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D-InSAR)提取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48
1
作者 单新建 马瑾 +1 位作者 王长林 柳稼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20,共8页
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并对干涉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讨论.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长200 km、宽115 km.干涉条纹以北东东向发震断层—... 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并对干涉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讨论.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长200 km、宽115 km.干涉条纹以北东东向发震断层——玛尔盖茶卡断层为中心分布,且基本与发震断层平行;通过对干涉形变图进行分析,发震断层可分为3段,其中西段长约23 km,中段长约60 km,东段长约26 km,整个发震断层共长110 km;震中附近最大隆起斜距向位移量为162.4 cm,断层西侧最大沉降斜距向位移量为103.6 cm,震中最大地面水平位错为7.9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 玛尼地震 同震形变场 发震断层 多普勒频移效应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发展与应用
2
作者 洪璐 卢晓鹏 冯杨民 《浙江国土资源》 2024年第6期40-43,共4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测量,通过搭载在卫星或飞机上的雷达系统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地表的信息,可以在任何天气和光照条件下工作,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是一种主动微波遥感技术。SAR...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测量,通过搭载在卫星或飞机上的雷达系统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地表的信息,可以在任何天气和光照条件下工作,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是一种主动微波遥感技术。SAR测量时,雷达系统沿直线轨迹运动,同时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生成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即SAR图像。SAR测量具有大范围覆盖、多极化和多角度观测、穿透力、高分辨率,可用于干涉测量的特征。SAR可以从卫星或飞机上对地表进行大范围的观测,在不同的极化和入射角度下获取数据,穿透云层、植被等遮挡物,获取地表以下的信息。同时,SAR凭借侧视成像的特点,可以被用来精确估计地球表面物体的标高,这使得未来SAR技术的使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微波信号 雷达系统 地面反射 地球表面 干涉测量 二维图像 SAR技术
下载PDF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以1997年西藏玛尼7.9级地震区域形变测量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邵芸 谭衢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205-213,T001,共10页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本文对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本文对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8日的西藏玛尼地震进行了提取区域形变场的应用研究,从得到的变化检测条纹图中可识别出地表破裂带,还可定量推算震中周围和两条断裂带附近的变形情况,差分干涉测量结果与地面调查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7年 西藏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测量 地表形变 玛尼地震
下载PDF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志勇 刘磊 周兴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6,共7页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验,成功地获取了Bam地震的蝴蝶状的同震形变场生成了地表形变的等值线图,并且根据相干图确定了地震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位置、分布及面积。试验证明D-InSAR技术是地表形变测量和地震研究的一个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 地表形变 相干图 伊朗Bam地震
下载PDF
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和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形变的对比研究及其意义
5
作者 毛先进 许昭永 +3 位作者 钱家栋 胡毅力 杨润海 王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22,共10页
分别叙述了激光干涉技术和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应用.采用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实验室观测试样在加压过程中的形变,研究不同破裂孕育区所表现的不同应变异常场特征.采用雷达差分干涉技术可以测量地形及地表形变,并且有西藏玛尼、张... 分别叙述了激光干涉技术和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应用.采用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实验室观测试样在加压过程中的形变,研究不同破裂孕育区所表现的不同应变异常场特征.采用雷达差分干涉技术可以测量地形及地表形变,并且有西藏玛尼、张北—尚义等地震前后的形变测量结果.指出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与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相似,都是以条纹变化图研究形变异常场特征.因此,对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的孕震过程中的形变场,特别是临近大震发生前的形变场特征进行观测和以激光干涉技术进行实验及对比研究均将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干涉技术 雷达差分干涉技术 干涉条纹图 形变异常图
下载PDF
利用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汶川MS 8.0地震形变场
6
作者 董玉森 Ge Linlin +2 位作者 Hsing-Chung Chang Alex Hay-Man Ng 张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利用ENVISAT/ASAR和ALOS/PALSAR数据,结合两路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得了汶川地震的同震形变信息和震前、震后地面在卫星视线(light of sight,简称LOS)方向上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面形变范围广,程度大,地震形变沿断层向... 利用ENVISAT/ASAR和ALOS/PALSAR数据,结合两路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得了汶川地震的同震形变信息和震前、震后地面在卫星视线(light of sight,简称LOS)方向上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面形变范围广,程度大,地震形变沿断层向北北东向扩展,所形成的差分干涉条纹明显。地面的形变特征对于推断断层的性质,研究地震形变和地震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将同震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结果与利用USGS发布的汶川地震有限元断层模型(finite fault model)反演的LOS方向的形变进行了对比验证,发现二者在断裂带的上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下盘却有较大的误差。通过不同传感器干涉结果的对比发现,L波段的雷达干涉结果更能够反映汶川大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地面形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汶川地震 地面形变
下载PDF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大气延迟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付春永 谭克龙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2,共3页
在分析大气延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像对组成闭合环,通过查看闭合环相位直方图分布来判断大气延迟的存在与否,并用差分干涉相位相加减的方法消除大气延迟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原来不能产生干涉条纹的干涉像对进行处理,取得良好的... 在分析大气延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像对组成闭合环,通过查看闭合环相位直方图分布来判断大气延迟的存在与否,并用差分干涉相位相加减的方法消除大气延迟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原来不能产生干涉条纹的干涉像对进行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 大气延迟 闭合环 直方图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学敏 路林海 +2 位作者 韩林 夏磊凯 杨小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5,39,共5页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探究,并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直观显示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周围地表沉降情况,且监测结果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很高,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安全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表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监测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赵韬 张明义 +3 位作者 裴万胜 王金国 岳攀 毕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7-1097,共11页
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严重影响着区域内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稳定性。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提供了新... 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严重影响着区域内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稳定性。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提供了新方法。通过近20年的不断深入研究,利用D-InSAR技术的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D-InSAR技术测量地表变形的理论基础,进而概述了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现状,然后总结了D-InSAR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此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D-InSAR技术今后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地表变形
下载PDF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超 张红 +1 位作者 于勇 刘智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7,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 (SAR)差分干涉测量 (D -InSAR)是利用SAR图像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沿雷达视线向的形变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文阐述D -InSAR的基本原理 ,分析该技术在地震监测、火山研究和细微的地表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并分析未来D... 合成孔径雷达 (SAR)差分干涉测量 (D -InSAR)是利用SAR图像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沿雷达视线向的形变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文阐述D -InSAR的基本原理 ,分析该技术在地震监测、火山研究和细微的地表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并分析未来D -InSAR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差分干涉测量 相位 地表形变 地震 火山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下载PDF
苏州地区地面沉降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监测 被引量:50
11
作者 王超 张红 +2 位作者 刘智 陈锁忠 闾国年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1-624,T001,共5页
利用欧洲空间局ERS-1/2获取的苏州地区1993~2000年SAR数据,通过差分干涉测量处理,得到1993~1995,1995~1998和1998~2000年苏州市地面沉降场测量值.地面水准测量数据的验证分析表明,差分干涉测量值与水准测量值的相关度达0.943,标准... 利用欧洲空间局ERS-1/2获取的苏州地区1993~2000年SAR数据,通过差分干涉测量处理,得到1993~1995,1995~1998和1998~2000年苏州市地面沉降场测量值.地面水准测量数据的验证分析表明,差分干涉测量值与水准测量值的相关度达0.943,标准误差均值为0.1706,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精度可达5mm(以水准测量代表地面形变的真实情况).文中以7个水准测量基准点为例,分析上述3个时段的地面沉降速率,其总体趋势反映苏州市地面沉降速率趋于减缓,说明近年苏州的地面沉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进行城市地面沉降方面监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可用于其他类型城市地质灾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地区 地面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城市
下载PDF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4 位作者 李曼 张玲 王艳 郭小方 张晓博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在简要讨论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 InSA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常规地基InSAR形变测量的主要处理流程。全面总结了地基干涉测量雷达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地基In... 在简要讨论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 InSA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常规地基InSAR形变测量的主要处理流程。全面总结了地基干涉测量雷达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地基InSAR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地基和星载InSAR在形变测量上的优势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步进频率连续波 调频连续波 噪声雷达 多入多出技术
下载PDF
煤矿开采沉陷监测——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侯建国 杨成生 +1 位作者 王亚男 王宏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5,共5页
采矿引起地面沉陷是矿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破坏性灾害。作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 采矿引起地面沉陷是矿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破坏性灾害。作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取了垂直形变图,分析了试验区开采沉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对沉陷区作了剖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煤矿 开采沉陷
下载PDF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滑坡灾后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8 位作者 张玲 李曼 王艳 王毅 张晓博 江利明 柳林 孙亚飞 高斌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4-677,693,共5页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基InSAR结果表明,滑坡体滑动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滑坡体左侧中上部(120mm)和右侧中上部(75mm)。滑动主要由堆积松散土在裂隙水、雨水等作用下造成,产生较大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 步进频率连续波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滑坡形变监测
下载PDF
基于差分雷达干涉测量的矿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被引量:52
15
作者 董玉森 Ge Linlin +1 位作者 Chang Hsingchun 张志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8-891,共4页
收集了1992年12月至1998年6月JERS-1L波段雷达数据,利用差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研究。通过"二轨法"进行差分处理,选择其中的6景差分雷达干涉图进行分析。在研究区内发现了4个沉降区域,并按照时间序列通过对地... 收集了1992年12月至1998年6月JERS-1L波段雷达数据,利用差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研究。通过"二轨法"进行差分处理,选择其中的6景差分雷达干涉图进行分析。在研究区内发现了4个沉降区域,并按照时间序列通过对地面形变图进行分析,获取其中两个沉降区最大的垂直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JERS-1卫星
下载PDF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城市地面沉降研究——以上海地面沉降监测为例 被引量:25
16
作者 罗小军 黄丁发 刘国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共5页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提出探测永久散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阚值方法,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的地面沉降,获得该地区的线性和非线性沉降量以及区域沉降场,证实了地表形变在1km范围内具有强相关性。结果显示陆...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提出探测永久散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阚值方法,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的地面沉降,获得该地区的线性和非线性沉降量以及区域沉降场,证实了地表形变在1km范围内具有强相关性。结果显示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间的线性沉降速率为13.2mm/a,总体平均沉降速率为16.8mm/a,与实测结果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表明,PS—DInSAR技术不仅可有效探测地表离散目标的线性形变,还可探测其非线性形变以及获取地表区域形变场,并且可监测地表形变的时序变化过程。除了可用于城市沉降监测外,PS—DInSAR技术还可用于地震、火山、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 振幅信息双闽值方法 PS探测 地面沉降监测
下载PDF
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地震区域形变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衢霖 付卓 胡吉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 合成孔径雷达(SAR)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8日的西藏玛尼地震进行了提取区域形变场的应用研究.从得到的变化检测条纹图中可识别出地表破裂带,并可定量推算震中周围和两条断裂带附近的变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断裂为左行平移性质,断裂带南侧水平错动的最大变形量至少超过2.8m,北侧水平错动的最大变形量至少超过1.75m.差分干涉测量分析结果与地面调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资料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技术 地表形变 测量
下载PDF
双轨道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陶秋香 刘国林 +1 位作者 马飞虎 孙翠羽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8年第4期1-3,共3页
介绍了双轨道差分干涉测量监测地面沉降的基本原理,应用了具体的RADARSAT数据,提取出Bel-ridge油田因石油开采所造成的地表形变,并阐述了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实现了差分干涉结果的解译和分析。
关键词 双轨道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监测 地表形变 地面沉降
下载PDF
获取张北地震同震形变场的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红 王超 刘智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2000年第6期497-500,共4页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 ,利用地震前后的 ERS- 1/ 2的三景数据 ,获取了 1998年 1月10日张北地震 (Ms=6 .2级 )的同震干涉纹图 .这种差分干涉纹图能表现地震断层和形变场的同震形变特征 ,而且该方法无需任何的辅助信息 ...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 ,利用地震前后的 ERS- 1/ 2的三景数据 ,获取了 1998年 1月10日张北地震 (Ms=6 .2级 )的同震干涉纹图 .这种差分干涉纹图能表现地震断层和形变场的同震形变特征 ,而且该方法无需任何的辅助信息 ,适用于大范围的地震监测与研究 .研究表明 ,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能够获取高精度的强震同震位移场数据 ,这是传统的地面观测方法所无法做到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测量 同震形变 地震监测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洁 胡光道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利用该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发展方向,认为应将InSAR与GPS及传统的水准测量等方法结合使用,合理利用各技术之间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