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Pt/巯基丁二酰胺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干宁 王鲁雁 +2 位作者 李天华 王峰 江千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5-920,共6页
利用电沉积法将纳米Pt固定在巯基丁二酰胺铜(II)自组装金电极(Au/CuL)表面,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电极(Au/CuL/nanoPt).分别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电子能谱(XPS),表面红外光谱(FT-IR)及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对电极... 利用电沉积法将纳米Pt固定在巯基丁二酰胺铜(II)自组装金电极(Au/CuL)表面,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电极(Au/CuL/nanoPt).分别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电子能谱(XPS),表面红外光谱(FT-IR)及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对电极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CuL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并对H2O2的还原具有电催化作用,纳米Pt可以显著增强这种催化性能.在30℃、0.02mol·L-1PBS缓冲液(pH=6.0)中检测H2O2,在0.00125-0.16mmol·L-1浓度范围呈现线性响应,相关系数为0.9960(信噪比为3),检测极限为0.3μmol·L-1.该电极对H2O2电流响应灵敏度高(0.312mA·cm-2·mmol-1·L)、检测迅速(4.3s)、稳定性好(对46μmol·L-1和2.8mmol·L-1的H2O2连续测10次,变异系数分别为3.1%和3.9%;保存70d后对10μmol·L-1H2O2的响应为初始响应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Pt修饰电极 基丁酰胺(ii) 电催化还原 H2O2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基于甲胎蛋白抗体和巯基丁二酰胺铜(Ⅱ)共固定修饰电极的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鲁雁 干宁 +2 位作者 李天华 江千里 王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59-1664,共6页
研制基于甲胎蛋白抗体(Ab-AFP)和巯基丁二酰胺铜(Ⅱ)(CuL)共固定修饰玻碳电极(GCE|Ab-AFP/TiO2/CuL)的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人血清中AFP抗原水平。该免疫传感器是利用溶胶-凝胶气相沉积技术,将AFP抗体分子固定在CuL修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 研制基于甲胎蛋白抗体(Ab-AFP)和巯基丁二酰胺铜(Ⅱ)(CuL)共固定修饰玻碳电极(GCE|Ab-AFP/TiO2/CuL)的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人血清中AFP抗原水平。该免疫传感器是利用溶胶-凝胶气相沉积技术,将AFP抗体分子固定在CuL修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而成。电极表面的CuL具有电活性,对H2O2有良好的电化学还原催化。当该免疫传感器在含AFP样品的溶液中于25℃温育30min后,AFP抗原与Ab-AFP抗体分子的免疫结合物导致CuL的电子传递被部分阻碍,使CuL对H2O2电催化还原的效率降低,电流值的下降量和AFP浓度成正比,可用于AFP定量测定。在pH=6的PBS中,25℃温育30min的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AFP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5~3.9和3.9~100ng/mL,检出下限为0.081ng/mL(3σ)。该免疫传感器制备过程比基于酶标抗体修饰传感器简单,尤其是对H2O2催化响应迅速,稳定性好,可以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稳定存放15d。对于构建无试剂的免疫传感器和临床免疫分析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丁酰胺(Ⅱ) 甲胎蛋白抗原 H2O2 溶胶-凝胶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巯基丁二酸铜(II)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电极表面的固定及对H_2O_2传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干宁 余杨锋 +2 位作者 王志颖 葛从辛 徐伟民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266,共5页
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TiO2凝胶膜,将辣根过氧化酶固定在巯基丁二酸铜(II)(CuL-SH)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得测定H2O2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金电极表面的CuL-SH同时作为电子媒介体.研究了各种因素如pH、工作电位等对传感器响应电... 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TiO2凝胶膜,将辣根过氧化酶固定在巯基丁二酸铜(II)(CuL-SH)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得测定H2O2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金电极表面的CuL-SH同时作为电子媒介体.研究了各种因素如pH、工作电位等对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传感器对H2O2的还原显示出快速电催化响应(<10s),计时电流法测定H2O2的线性范围为2.2μmol/L-0.6mmol/L(R=0.999),检出限为1.0×10-6mol/L.测得酶催化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app=0.56mmol/L.传感器的稳定性好,60d其响应值仍保持90%.对其灵敏度和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气相沉积 氧化钛溶胶-凝胶 基丁(Ⅱ) 辣根过氧化物酶 自组装单分子层 电催化
下载PDF
2,3-二巯基丁二酸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红冉 周玉丰 +2 位作者 刘栓 苏胜培 余海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9-85,共7页
目的以马来酸为原料制备2,3-二巯基丁二酸(DMSA),研究DMSA对铜在0.5 mol/L NaOH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方法以马来酸为原料,通过加成、消去、加成再水解的方法制备2,3-二巯基丁二酸,利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静态腐蚀失重... 目的以马来酸为原料制备2,3-二巯基丁二酸(DMSA),研究DMSA对铜在0.5 mol/L NaOH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方法以马来酸为原料,通过加成、消去、加成再水解的方法制备2,3-二巯基丁二酸,利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静态腐蚀失重实验研究铜在添加不同含量DMSA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速度,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铜在添加不同含量DMSA的NaOH溶液中电化学行为,并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铜表面腐蚀形貌。结果红外光谱和质谱结合证明,目标产物为DMSA。铜在DMSA质量浓度分别为0,2.5,5.0 g/L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分别为7.60,3.25,2.13μg/(cm2·h)。当NaOH溶液中DMSA的质量浓度为5.0 g/L时,缓蚀率可达到94.92%。结论 DMSA在铜表面的吸附能降低水分子的侵蚀,增大铜表面的腐蚀产物膜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属于阳极型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基丁 硫醇 交流阻抗谱 缓蚀剂 腐蚀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肌肉铜、锌、铁、镁含量及二巯基丁二酸钠疗效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洪铭范 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6期339-341,共3页
本文对25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腓肠肌铜、锌、铁、镁含量及二琉基丁二酸钠(DMS)疗效进行了研究。25例HLD脓肠肌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锌、铁、镁无明显差异(P>0.05)。DMS治疗在1... 本文对25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腓肠肌铜、锌、铁、镁含量及二琉基丁二酸钠(DMS)疗效进行了研究。25例HLD脓肠肌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锌、铁、镁无明显差异(P>0.05)。DMS治疗在11例患者中虽引起部分症状加重或一过性加重,但按症状出现及好转例次统计,好转率为83.62%。治疗后自第二疗程始24小时尿铜显著增高(P<0.05);而阶肠肌铜含量轻度增高(P>0.05),且与症状加重高度相关,因此认为DMS在增加尿排铜的同时可能引起体内铜离子的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肌肉 基丁酸钠
下载PDF
基于巯基丁二酰肼铜(Ⅱ)单层修饰电极的HIV-p24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2
6
作者 干宁 李天华 +2 位作者 雷建平 王鲁雁 杨欣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67-1171,共5页
研制了基于巯基丁二酰肼铜(Ⅱ)(CuL)单层修饰金电极(Au|CuL)测定艾滋病人血清中HIV核心抗原p24水平的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将CuL直接自组装到金电极表面制备而成。CuL对H2O2的还原具有催化作用,可作为p24抗体(antip24)上标记的辣根... 研制了基于巯基丁二酰肼铜(Ⅱ)(CuL)单层修饰金电极(Au|CuL)测定艾滋病人血清中HIV核心抗原p24水平的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将CuL直接自组装到金电极表面制备而成。CuL对H2O2的还原具有催化作用,可作为p24抗体(antip24)上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电极之间电子传递媒介体。结合竞争性免疫分析,HRP-antip24抗体(HRP-antip24)与待测p24反应生成的免疫结合物游离在反应池中,通过测定在免疫结合物上HRP作用下电极表面CuL对H2O2催化增强电流,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直接获得待测抗原的含量。该免疫传感器的测定无需分离和洗涤步骤,温育时间短,为艾滋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丁酰肼(Ⅱ) HIV-p24抗原 过氧化氢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二巯基丁二酸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光远 韩咏竹 杨任民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评价二流基丁二酸(DMSA)对肝状核变性(HLD)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60例HLD患者均予口服DMSA70mg/kg·d,Bid,疗程为4w。以改良Goldstein分级法作疗效判断,并记录治疗前后铜代谢指标、肝肾功能、周围血象的变化及副反应。结果:显... 目的:评价二流基丁二酸(DMSA)对肝状核变性(HLD)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60例HLD患者均予口服DMSA70mg/kg·d,Bid,疗程为4w。以改良Goldstein分级法作疗效判断,并记录治疗前后铜代谢指标、肝肾功能、周围血象的变化及副反应。结果:显效16例(26.7%),好转31例(51.7%),无效12例(21.7%);总有效率78.3%。疗后尿排铜量显著增加。但发现有鼻、齿龈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结论:DMAS是治疗HLD的有效药物,具有高效、低毒、服用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丁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下载PDF
二巯基丁二酸钠冲击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疗效及对体液微量元素的影响
8
作者 韩咏竹 王训 +2 位作者 胡纪原 洪铭范 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52-155,共4页
2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采用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静脉冲击疗法,成人剂量1.0~2.0g/次,儿童0.5~1.0g/次,共8周。结果:26例临床症状改善,2例无效,以假性硬化型和肝豆状核变性型疗效好。疗后平均2... 2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采用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静脉冲击疗法,成人剂量1.0~2.0g/次,儿童0.5~1.0g/次,共8周。结果:26例临床症状改善,2例无效,以假性硬化型和肝豆状核变性型疗效好。疗后平均24小时尿铜比疗前明显增高(P<0.01),疗后各周的尿排铜量与时间呈负相关(r=-0.806,P<0.02)。该药对血、尿、脑脊液的锌、铁、钙含量无明显影响。11例出现齿龈及鼻粘膜渗血,少数病例出现恶心及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微量元素 基丁酸钠
下载PDF
铅对大鼠体内锌、铜、铁和锰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雪飞 张杰 +3 位作者 张智勇 刘年庆 赵保路 柴之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5-219,共5页
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乙酸铅水溶液染毒25d后,通过饮水服用二巯基丁二酸(DMSA)10d。用X射线荧光法分析大脑、小脑、海马以及肝、肾和血中铅、锌、铜、铁和锰含量。结果表明,大脑中铅的质量分数高于小脑和海马;摄入铅后的海马中铜、铁和锰... 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乙酸铅水溶液染毒25d后,通过饮水服用二巯基丁二酸(DMSA)10d。用X射线荧光法分析大脑、小脑、海马以及肝、肾和血中铅、锌、铜、铁和锰含量。结果表明,大脑中铅的质量分数高于小脑和海马;摄入铅后的海马中铜、铁和锰的质量分数升高,小脑中锰的质量分数明显上升(p<0.05);肾脏中的铜、铁、锌均显著降低,血液中锌和铜下降(p<0.05);DMSA能有效清除动物体内的铅,部分缓解铅造成的微量元素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大鼠 含量测定 基丁 X射线荧光法
下载PDF
环磷酰胺激活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英 邹晓华 +3 位作者 付再林 方慧 陈素红 吕圭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剂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对酶再激活效应,用SDS-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CP对mGST-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P引起小鼠微粒体中mGST-Ⅰ活性增加;NEM在mGST-Ⅰ半胱氨酸-49-巯基(cys-49-SH)上的活化效应减弱,而CP引起的mGST-Ⅰ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还原剂DTT逆转。激活的mGST-Ⅰ电泳图谱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CP致mGST-Ⅰ激活效应机制主要是酶分子cys-49-SH上单个巯基的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微粒体 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 基丁 N-乙基马来酰亚胺 半胱氨酸-49- 机制
下载PDF
大鼠灌服二巯基丁二酸对铜排泄的影响
11
作者 严雪铭 李莉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3年第A00期S034-S037,共4页
大鼠铜中毒后,igDMSA在1-12h内,血清铜明显高于对照。连续给药3d,每次给药后24h铜排出均多于对照(P〈0.01),250mg·kg^-1组提高2.4-3.8倍,500mg·kg^-1组为5.8-7... 大鼠铜中毒后,igDMSA在1-12h内,血清铜明显高于对照。连续给药3d,每次给药后24h铜排出均多于对照(P〈0.01),250mg·kg^-1组提高2.4-3.8倍,500mg·kg^-1组为5.8-7.8倍。DMSA能增加胆汁铜排泄,但对粪铜排出没影响。比较胆汁铜和粪铜,提示DMSA对铜有肠肝循环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丁 肠肝循环 大鼠
原文传递
采用抗体包被纳米金多层自组装膜的HCG安培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1
12
作者 干宁 倪敏君 +2 位作者 郑磊 王峰 李天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4-119,共6页
研制了一种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nti-HCG)包被巯基丁二酰胺(HL)/纳米金(AuNPs)多层膜修饰金电极的免疫传感器(Au|{HL/AuNPs}n-anti-HCG),用于检测人唾液中的HCG.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Au电极表面交替修饰多层{HL/AuNPs}n膜,再通... 研制了一种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nti-HCG)包被巯基丁二酰胺(HL)/纳米金(AuNPs)多层膜修饰金电极的免疫传感器(Au|{HL/AuNPs}n-anti-HCG),用于检测人唾液中的HCG.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Au电极表面交替修饰多层{HL/AuNPs}n膜,再通过膜内的AuNPs吸附anti-HCG,构筑了HCG安培免疫传感器.以K3Fe(CN)6为探针,在pH7.0的PBS缓冲液中加入HCG,随着HCG与电极表面anti-HCG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使得K3Fe(CN)6在电极表面的响应电流减小,减小量(Ip)与膜表面的免疫反应程度相关,以此作为HCG定量的依据.对各修饰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和定量分析.实验表明:该免疫传感电极中{HL/AuNPs}n膜内存在的大量AuNPs显著增加了anti-HCG吸附量,从而使得其HCG检测范围变宽(0.1~100mg/L),检出下限为0.056mg/L(3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纳米金胶 基丁酰胺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安培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4种驱铜药对肝豆状核变性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咏竹 王训 +2 位作者 王晓平 蔡永亮 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1998年第3期160-163,共4页
比较葡萄糖酸锌、二巯基丁二酸、二巯基丙磺酸钠、依地酸钙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及其副作用.结果发现二巯基丙磺酸钠组有效率为78%,疗效最佳;二巯基丁二酸组有效率77.4%;葡萄糖酸锌组为70%;依地酸钙钠组为58.3%.葡萄糖酸锌组的副反... 比较葡萄糖酸锌、二巯基丁二酸、二巯基丙磺酸钠、依地酸钙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及其副作用.结果发现二巯基丙磺酸钠组有效率为78%,疗效最佳;二巯基丁二酸组有效率77.4%;葡萄糖酸锌组为70%;依地酸钙钠组为58.3%.葡萄糖酸锌组的副反应发生率25%,对周围血象及肝肾功能影响最小,显著低于其他3组.4种药物中二巯基丙磺酸钠疗效最好,葡萄糖酸锌副作用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锌 基丁 肝豆状核变性
原文传递
基于铜配合物和抗体共固定修饰电极的甲胎蛋白安培免疫传感器
14
作者 干宁 刘飞 +2 位作者 倪敏君 王峰 杨欣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5-350,共6页
研制基于甲胎蛋白抗体(Ab-AFP)和巯基丁二酰胺铜(Ⅱ)(CuL)共固定修饰金电极(Au|Ab-AFP/Al_2O_3/CuL)的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人血清中AFP抗原水平.该免疫传感器是利用自组装和溶胶-凝胶技术,将AFP抗体分子固定在CuL自组装修饰金电极表面... 研制基于甲胎蛋白抗体(Ab-AFP)和巯基丁二酰胺铜(Ⅱ)(CuL)共固定修饰金电极(Au|Ab-AFP/Al_2O_3/CuL)的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人血清中AFP抗原水平.该免疫传感器是利用自组装和溶胶-凝胶技术,将AFP抗体分子固定在CuL自组装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而成.电极表面的CuL具有电活性,对H_2O_2有良好的电化学还原催化.当该免疫传感器在含AFP样品的溶液中于28℃温育30 min后,AFP抗原与Ab-AFP抗体分子的免疫结合物导致CuL的电子传递被部分阻碍,使CuL对H_2O_2电催化还原的效率降低,电流值的下降量和AFP浓度成正比,可用于AFP定量测定.在pH=6.5的PBS中,28℃温育30 min的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AFP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6~45 ng/mL,检出下限为0.088 ng/m L.该免疫传感器制备过程比基于酶标抗体修饰传感器简单,尤其是对H_2O_2催化响应迅速,稳定性好,可以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稳定存放25天.对于构建无试剂的免疫传感器和临床免疫分析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丁酰胺(Ⅱ) HIV—AFP抗原 H2O2 氧化铝凝胶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