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素雅 孙晓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8期82-84,91,共4页
目的:探讨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及浅前房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治疗的82例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 目的:探讨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及浅前房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治疗的82例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CVA、眼压、青光眼生活质量量表(GQL-15)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CVA、眼压、GQL-15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BCVA、眼压、GQL-15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SQ-8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且在降低眼压,改善患者的视力、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方面效果更佳,能够降低浅前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 常规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巩膜瓣缝线跨度对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贺玮 于建国 齐世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72-73,共2页
目的 观察巩膜瓣缝线跨度对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8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患眼284只)随机分为A组161例(患眼161只)和B组123例(患眼123只),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A组缝线跨度3.5-5.0 mm,B组缝线跨度2.5-3.5 m... 目的 观察巩膜瓣缝线跨度对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8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患眼284只)随机分为A组161例(患眼161只)和B组123例(患眼123只),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A组缝线跨度3.5-5.0 mm,B组缝线跨度2.5-3.5 mm。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后观察两组眼压变化。术后1周及3个月后评价两组滤过泡形成情况,计算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1周、3个月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87.0%(127/146)、72.2%(39/54),B组分别为83.9%(94/112)、62.7%(42/67),术后1周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5,P=0.193),术后3个月A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B组(t=3.025,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6%、23.2%,P〉0.05。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大跨度缝线患者术后眼压降低明显,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泡 巩膜瓣缝线跨度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胡燕飞 刘欣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探讨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 将 135例 (178只眼 )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成 A、B组 ,每组均为 89只眼。A组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 ;B组术中不调整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 目的 探讨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 将 135例 (178只眼 )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成 A、B组 ,每组均为 89只眼。A组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 ;B组术中不调整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  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 7.88% ;随访 6~ 18个月 ,眼压控制率为91.0 1%。 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 32 .5 7% ;眼压控制率为 73.0 3%。两组间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调整巩膜瓣缝线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下载PDF
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燕飞 刘欣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8例(58眼)难治性青光眼采取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并应用MMC。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体、眼底、眼压等。随...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8例(58眼)难治性青光眼采取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并应用MMC。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体、眼底、眼压等。随访6~18月。结果术后有50眼(86.21%)的眼压≤21mmHg;3眼(5.17%)加用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Hg;5眼(8.62%)的眼压无改善。结论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MM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5
作者 吴晓云 朱敏 郑霄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717-718,共2页
目的 评价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 18例 (2 2眼 )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3个月至半年 ,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形成... 目的 评价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 18例 (2 2眼 )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3个月至半年 ,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 18例 (2 2眼 ) ,占 10 0 %。术后 1例发生短暂Ⅰ度浅前房 ,占 5 % ,经处理恢复正常前房。拆除外置巩膜瓣缝线后 1周视力较术前提高 1行或以上者 13例 (14眼 ) ,占 64 % ;维持原来水平者 5例 (8眼 ) ,占 3 6%。结论 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 ,可有效降低眼压 ,减少术后浅前房及滤过泡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小梁切除术 高位结膜 可拆巩膜瓣缝线 青光眼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改良可松解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6
作者 陈惠康 李龙标 吴燕琴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改良可松解巩膜瓣缝线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巩膜瓣缝线调整联合丝裂霉素在抗青光眼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廖明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6期442-443,共2页
关键词 青光眼 巩膜瓣缝线 丝裂霉素 抗青光眼术 小梁切开术 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陈宝文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观察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自 1999年开始 ,陆续随机地在部分抗青光眼手术患者中 ,使用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 ,术后 6个月内对其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了密切的观... 目的 观察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自 1999年开始 ,陆续随机地在部分抗青光眼手术患者中 ,使用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 ,术后 6个月内对其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了密切的观测 ,截止到 2 0 0 2年 3月共获得 41例 ( 44只眼 )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此为治疗组。以同期的常规小梁切除术为对照组 ,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第一天 ,3 5 %患眼视力保持不变和增进 ,眼压均值为 2 .0 2± 0 .73 k Pa( 1k Pa=7.5 mm Hg) ,未见有浅前房和并发症发生 ;术后 6个月 90 %患眼视力保持不变和增进 ,眼压均值为 1.96± 0 .5 2 k Pa,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 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较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可使前房尽早形成、视力尽快恢复、且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和并发症 ;并能够使眼压得到有效地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可调整巩膜瓣缝线 临床应用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的应用
9
作者 陈宝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可调整巩膜瓣缝线 小梁切除术 应用 青光眼 治疗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外置可拆巩膜瓣缝线的作用
10
作者 胡忆群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 72例 76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发生时间、类型 ,分析不同青光眼类型和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并分析 6例 6眼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 72例 76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发生时间、类型 ,分析不同青光眼类型和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并分析 6例 6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并外置可拆除缝线手术后前房、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 :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可拆巩膜瓣缝线可减少并发症 ,控制滤过 ,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浅前房 发生原因 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
下载PDF
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建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84-785,共2页
关键词 青光眼 调整巩膜瓣缝线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下载PDF
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金星烂 王雪梅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5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青光眼 手术方法 可拆除巩膜瓣缝线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巩膜瓣缝线拆除时间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安全性和长期成功率的影响
13
作者 Banitt M. Juzych M. S. +1 位作者 Chopra V. 曹绪胜(译)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9期15-15,共1页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timing of the scleral flap suture release on the safety and long-term success of phacotrabeculectomy.DESIGN:Retrospective,nonrandomized chart review.METHODS:We studied 173 eyes...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timing of the scleral flap suture release on the safety and long-term success of phacotrabeculectomy.DESIGN:Retrospective,nonrandomized chart review.METHODS:We studied 173 eyes of 173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imary phacotrabeculectomy,with or without intraoperative mitomycin-C,and subsequent scleral flap suture release.RESULTS:Early suture release(< 3 weeks)had a lower long-term success rate than late suture release(> 3 weeks),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of 44.8 months.Patients who used mitomycin-C had statistically later suture release than did patients without mitomycin-C.There were nine cases of hypotony,for which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were early suture release and the use of mitomycin-C.CONCLUSIONS:Greater long-term success with minimal complications was achieved when scleral flap suture release was performed three weeks after phacotrabeculectomy.Suture release within three weeks after surgery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filtration failure and a higher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后 巩膜瓣缝线 线拆除 线时间 安全性 功率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探讨
14
作者 方剑峰 张业顶 +1 位作者 胡晓耘 詹婷婷 《实用防盲技术》 2009年第4期13-14,10,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将60例(74只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成A、B组,每组均为37只眼。A组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调整巩膜瓣缝线。观察两组术后浅前房形成情况。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5.40... 目的探讨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将60例(74只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成A、B组,每组均为37只眼。A组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调整巩膜瓣缝线。观察两组术后浅前房形成情况。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5.40%;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48.64%。两组间浅前房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调整巩膜瓣缝线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下载PDF
可调节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肖通龙 张愈延 周志军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可调节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9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6只眼。A组术中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体、眼底、眼... 目的探讨可调节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9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6只眼。A组术中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5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5.65%。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2.61%(2χ=9.94,P=0.00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71.74%(2χ=9.95,P=0.002)。结论可调节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巩膜瓣缝线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下载PDF
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莫燕萍 孙元强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5期882-883,共2页
目的观察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前瞻性的方法搜集青光眼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实验组采取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 目的观察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前瞻性的方法搜集青光眼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实验组采取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之间的差异,观察手术的有效率及两组患者发生浅前房并发症的概率和术后视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月眼压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1周和第2周比较,对照组眼压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40眼有效率达85%;实验组42眼有效率达97.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浅前房和脉络膜脱等并发症。对照组70%患者术后视力提升超过0.1;实验组83.3%患者术后视力提升超过0.1,P<0.05。结论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能够在治疗青光眼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巩膜松解线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及浅前房发生的影响
17
作者 汪雪婷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TRA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眼压、BCVA低于对照组,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量表(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水平低于对照组,浅前房、非功能性滤过泡、巩膜瓣粘连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与TRA联合治疗眼压控制效果更好,可降低bFGF及CXCR2水平,改善视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巩膜可调节线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并发症 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缝线相关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梅艳 孙霞 王宁利 《眼科》 CAS 2008年第1期66-67,共2页
小梁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为滤过过强引起的浅前房低眼压,由此可引起其它的并发症,最终可导致手术失败。多年来眼科医生一直在寻找预防术后早期滤过过强的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拆除缝线技术首次是由Schaffer等(1971)提出,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后 巩膜瓣缝线 浅前房低眼压 滤过过强 可拆除线 手术失败 手术方法 术后早期
原文传递
小梁切除可调节巩膜瓣缝线预防术后浅前房的观察
19
作者 叶红 邓婷 陈红艳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17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早期浅前房及处理。方法对我院31例(39眼)行小梁切除可调节巩膜瓣缝线病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出院眼压均在8~14 mm Hg,浅前房4眼,占10.26%。结论小梁切除可调节巩膜缝线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并发症少,...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早期浅前房及处理。方法对我院31例(39眼)行小梁切除可调节巩膜瓣缝线病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出院眼压均在8~14 mm Hg,浅前房4眼,占10.26%。结论小梁切除可调节巩膜缝线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并发症少,眼压控制良好,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 巩膜瓣缝线 浅前房
原文传递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松解缝线手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戴南平 吴玲玲 +3 位作者 王慧英 徐蔚 荣翱 牛耘丽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54例(61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眼行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9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1、3、7、14、90d分别观察比较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 目的探讨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54例(61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眼行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9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1、3、7、14、90d分别观察比较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滤过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d1例出现浅前房,对照组发生浅前房7例(24.1%),术后3~7d发生浅前房5例(17.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08±0.32)kPa,眼压在2.74kPa以下者29只眼(90.6%)。对照组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28±0.51)kPa,眼压在2.74kPa以下者20只眼(69.0%)。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92%,对照组占6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术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巩膜松解线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