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异公民视角下的农民工体育参与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群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就是差异公民的典型代表。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存在教育普及程度低导致的农民工体育文化认知上的偏差,经济资本不足影响了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意愿等。以差异公民理论为研究视角,就农民工体育...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就是差异公民的典型代表。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存在教育普及程度低导致的农民工体育文化认知上的偏差,经济资本不足影响了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意愿等。以差异公民理论为研究视角,就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的主要原因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借鉴成功经验,赋予农民工群体以特殊的群体代表权;代农民工立言,建立农民工体育需求的利益表达机制;重文化差异,着力提升农民工群体自我认同感和城市归宿感等对策和重要举措,以期改善和改变农民工体育参与相对落后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体育参与 差异公民
下载PDF
差异公民资格与正义:艾利斯·马瑞恩·杨政治哲学探微 被引量:7
2
作者 宋建丽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5,共6页
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政治哲学中,艾利斯·马瑞恩·杨以其"差异的公民资格"与"差异政治"而独具特色。从对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的批判出发,她说明了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如何忽略或至少是回避... 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政治哲学中,艾利斯·马瑞恩·杨以其"差异的公民资格"与"差异政治"而独具特色。从对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的批判出发,她说明了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如何忽略或至少是回避了差异及差异群体的权利要求。她以差异的公民资格为切入点,揭示出女性主义政治哲学之差异正义的根本理论诉求,这不仅为女性等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指明了方向,也试图以另外一种新的视角,即公民资格的理论视角,冲击传统意义上普遍主义的正义理解。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广阔背景下,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平等的正义观照正越来越成为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的理论武器,而差异正义的独特理论诉求也正日益成为普遍正义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利斯·马瑞恩·杨 公民资格 正义 差异公民资格 差异正义
下载PDF
差异公民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体育边缘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以差异公民理论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15
3
作者 安剑群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5,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由于其特殊身份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开发这个群体的体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农民城市化这场战役的主力军,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农民工体育参与现状入手,分析造成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的原因,并从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由于其特殊身份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开发这个群体的体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农民城市化这场战役的主力军,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农民工体育参与现状入手,分析造成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的原因,并从差异公民视角提出了发展农民工体育的思路,阐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与实施路径,以改变农民工体育参与相对落后的现状。希望借此研究,能够准确地把握农民工真正的体育需求,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政府决策及有效提供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带来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体育参与 差异公民
下载PDF
差异公民理论视角下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协调发展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娟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3-24,共2页
体育消费是居民体育参与度的本质反映,是体育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城乡体育消费的差异性及其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指出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差异有着不同的生成路径: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是居民体育参与度的本质反映,是体育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城乡体育消费的差异性及其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指出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差异有着不同的生成路径: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由体育意识需求驱动,而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由体育物资需求驱动。因此在社会管理和经济政策方面应赋予农村居民更高的体育消费权利,促进城乡体育消费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公民理论 体育消费 城镇 农村
下载PDF
差异公民资格与儿童权利保护
5
作者 郭小香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5年第4期32-35,127,共5页
差异公民资格针对建立在同质文化基础上的普遍公民资格对现实多元文化社会中差异群体权利的忽视,主张普遍公民资格应该被差异公民资格所取代。差异公民资格理论表达了实质平等的要求,为少数群体权利保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理论依据,也为... 差异公民资格针对建立在同质文化基础上的普遍公民资格对现实多元文化社会中差异群体权利的忽视,主张普遍公民资格应该被差异公民资格所取代。差异公民资格理论表达了实质平等的要求,为少数群体权利保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理论依据,也为儿童权利保障开辟了新的视野。基于差异公民资格的儿童权利保障,应该在公民资格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等方面给予儿童高于成人公民更多的权利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公民资格 普遍公民资格 儿童权利
下载PDF
论农民工体育——基于差异公民资格的视角
6
作者 胡炼 秦小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在我国,农民工是差异公民的典型代表,从差异公民的视角来研究我国农民工群体体育问题比普适公民视角更具说服力.研究认为,农民工体育参与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体育观念尚未转变,主要原因来自于现行户籍制度下的公民身份差异、农民工体育... 在我国,农民工是差异公民的典型代表,从差异公民的视角来研究我国农民工群体体育问题比普适公民视角更具说服力.研究认为,农民工体育参与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体育观念尚未转变,主要原因来自于现行户籍制度下的公民身份差异、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缺失、农民工群体生存压力大、文化差异使农民工群体体育参与的动机与意愿受到制约等因素.基于差异公民资格的视角,对农民工体育参与进行救治,通过解决户籍制约,给予农民工群体有限特权、使农民工的城市归宿感与自我认同感得到提升、切实尊重农民工群体的话语权,以期改善农民工体育参与相对落后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体育 差异公民资格
下载PDF
差异公民资格与分配正义的实现
7
作者 范桂荣 《黑龙江史志》 2010年第5期127-128,共2页
中国社会正处于两重转型的过程之中,社会有序发展和利益整合发生冲撞,道德实践层面和价值规范层面相互摩擦,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导致分配制度的不公平亦日趋明显,这就阻碍了分配正义的实现。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平等的正义观念正越来越... 中国社会正处于两重转型的过程之中,社会有序发展和利益整合发生冲撞,道德实践层面和价值规范层面相互摩擦,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导致分配制度的不公平亦日趋明显,这就阻碍了分配正义的实现。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平等的正义观念正越来越成为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的理论武器。因此,对差异的公民资格的保护是实现分配正义、体现分配公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公民资格 差异性群体 分配正义
下载PDF
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差异公民权问题——威尔·金里卡自由的多元文化主义国家建构理论探析
8
作者 郭妍丽 吴玉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3,共5页
国家认同是国家建构的核心,是国家合法性的基础。历史上,自由主义国家往往采用同化政策进行国家认同建构,以普遍主义公民权为基础将不同族群整合于国家之中。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忽视差异公民身份的强制性同化建构政策越来越为争取... 国家认同是国家建构的核心,是国家合法性的基础。历史上,自由主义国家往往采用同化政策进行国家认同建构,以普遍主义公民权为基础将不同族群整合于国家之中。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忽视差异公民身份的强制性同化建构政策越来越为争取差异公民权的少数族群所不满。自由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主要代表加拿大著名政治哲学家威尔·金里卡以差异文化成员身份为基础为差异公民权作出了理论辩护,将差异公民权与普遍主义公民权结合起来考察,为探索多元宽容的国家认同建构策略提供了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普遍主义公民 差异公民 威尔·金里卡
原文传递
美英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的共性与差异
9
作者 李妤 张桂春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重新确立公民教育目标,特别是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本文对美英两国的公民教育目标的共性和差异行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对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改革有所促进。
关键词 关英中小学 公民教育目标:共性与差异
下载PDF
从“普适”到“差异”——对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的救治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元春 林致诚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2,共4页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就是差异公民的典型代表。农民工体育参与存在经济资本、余暇时间的严重不足;存在社会歧视和农民工体育权益屡遭侵害,等诸多问题。为此,以差异公民理论为研究视角,本文就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的制约因...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就是差异公民的典型代表。农民工体育参与存在经济资本、余暇时间的严重不足;存在社会歧视和农民工体育权益屡遭侵害,等诸多问题。为此,以差异公民理论为研究视角,本文就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最后提出:借鉴成功经验,赋予农民工群体以特殊的群体代表权;代农民工立言,建构农民工体育需求的利益表达机制;重文化差异,提升农民工群体自我认同感和城市归宿感等相关对策和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体育参与 差异公民
下载PDF
身份、差异与认同: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公民观 被引量:11
11
作者 庞金友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8-94,共7页
族群身份是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概念,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公民身份。针对自由主义的普遍公民观,多元文化主义提出差异公民观,在承认公民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强调族群差异的公共性,同时,主张族群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必要前提,国家认同是族... 族群身份是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概念,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公民身份。针对自由主义的普遍公民观,多元文化主义提出差异公民观,在承认公民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强调族群差异的公共性,同时,主张族群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必要前提,国家认同是族群差异的精神基础。对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多元文化主义倡导积极国家观,认为国家应在保障少数权利方面有所作为。差异公民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差异政治观,对当代多族群国家的族群政治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身份 公民身份 差异公民 族群认同 族群差异
原文传递
论民族个体身份的双重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春洋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1期62-66,共5页
对民族个体的身份特征加以分析不难发现,民族个体成员既是某一主权国家的公民,拥有"国家公民"的政治身份,也是某一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拥有"民族成员"的文化身份。比较而言,公民身份是所有民族个体都具有的... 对民族个体的身份特征加以分析不难发现,民族个体成员既是某一主权国家的公民,拥有"国家公民"的政治身份,也是某一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拥有"民族成员"的文化身份。比较而言,公民身份是所有民族个体都具有的共性身份,民族身份则是其个性身份;公民身份的重要性往往要胜过民族身份,但强调其公民身份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其民族身份无关宏旨。鉴于民族个体双重身份之间的张力可能对民族国家政治发展构成威胁,协调民族个体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赋予具有差异公民身份的民族个体以差别权利,不失为协调民族个体双重身份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个体 公民身份 民族身份 差异公民 差别权利
下载PDF
宪法爱国主义视阈下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涵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2,共5页
宪法爱国主义关注的核心焦点是通过保障少数民族权利来实现国家认同。贯穿宪法爱国主义逻辑始末的线索就是建构少数民族权利的四阶段:差异公民身份是宪法爱国主义建构少数民族权利的事实基础,公民身份认同是建构少数民族权利的政治逻辑... 宪法爱国主义关注的核心焦点是通过保障少数民族权利来实现国家认同。贯穿宪法爱国主义逻辑始末的线索就是建构少数民族权利的四阶段:差异公民身份是宪法爱国主义建构少数民族权利的事实基础,公民身份认同是建构少数民族权利的政治逻辑,少数群体的特有权利是建构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补充。而国家认同则是建构少数民族权利的终极价值。本文基于宪法爱国主义内涵,缕析宪法爱国主义的论域,分析对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爱国主义 少数民族权利 差异公民 身份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多元文化主义对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吕普生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23,共12页
多元文化主义关注的核心焦点是族裔文化多样性和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的问题,它的发展过程就是对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的建构过程。贯穿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逻辑始末的线索就是族裔少数群体的三重身份问题:差异公民身份... 多元文化主义关注的核心焦点是族裔文化多样性和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的问题,它的发展过程就是对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的建构过程。贯穿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逻辑始末的线索就是族裔少数群体的三重身份问题:差异公民身份是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事实基础,公共公民身份是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政治逻辑,而文化成员身份则是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道德空间。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不仅保护了群体内的个人自由,而且还可以促进群体间的平等关系,它是对公民权利的有效补充。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具有突破性的积极价值,同时也存在潜在的结构性危险,它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族裔少数群体权利 差异公民 文化成员身份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An investigation into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of migrant workers 被引量:14
15
作者 Wang Xingzhou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3期136-156,共21页
Among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there are obvious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who were born before and after the dividing line of 1980. The latter possess more human capital and have plans for their car... Among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there are obvious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who were born before and after the dividing line of 1980. The latter possess more human capital and have plans for their careers. In seeking work they tend to rely on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and they are more concerned with their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ir job stability is often quite low. They are more subject to infringement on their rights or more prone to believe that their rights have been infringed, but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labor law and are bolder in the defense of their rights. Their individual consumption leve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re-1980 cohort, and they hav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Intemet users. This generation is more likely to spend their spare time in recreation and entertainment. Their evaluation of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society is relatively high, but they have a weakening connection with their hometowns and are therefore more willing to give up their contracted land and switch thei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o the cities where they work. This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poses a challenge not only to enterprises' ideas on management, but also to the dual urbanrural social structure. Having obtained the rights to migrate to and work in the cities, migrant workers should further obtain citizenship rights on a completely equal footing with urban resi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nt workers POST-80S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 CITIZENSHI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