等情况。手术前后logMAR BCVA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末次随访时,35只眼中,视网膜复位32只眼(91.4%,32/35);视网膜未复位3只眼(8.6%,3/35)。患眼logMAR BCVA 0.67±0.29(数指~1.0)。手术前后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3,P=0.036)。35只眼中,视力提高、稳定、下降分别为19(54.3%,19/35)、13(37.1%,13/35)、3(8.6%,3/35)只眼。手术后10个月硅胶带暴露合并感染1只眼,拆除硅胶带,感染消退,视网膜在位。手术中及手术后无眼内出血、玻璃体视网膜嵌塞、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SB治疗伴有SRP的RRD可以获得良好的视网膜复位,并可一定程度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扣带手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增生
原文传递
改良巩膜扣带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高磊 崔蕾 刘广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1-412,共2页
巩膜扣带手术是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首选手术方式,手术中较大范围的角巩膜缘结膜切口以及眼外直肌缝线牵拉固定是确保手术视野暴露的必备条件。但由此可引起患者手术中、手术后舒适度下降以及远期结膜筋膜瘢痕,对未来潜在... 巩膜扣带手术是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首选手术方式,手术中较大范围的角巩膜缘结膜切口以及眼外直肌缝线牵拉固定是确保手术视野暴露的必备条件。但由此可引起患者手术中、手术后舒适度下降以及远期结膜筋膜瘢痕,对未来潜在的眼科手术如玻璃体切割手术、青光眼手术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我们介绍一种免角巩膜缘结膜切口及直肌牵引缝线的改良巩膜扣带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手术 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 改良 玻璃体切割手术 结膜切口 巩膜
原文传递
间接眼底镜联合显微镜下行巩膜扣带手术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欣 赵培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探讨间接眼底镜联合显微镜行巩膜扣带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5年6月间对40例40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巩膜外放液、巩膜缝线固定硅胶(或硅海绵)外加压块及环... 目的探讨间接眼底镜联合显微镜行巩膜扣带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5年6月间对40例40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巩膜外放液、巩膜缝线固定硅胶(或硅海绵)外加压块及环扎条带及缝合球结膜,在间接眼底镜下行视网膜裂孔定位及冷凝。手术后随访6m~12m。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8眼,1眼经补充光凝后视网膜复位,1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33眼,不变6眼,下降1眼。结论间接眼底镜联合显微镜操作巩膜扣带术,精确、可靠、创伤小、手术效果好,病人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扣带手术 视网膜脱离
原文传递
三维OCT分析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微结构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苏宁 李莉 +7 位作者 徐帆 陈丽妃 黄慧 李敏 钟海彬 唐芬 唐宁宁 蒋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波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手术前后黄斑区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3D-OCT)特征,分析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30例30眼波及黄斑区的RRD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在术后2d,2wk,1、3、6m... 目的:探讨波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手术前后黄斑区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3D-OCT)特征,分析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30例30眼波及黄斑区的RRD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在术后2d,2wk,1、3、6mo随诊时双眼均行3D-OCT检查,观察椭圆体带(EZ)、外界膜(ELM)、黄斑区视网膜下液高度(SRFH)、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分析其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2d,2wk,1、3、6mo SRFH、CRT、BCVA均有差异(P<0.01),术后SRFH、CRT都有不同程度降低,术后BCVA都有不同程度升高,组内两两对比:除SRFH(2wk vs 1mo,P>0.05)、CRT(2d vs 2wk,P>0.05)、BCVA(2d vs术前,2wk vs术前,P>0.05)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Z、ELM形态可分为:A:EZ和ELM均连续(EZ+ELM+),9眼;B:EZ断裂和ELM连续(EZ-ELM+),7眼;C:EZ连续和ELM断裂:EZ+ELM-,6眼;D:EZ和ELM均断裂(EZ-ELM-),8眼,术后6mo上述4种类型的BCVA分别为0.15±0.04、0.50±0.06、0.54±0.05、0.59±0.09(F=87.210,P<0.05),两两比较:除C vs B和C vs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的SRF发生率为87%,术后6mo仍有46.6%患者存在持续性SRF。术后CRT与术后SRFH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微结构呈动态改变,SRF影响可能表现为BCVA延迟恢复,随着SRF缓慢吸收,CRT逐渐降低,BCVA逐渐升高;ELM或EZ连续提示有较好的BCVA,而ELM断裂可能提示视觉质量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手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中心凹
下载PDF
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甘琨 夏群丽 《医疗装备》 2019年第24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11月收治的单纯RRD患者60例(62只患眼),均行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统计术前、术后1周患眼视力(logMARBC... 目的探讨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11月收治的单纯RRD患者60例(62只患眼),均行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统计术前、术后1周患眼视力(logMARBCVA)、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干眼不适症状评分(DES),以及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1周患眼logMARBCVA低于术前(P<0.05);术后1周患眼DES、BUT、CFS、SI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率为98.39%;手术并发症均在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结论在未影响视网膜复位率的情况下,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能治疗单纯RRD患者,促进泪膜稳定性恢复,提高患眼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手术 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复位
下载PDF
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观察
7
作者 李琳娜 王伟 龚健杨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24期4152-4155,4163,共5页
目的探讨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36例(36只眼)累及黄斑的RR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术后随访3个... 目的探讨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36例(36只眼)累及黄斑的RR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眼手术前后黄斑结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泪膜稳定性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1、2、3个月黄斑平均视网膜厚度、椭圆体带破坏累计长度、最小分辨角对数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界膜破坏累计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眼表疾病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累及黄斑的RRD安全、有效,黄斑微结构恢复,视力提高,泪膜稳定性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微结构 光相干断层扫描 巩膜扣带手术 泪膜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治疗儿童青少年特殊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田超伟 武静 +2 位作者 马文霞 赵军 王雨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50-355,共6页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儿童青少年特殊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特征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儿童青少年特殊类型RRD 45例(50眼)纳入研究。本组特殊类型RR...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儿童青少年特殊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特征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儿童青少年特殊类型RRD 45例(50眼)纳入研究。本组特殊类型RRD包括以视网膜下增生膜为主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29眼、伴有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4眼、伴有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视网膜脱离14眼等。手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50眼中,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者39眼(78.00%,39/50):其中3眼术后1个月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给予2眼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填充后复位,1眼再次行巩膜垫压带调整后复位;视网膜复位不良者11眼(22.00%,11/50):其中9眼为局部视网膜下增生膜支撑,长期观察视网膜下增生膜稳定无处理,2眼玻璃体切除术并硅油填充后复位。末次随访时,仅经一次巩膜扣带术视网膜完全复位36眼(72.00%,36/50);最终视网膜复位41眼(82.00%,41/50),其中2眼为硅油填充状态;好转9眼(18.00%,9/50)。视力提高29眼(58.00%,29/50),无明显变化19眼(38.00%,19/50),下降2眼(4.00%,2/50)。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儿童青少年特殊类型RRD安全有效,可使大部分患眼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或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离 视网膜 手术 巩膜 儿童 少年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3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万毅 曾小平 蔡善君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407-410,共4页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复杂视网膜脱离 疗效分析 切除治疗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复杂RD 巩膜扣带手术 屈光间质混浊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相关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松珊 刘心瑀 +1 位作者 孙立梅 丁小燕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91-996,共6页
目的观察特应性皮炎相关视网膜脱离(AD-R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23年4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AD-RD患者8例1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 目的观察特应性皮炎相关视网膜脱离(AD-R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23年4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AD-RD患者8例1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B型超声、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广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1期行巩膜扣带手术9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硅油、C3F8填充各1只眼;玻璃体腔注气(C3F8)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1只眼。随访时间(29.1±40.9)个月。手术前后BCVA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3.40±7.95)岁。双眼、单眼各4例。患眼logMAR BCVA 0.86±0.86。既往均曾诊断为葡萄膜炎,其中双眼发病的8只眼中,初诊误诊为葡萄膜炎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就诊时伴前葡萄炎11只眼;合并白内障病史9只眼,其中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眼分别为4、5只眼。所有患眼均表现为局灶性视网膜脱离。UBM检查可见睫状上皮脱离9只眼,均未发现明确睫状上皮裂孔。手术前眼底检查明确裂孔2只眼;手术中明确为睫状上皮裂孔10只眼。1期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0只眼,其中行巩膜扣带手术的9只眼视网膜均复位。末次随访时,患眼logMAR BCVA 0.30±0.25。与手术前比较,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3)。结论AD-RD多为青年发病,常双眼受累,且伴有并发性白内障、与睫状上皮脱离相关的颞侧视网膜浅脱离;巩膜扣带手术是治疗AD-RD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视网膜脱离 睫状上皮脱离 巩膜扣带手术
原文传递
杞菊地黄丸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11
作者 马宏杰 杨志敏 周海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观察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对视网膜脱离(RD)术后视网膜功能和黄斑部视网膜形态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60眼)RD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30 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网膜... 目的 观察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对视网膜脱离(RD)术后视网膜功能和黄斑部视网膜形态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60眼)RD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30 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网膜电图(ERG)方法观察术后1、2、4、8周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的改变.结果 OCT检查表明,治疗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在术后第4周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为术后第8周.与术后第1周ERG b波比较,治疗组第2周ERG b波即有显著的改变,而对照组延迟到第8周.术后第8周治疗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RD术后视功能和黄斑部视网膜形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手术 杞菊地黄丸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杞菊地黄丸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宏杰 杨志敏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第S3期104-105,共2页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丸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网膜功能和黄斑视网膜形态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60眼)RD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网膜电图(ERG)方法观...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丸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网膜功能和黄斑视网膜形态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60眼)RD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网膜电图(ERG)方法观察术后1、2、4、8周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的改变。结果 OCT检查表明,治疗组黄斑视网膜厚度在术后第4周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为术后第8周。与术后第1周ERG b波比较,治疗组第2周ERG b波即有显著的改变,而对照组延迟到第8周。术后第8周治疗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杞菊地黄丸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RRD术后视功能恢复和黄斑视网膜形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 杞菊地黄丸 光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