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管型角巩膜接触镜在眼外伤中的应用(摘要)
1
作者 郭美香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567-567,共1页
作者研制的带管型角巩膜接触镜在化学性眼外伤、外伤性角膜感染及青光眼等的治疗中获得满意效果。接触镜高8毫米、底部直径为14、15、16毫米3种,角膜缘部分为10、11毫米,可供不同大小角膜选用。透镜底部曲率半径为7.8毫米,中间开一直径... 作者研制的带管型角巩膜接触镜在化学性眼外伤、外伤性角膜感染及青光眼等的治疗中获得满意效果。接触镜高8毫米、底部直径为14、15、16毫米3种,角膜缘部分为10、11毫米,可供不同大小角膜选用。透镜底部曲率半径为7.8毫米,中间开一直径2毫米的小孔,装上20毫米长的不锈钢管,通过硅胶管与眼药瓶连接。本接触镜具有使用方便、增强药效、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和减轻工作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接触镜 眼外伤 小角膜 硅胶管 角膜感染 曲率半径 不锈钢管 开一
下载PDF
巩膜接触镜在圆锥角膜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沙晓通 吴志毅 +1 位作者 陈彬彬 倪海龙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巩膜接触镜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角膜接触镜的大直径镜片,其特点是定位区在巩膜,不接触角膜,通过液体填充镜片与角膜之间的间隙,以恢复角膜的平整性。近年来,因其良好的配戴舒适性与视觉矫正功能而广泛应用于高度不规则角膜散光患者中,特别... 巩膜接触镜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角膜接触镜的大直径镜片,其特点是定位区在巩膜,不接触角膜,通过液体填充镜片与角膜之间的间隙,以恢复角膜的平整性。近年来,因其良好的配戴舒适性与视觉矫正功能而广泛应用于高度不规则角膜散光患者中,特别是在圆锥角膜的治疗中,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现笔者就巩膜接触镜的设计原理及其在圆锥角膜中的治疗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接触镜 圆锥角膜 视觉矫正
原文传递
巩膜接触镜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琳 张姝贤 +3 位作者 刘菁华 李凌菡 王培红 李轩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476-480,共5页
巩膜接触镜是一种不与角膜接触,完全由巩膜支撑的大直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过去巩膜接触镜仅用于治疗严重的眼部疾病且仅少数医生拥有验配处方权。近年来,随着镜片材料、设计的不断更新,巩膜接触镜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 巩膜接触镜是一种不与角膜接触,完全由巩膜支撑的大直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过去巩膜接触镜仅用于治疗严重的眼部疾病且仅少数医生拥有验配处方权。近年来,随着镜片材料、设计的不断更新,巩膜接触镜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日渐广泛。巩膜接触镜可通过中和光学像差为角膜不规则患者提供清晰稳定的视力,还可有效治疗各种眼表疾病,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眼表疾病治疗手段。尽管巩膜接触镜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证明,但巩膜接触镜的验配及使用较复杂,且需要长期的随访和护理。现就巩膜接触镜的特性和分类、发展历程、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了解巩膜接触镜的现状,为巩膜接触镜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接触镜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接触镜在圆锥角膜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任胜卫 范棋 +1 位作者 杨凯丽 吕天斌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圆锥角膜是一种不断进展的致盲性眼病,其特征是角膜变薄和突起,伴有不规则散光和视力下降。早期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可通过框架眼镜矫正,对于中重度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框架眼镜不再适用,接触镜成为患者矫正视力的最佳选择。接触镜... 圆锥角膜是一种不断进展的致盲性眼病,其特征是角膜变薄和突起,伴有不规则散光和视力下降。早期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可通过框架眼镜矫正,对于中重度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框架眼镜不再适用,接触镜成为患者矫正视力的最佳选择。接触镜种类繁多,在接触镜的选择上难以抉择,如长时间试戴镜片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影响整体感受,也大大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因此,本文对接触镜的分类、接触镜在不同圆锥角膜类型中的应用、接触镜配戴中的并发症及其未来展望等方面予以汇总和讨论,以期了解接触镜在圆锥角膜中的临床应用与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接触镜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巩膜接触镜 圆锥角膜 临床应用 并发症
下载PDF
巩膜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安全性
5
作者 闻郁 刘东伟 陶黎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9-723,共5页
目的 探讨硬性巩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96例(192眼)近视患者(度数-20.00~0 D,散光度数0~3.50 D)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配戴硬性巩膜接触镜)和对照组[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每组48例,分别于戴... 目的 探讨硬性巩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96例(192眼)近视患者(度数-20.00~0 D,散光度数0~3.50 D)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配戴硬性巩膜接触镜)和对照组[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每组48例,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时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眼部相关参数指标[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泪膜破裂时间(BUT)、眼压、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评分],观察是否出现眼部异常改变。结果 戴镜前至戴镜3个月期间,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1.00;戴镜后3个月时,与戴镜前比较,试验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轻微下降,六角形细胞比率轻微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及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比率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B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及戴镜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角膜荧光染色评级、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评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均未出现结膜及角膜水肿等异常改变。结论 硬性巩膜接触镜与RGP具有一致的安全性与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巩膜接触镜 硬性角膜接触镜 屈光不正 安全性 眼表指标
下载PDF
角巩膜镜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和角膜参数的影响
6
作者 Ali Ayatollahi Haleh Kangari +1 位作者 Saeed Rahmani Seyyed Mehdi Tabatabaie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配戴角巩膜接触镜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和角膜参数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43例(83眼)圆锥角膜患者。配戴角巩膜接触镜,并分别在戴镜前、戴镜3、6 mo后行裂隙灯检查、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探讨配戴角巩膜接触镜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和角膜参数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43例(83眼)圆锥角膜患者。配戴角巩膜接触镜,并分别在戴镜前、戴镜3、6 mo后行裂隙灯检查、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曲率(Kmax、K1和K2)、中央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计数检查。结果:配戴6 mo框架眼镜后平均BCVA(LogMAR)为0.34±0.23,角巩膜接触镜为0.03±0.05(P<0.001)。戴镜6 mo后,Kmax由52.80±5.93 D变为51.51±5.64 D(P<0.001),角膜中央厚度由483.84±34.69μm变为476.28±35.38μm(P<0.001),角膜中央细胞计数由2559.18±275.7 cells/mm^(2)变为2572.73±274.3 cells/mm^(2)(P<0.001)。结论:临床中角膜参数未发生明显变化,角巩膜镜可显著提高视力,且可安全用于圆锥角膜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接触镜 圆锥角膜 角膜地形图 角膜厚度
下载PDF
巩膜镜对屈光不正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许爱琴 陈碧池 +3 位作者 田丽 刘善晓 刘璐 姜珺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患者短期配戴巩膜镜(SL)后中央角膜厚度(CCT)及角膜内皮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6—9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SL进行屈光不正矫正的受检者21例。采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患者短期配戴巩膜镜(SL)后中央角膜厚度(CCT)及角膜内皮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6—9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SL进行屈光不正矫正的受检者21例。采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别在配戴SL的第1天(当天戴镜初始、30 min、1 h、2 h、4 h)与第3个月(当天戴镜初始、4 h)各时间点进行CCT测量。采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分别在配戴SL前及戴镜3个月后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进行多形性分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戴镜前后各参数变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受检者配戴SL后,随配戴时间延长,CCT逐渐增加。戴镜第1天时的戴镜30 min、1 h、2 h、4 h,CCT增加百分比分别为1.37%、1.39%、1.49%和1.91%,与戴镜初始C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P=0.004)。戴镜3个月,配戴4 h后CCT增加百分比为1.08%,与当天戴镜初始C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P=0.003)。受检者戴镜第1天的初始CCT为(529±27)μm,与戴镜3个月的初始CCT[(529±3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戴镜前相比,戴镜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多形性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CT增加百分比与初始中央镜下液厚度、等效球镜度、年龄以及性别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短时配戴SL后会引起CCT增加,且增厚量随配戴时间延长而增加,但戴镜4 h后,增厚量小于角膜生理性水肿量。配戴SL 3个月后,当天戴镜初始CCT恢复至3个月前戴镜初始水平。第1天和第3个月同样戴镜4 h后的CCT未发生明显改变。同时短期配戴SL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巩膜接触镜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
原文传递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么娆 柯碧莲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7年第7期496-500,共5页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是由于角膜上皮愈合功能下降而引起的持续性角膜上皮损伤。治疗困难、易复发,是眼科临床的挑战。传统方法如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角膜绷带镜等治疗效果非常有限。本文综述针对病因及发病机制开发的多种新的干...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是由于角膜上皮愈合功能下降而引起的持续性角膜上皮损伤。治疗困难、易复发,是眼科临床的挑战。传统方法如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角膜绷带镜等治疗效果非常有限。本文综述针对病因及发病机制开发的多种新的干预措施及相关治疗药物开发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 羊膜 自体血清 巩膜接触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