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海域湖盆萎缩期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差异成藏模式
被引量:
23
1
作者
王德英
于海波
+2 位作者
王启明
李龙
李瑾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5,112,共11页
分析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岩性圈闭分布,研究成藏特征和差异富集规律,总结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及差异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渤海海域新近系发育河道型和砂坝型两种岩性油气藏类型,河道型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
分析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岩性圈闭分布,研究成藏特征和差异富集规律,总结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及差异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渤海海域新近系发育河道型和砂坝型两种岩性油气藏类型,河道型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凸起区和斜坡区,砂坝型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斜坡区和洼陷区;断层性质和活动性控制油气向浅层垂向运移能力和油气富集层位,活动性强的张性断裂有利于油气向越浅的层位富集;断裂—砂体耦合程度控制油气的充满度,当断裂—砂体接触长度为1~5km时,烃柱高度可达10~35m,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馆陶组古构造脊及辫状河砂砾岩层、深大断裂附近发育的近源砂砾岩体等大型输导元有利于油气横向运移。渤海规模型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发育3种差异成藏模式:洼陷带走滑—伸展复合区垂向强注型、斜坡带走滑—伸展复合区"H"型和凸起带走滑叠加区"格子双晶"型。渤海海域浅水三角洲油气差异成藏模式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盆萎缩期
浅水三角洲
差异成藏模式
输导元
岩性油气
藏
走滑—伸展复合区
渤海海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口凹陷东次洼天然气成因及油气成藏模式
2
作者
高雁飞
杨海风
+2 位作者
王德英
王航
黄振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
黄河口凹陷东次洼为渤海湾盆地南部典型边缘凹陷,由于盆浅洼小,烃源岩规模有限且成熟度较低,不具备大规模供气条件,但远离烃源灶却发现大量天然气藏。以20余口钻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数据等资料,对研究区...
黄河口凹陷东次洼为渤海湾盆地南部典型边缘凹陷,由于盆浅洼小,烃源岩规模有限且成熟度较低,不具备大规模供气条件,但远离烃源灶却发现大量天然气藏。以20余口钻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数据等资料,对研究区天然气成因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明确天然气横向运移机理,厘清油气差异分布的主控因素,建立油气差异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成因为次生改造,主要来自于油藏的降解气;受区域盖层差异封盖、广布式砂体和油气流体势能的共同控制,天然气沿明化镇组上段底部盖层向构造高部位稳定聚集,表现为小洼差异供烃、脊-断联合控运、区域盖层控保的油气差异成藏特征;天然气藏作为油藏降解的产物,可估算构造低部位残留稠油藏的规模,进而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对具备类似地质背景的盆缘洼陷勘探也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东次洼
天然气
成
因
原油降解气
横向运移机理
差异成藏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海域湖盆萎缩期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差异成藏模式
被引量:
23
1
作者
王德英
于海波
王启明
李龙
李瑾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5,112,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4-003)
文摘
分析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岩性圈闭分布,研究成藏特征和差异富集规律,总结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及差异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渤海海域新近系发育河道型和砂坝型两种岩性油气藏类型,河道型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凸起区和斜坡区,砂坝型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斜坡区和洼陷区;断层性质和活动性控制油气向浅层垂向运移能力和油气富集层位,活动性强的张性断裂有利于油气向越浅的层位富集;断裂—砂体耦合程度控制油气的充满度,当断裂—砂体接触长度为1~5km时,烃柱高度可达10~35m,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馆陶组古构造脊及辫状河砂砾岩层、深大断裂附近发育的近源砂砾岩体等大型输导元有利于油气横向运移。渤海规模型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发育3种差异成藏模式:洼陷带走滑—伸展复合区垂向强注型、斜坡带走滑—伸展复合区"H"型和凸起带走滑叠加区"格子双晶"型。渤海海域浅水三角洲油气差异成藏模式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湖盆萎缩期
浅水三角洲
差异成藏模式
输导元
岩性油气
藏
走滑—伸展复合区
渤海海域
Keywords
lacustrine basin shrinking period
extremely shallow water delta
differences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lithologic reservoir
slide-stretch compound area
Bohai sea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口凹陷东次洼天然气成因及油气成藏模式
2
作者
高雁飞
杨海风
王德英
王航
黄振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
基金
中海油重大科技专项(CNOOC-KJ-135-ZDXM-36-TJ-08-TJ)。
文摘
黄河口凹陷东次洼为渤海湾盆地南部典型边缘凹陷,由于盆浅洼小,烃源岩规模有限且成熟度较低,不具备大规模供气条件,但远离烃源灶却发现大量天然气藏。以20余口钻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数据等资料,对研究区天然气成因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明确天然气横向运移机理,厘清油气差异分布的主控因素,建立油气差异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成因为次生改造,主要来自于油藏的降解气;受区域盖层差异封盖、广布式砂体和油气流体势能的共同控制,天然气沿明化镇组上段底部盖层向构造高部位稳定聚集,表现为小洼差异供烃、脊-断联合控运、区域盖层控保的油气差异成藏特征;天然气藏作为油藏降解的产物,可估算构造低部位残留稠油藏的规模,进而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对具备类似地质背景的盆缘洼陷勘探也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东次洼
天然气
成
因
原油降解气
横向运移机理
差异成藏模式
Keywords
Huanghekou Sag
Eastern Sub-sag
natural gas origin
crude oil degradation gas
lateral migration mechanism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mode
分类号
P74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海域湖盆萎缩期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差异成藏模式
王德英
于海波
王启明
李龙
李瑾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口凹陷东次洼天然气成因及油气成藏模式
高雁飞
杨海风
王德英
王航
黄振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