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肝豆片Ⅰ号与二巯基丁二酸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韩咏竹 何光远 +3 位作者 王训 李凯 王共强 杨任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肝豆片Ⅰ号与二巯基丁二酸胶囊(DMSA)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予肝豆片Ⅰ号治疗,B组62例予DMSA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以改良Goldstein分级法作疗...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肝豆片Ⅰ号与二巯基丁二酸胶囊(DMSA)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予肝豆片Ⅰ号治疗,B组62例予DMSA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以改良Goldstein分级法作疗效判断。结果:A组总有效率(719%)与B组(774%)相似(P>005);但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P<001)。结论:肝豆片Ⅰ号低毒、高效,更适宜长期口服,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片Ⅰ号 巯基丁二酸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下载PDF
二巯基丁二酸和钙、维生素C联合应用对铅中毒小鼠体内铅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智绪平 金亚平 +2 位作者 于飞 安丽 杨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9-640,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DMSA)与营养素联合应用治疗铅中毒的效果。方法实验组小鼠饮用0·1%的醋酸铅溶液6周后,随机分为单纯染铅组、低剂量DMSA组(50mg/kg)、高剂量DMSA组(100mg/kg)及低剂量DMSA与钙、维生素C联合组;干预治疗... 目的探讨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DMSA)与营养素联合应用治疗铅中毒的效果。方法实验组小鼠饮用0·1%的醋酸铅溶液6周后,随机分为单纯染铅组、低剂量DMSA组(50mg/kg)、高剂量DMSA组(100mg/kg)及低剂量DMSA与钙、维生素C联合组;干预治疗3周后,检测小鼠血、股骨、肝、肾和脑的铅含量。结果低剂量DMSA、钙和维生素C联合组小鼠血、股骨、肝、肾和脑的平均铅水平分别为241·4μg/L、270·31、0·46、3·66、0·53μg/g,其中血和肝脏的铅水平与低剂量DMSA组(分别为323·7μg/L,0·86μg/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该组血铅水平与高剂量DMSA组血铅(288·0μg/L)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DMSA、钙、维生素C联合应用既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又能保证较好的驱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丁二酸 维生素C
下载PDF
2,3-二巯基丁二酸对黄铜矿和辉钼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明阳 魏德洲 +1 位作者 崔宝玉 罗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0-1023,1041,共5页
以煤油为捕收剂,研究了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对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的影响,并通过动电位分析和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了DMSA与矿物之间的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DMSA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强,而对辉钼矿抑制很弱;获得对黄铜矿较好抑制效果... 以煤油为捕收剂,研究了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对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的影响,并通过动电位分析和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了DMSA与矿物之间的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DMSA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强,而对辉钼矿抑制很弱;获得对黄铜矿较好抑制效果时,其用量仅为硫化钠的1/9~1/13.动电位测试结果显示,DMSA在黄铜矿和辉钼矿表面均有吸附,但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作用强于辉钼矿.量子化学计算表明,DMSA与黄铜矿发生电化学作用,而不与辉钼矿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辉钼矿 浮选分离 2 3-巯基丁二酸 动电位 前线轨道
下载PDF
二巯基丁二酸对大鼠铅性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瑞雪 熊敏如 +3 位作者 李佩珊 罗莎菲 胡建安 黄云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 ]用亚急性铅性肾损害动物模型研究二巯基丁二酸 (DMSA)对铅性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 72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染毒组、高防组和低防组 ,每组 1 8只。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 ,1h后 ,腹腔注射 0 9%无菌生理盐水 ;染... [目的 ]用亚急性铅性肾损害动物模型研究二巯基丁二酸 (DMSA)对铅性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 72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染毒组、高防组和低防组 ,每组 1 8只。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 ,1h后 ,腹腔注射 0 9%无菌生理盐水 ;染毒组动物用 0 5 %醋酸铅 5mg/kg体重腹腔注射 ;高、低防护组动物先分别用 1 50mg/kg体重和 1 0 0mg/kg体重的DMSA灌胃 ,1h后 ,腹腔注射与染毒组等剂量的醋酸铅 ,每周 5次 ,连续 1 2周。 [结果 ]染毒组自实验第 3周开始肾铅、尿蛋白、尿γ GT活性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及高、低防护组 (P <0 0 1 ) ,且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及细胞内线粒体出现丢失。防护组尿铅排泄量明显高于染毒组 ,肾铅、尿蛋白、尿γ GT活性等极显著地低于染毒组 (P <0 0 1 )。而且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及细胞内线粒体丢失程度较染毒组明显减轻。 [结论 ]大鼠腹腔注射 0 5 %醋酸铅 (5mg/kg体重 )可诱发铅性肾损害。DMSA对铅性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且高剂量 (1 50mg/kg体重 )的DMSA保护效果优于低剂量 (1 0 0mg/kg体重 )。在一般防护措施不奏效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丁二酸 铅性肾损害 流行病学 铅中毒 动物模型
下载PDF
2,3-二巯基丁二酸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红冉 周玉丰 +2 位作者 刘栓 苏胜培 余海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9-85,共7页
目的以马来酸为原料制备2,3-二巯基丁二酸(DMSA),研究DMSA对铜在0.5 mol/L NaOH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方法以马来酸为原料,通过加成、消去、加成再水解的方法制备2,3-二巯基丁二酸,利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静态腐蚀失重... 目的以马来酸为原料制备2,3-二巯基丁二酸(DMSA),研究DMSA对铜在0.5 mol/L NaOH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方法以马来酸为原料,通过加成、消去、加成再水解的方法制备2,3-二巯基丁二酸,利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静态腐蚀失重实验研究铜在添加不同含量DMSA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速度,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铜在添加不同含量DMSA的NaOH溶液中电化学行为,并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铜表面腐蚀形貌。结果红外光谱和质谱结合证明,目标产物为DMSA。铜在DMSA质量浓度分别为0,2.5,5.0 g/L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分别为7.60,3.25,2.13μg/(cm2·h)。当NaOH溶液中DMSA的质量浓度为5.0 g/L时,缓蚀率可达到94.92%。结论 DMSA在铜表面的吸附能降低水分子的侵蚀,增大铜表面的腐蚀产物膜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属于阳极型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巯基丁二酸 硫醇 交流阻抗谱 缓蚀剂 腐蚀
下载PDF
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与营养素联合应用对铅中毒儿童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于飞 金亚平 +5 位作者 智绪平 刘梅梅 刘少霞 许剑虹 安丽 杨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8-609,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DMSA)和营养素(钙、锌、维生素C、维生素B1)联合应用对儿童铅中毒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血铅水平≥100μg/L,未进行过药物和非药物驱铅治疗的儿童共91名,随机分为对照组(15人)、营养素干预组(营养素组,33人)和D... 目的探讨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DMSA)和营养素(钙、锌、维生素C、维生素B1)联合应用对儿童铅中毒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血铅水平≥100μg/L,未进行过药物和非药物驱铅治疗的儿童共91名,随机分为对照组(15人)、营养素干预组(营养素组,33人)和DMSA与营养素联合干预组(联合组,43人)。对照组不施加干预因素;营养素组给予钙250mg/d,锌10mg/d,维生素C200mg/d,维生素B150mg/d;联合组给予二巯基丁二酸0.25g/次、钙250mg/d,锌10mg/d,维生素C200mg/d,维生素B150mg/d。连续干预4周,分别于干预结束时及结束后第8周测血铅值。结果干预结束时,营养素组、联合组儿童血铅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有8名和24名儿童血铅值降至正常水平(100μg/L以下)。干预结束至第8周时,营养素组儿童血铅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变缓,联合组则持续下降,血铅水平降至正常者分别达到12名和31名。结论低剂量DMSA与营养素联合应用治疗儿童铅中毒具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丁二酸 营养素 铅中毒 儿童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巯基丁二酸铜(II)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电极表面的固定及对H_2O_2传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干宁 余杨锋 +2 位作者 王志颖 葛从辛 徐伟民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266,共5页
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TiO2凝胶膜,将辣根过氧化酶固定在巯基丁二酸铜(II)(CuL-SH)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得测定H2O2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金电极表面的CuL-SH同时作为电子媒介体.研究了各种因素如pH、工作电位等对传感器响应电... 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TiO2凝胶膜,将辣根过氧化酶固定在巯基丁二酸铜(II)(CuL-SH)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得测定H2O2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金电极表面的CuL-SH同时作为电子媒介体.研究了各种因素如pH、工作电位等对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传感器对H2O2的还原显示出快速电催化响应(<10s),计时电流法测定H2O2的线性范围为2.2μmol/L-0.6mmol/L(R=0.999),检出限为1.0×10-6mol/L.测得酶催化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app=0.56mmol/L.传感器的稳定性好,60d其响应值仍保持90%.对其灵敏度和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气相沉积 氧化钛溶胶-凝胶 巯基丁二酸铜(Ⅱ) 辣根过氧化物酶 自组装单分子层 电催化
下载PDF
2,3-二巯基丁二酸修饰金电极伏安法同时测定肾上腺素及多巴胺 被引量:2
8
作者 牛凌梅 康维钧 +3 位作者 连靠奇 马莉 刘士鹏 李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56-1259,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肾上腺素(EP)及多巴胺(DA)在2,3-二巯基丁二酸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由于该修饰电极的催化作用而明显增强。在pH6.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氧化峰电流(ipc)值依次为0.793,1.059μA,多巴胺的还原峰电流(... 研究结果表明:肾上腺素(EP)及多巴胺(DA)在2,3-二巯基丁二酸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由于该修饰电极的催化作用而明显增强。在pH6.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氧化峰电流(ipc)值依次为0.793,1.059μA,多巴胺的还原峰电流(ipa)为1.249μA,肾上腺素在此条件下无还原峰。在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共存的溶液中,还原峰电流只与多巴胺的存在有关,而氧化峰电流值恰为两者氧化峰电流值之和。多巴胺浓度在4.0×10-6~1.0×10-4mol.L-1范围内与相应的ipa值之间呈线性关系,而肾上腺素浓度在1.0×10-5~1.0×10-4mol.L-1之间与相应的ipc值之间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同时测定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伏安法。此方法对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测定结果分别在0.98~1.03 g.L-1和0.97~1.02 g.L-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测定法 2 3-巯基丁二酸 修饰金电极 肾上腺素 多巴胺
下载PDF
口服2,3二巯基丁二酸对Wilson病凝血象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晓平 杨任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67-69,共3页
Wilson病(WD)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是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1976年以来,杨任民采用二巯基丁二酸钠及2,3二巯基丁二酸(DMSA)治疗WD取得较好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少,但临床上亦观察到有致出血倾向。本文观察了30例WD患者口服DMSA过程中其凝血... Wilson病(WD)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是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1976年以来,杨任民采用二巯基丁二酸钠及2,3二巯基丁二酸(DMSA)治疗WD取得较好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少,但临床上亦观察到有致出血倾向。本文观察了30例WD患者口服DMSA过程中其凝血象的变化,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巯基丁二酸 凝血象
下载PDF
口服二巯基丁二酸治疗铅中毒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为民 冯玉妹 +6 位作者 许建文 曹通 秦叔萍 陈耀荣 王丽辉 卞红 鲁翼雯 《中国职业医学》 CAS 1989年第5期12-14,63-64,共5页
本文研究了口服DMSA治疗30例铅中毒和16例铅吸收的疗效。应用DMSA 1.5g/d,连服3天停药4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服用3个疗程。结果表明,其驱铅作用明显,铅中毒为治疗前的17倍,同时使血铅下降,δ-ALA降低,δ-ALAD活力恢复至正常水平,血FEP和ZP... 本文研究了口服DMSA治疗30例铅中毒和16例铅吸收的疗效。应用DMSA 1.5g/d,连服3天停药4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服用3个疗程。结果表明,其驱铅作用明显,铅中毒为治疗前的17倍,同时使血铅下降,δ-ALA降低,δ-ALAD活力恢复至正常水平,血FEP和ZPP也有下降趋势。除有轻微排锌作用外,对其他微量元素铜、镁、锰等无促排作用,对肝、肾、心等脏器无毒性影响。所以,DMSA是一种疗效肯定、副反应少、使用方便的新型口服驱铅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巯基丁二酸
下载PDF
二巯基丁二酸的解毒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莉 丁光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31-33,共3页
二巯基丁二酸(dimercaptosuccinic acid,DMSA)是我所1957年首次报道的重金属解毒剂,是过去常用金属解毒药二巯基丙醇(BAL)的同类物,但DMSA毒性低,疗效高。临床应用有两种剂型:二巯基丁二钠(Na-DMS)粉针剂及DMSA口服胶囊。国内外已... 二巯基丁二酸(dimercaptosuccinic acid,DMSA)是我所1957年首次报道的重金属解毒剂,是过去常用金属解毒药二巯基丙醇(BAL)的同类物,但DMSA毒性低,疗效高。临床应用有两种剂型:二巯基丁二钠(Na-DMS)粉针剂及DMSA口服胶囊。国内外已将该药用于铅、汞、砷、锑的解毒。本文就近10年来有关DMSA的文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丁二酸 DMSA 临床应用 解毒作用 BAL 首次 解毒药 丙醇 粉针剂 胶囊
下载PDF
二巯基丁二酸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光远 韩咏竹 杨任民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评价二流基丁二酸(DMSA)对肝状核变性(HLD)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60例HLD患者均予口服DMSA70mg/kg·d,Bid,疗程为4w。以改良Goldstein分级法作疗效判断,并记录治疗前后铜代谢指标、肝肾功能、周围血象的变化及副反应。结果:显... 目的:评价二流基丁二酸(DMSA)对肝状核变性(HLD)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60例HLD患者均予口服DMSA70mg/kg·d,Bid,疗程为4w。以改良Goldstein分级法作疗效判断,并记录治疗前后铜代谢指标、肝肾功能、周围血象的变化及副反应。结果:显效16例(26.7%),好转31例(51.7%),无效12例(21.7%);总有效率78.3%。疗后尿排铜量显著增加。但发现有鼻、齿龈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结论:DMAS是治疗HLD的有效药物,具有高效、低毒、服用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丁二酸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下载PDF
口服二巯基丁二酸(DMSA)治疗铅中毒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敏珍 顾鸿 +5 位作者 杜必钰 朱永红 李宪璋 吴国寿 舒特珍 孙德安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54-55,共2页
本文对30例慢性铅中毒患者进行口服DMSA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观察 口服 DMSA 巯基丁二酸 效果观察 慢性铅中毒 患者
下载PDF
口服二巯基丁二酸治疗慢性汞中毒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占旗 王秀琴 +3 位作者 战景明 武晓燕 常学章 高增林 《辐射防护通讯》 2004年第5期39-40,共2页
应用二巯基丁二酸胶囊对某厂 46名接触汞职工进行了驱汞治疗。通过口服、低剂量、间隔用药 ,并补充必需微量元素 ,经过 2~ 5个疗程 ,职工尿汞较驱汞前显著降低 ,并有 2 8名职工尿汞恢复至 2倍正常参考值以下 。
关键词 慢性汞中毒 巯基丁二酸胶囊 治疗
下载PDF
二巯基丁二酸治疗儿童铅中毒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志 周锦英 陈惠琴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年第5期265-265,共1页
儿童铅中毒的诊断依据卫生部(卫妇社发[2006]51号)《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作出,对确诊中度儿童铅中毒的患儿予二巯基丁二酸口服驱铅治疗,现将3例中度儿童铅中毒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儿童 铅中毒 巯基丁二酸 治疗
下载PDF
二巯基丁二酸驱铅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兆发 《中国职业医学》 CAS 1989年第5期9-11,63,共4页
本文检测了二巯基丁二酸(DMSA)作为铅中毒拮抗剂的效果。测定小鼠急性腹腔注射醋酸铅的LD_(50)值为0.65mmolPb/kg,95%可信限为0.42~1.02mmolPb/kg。测定了DMSA拮抗铅中毒的致死效应和降低组织铅含量的能力,结果表明DMSA能够拮抗铅中毒... 本文检测了二巯基丁二酸(DMSA)作为铅中毒拮抗剂的效果。测定小鼠急性腹腔注射醋酸铅的LD_(50)值为0.65mmolPb/kg,95%可信限为0.42~1.02mmolPb/kg。测定了DMSA拮抗铅中毒的致死效应和降低组织铅含量的能力,结果表明DMSA能够拮抗铅中毒的致死效应,增加小鼠的存活率。虽脾铅含量差异不明显,但DMSA处理小鼠的肝、肾、骨和脑铅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DMSA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络合剂,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巯基丁二酸 络合剂 组织铅含量
下载PDF
^(99m)锝标记的二巯基丁二酸检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17
作者 张晔 郭传瑸 +3 位作者 俞光岩 马大权 李乾 张春丽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25-428,共4页
目的 探讨5价99m锝标记的二巯基丁二酸(99mTc(V)-dimercaptosuccinic acid,99mTc(V)-DMSA)寻找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为制定合理的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32例,行99mTc(V)-DMSA头颈部单光子... 目的 探讨5价99m锝标记的二巯基丁二酸(99mTc(V)-dimercaptosuccinic acid,99mTc(V)-DMSA)寻找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为制定合理的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32例,行99mTc(V)-DMSA头颈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rter tomography,SPECT)显像,寻找异常放射浓聚区域,将结果和术后病理比较。假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行半连续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99mTc(V)-DMSA SPECT寻找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灵敏度为75.0%(9/12),特异性为90.0%(18/20),准确度为84.4%(27/32)。9例颈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的患者感兴趣区放射性摄取值:患侧147.4-627.8,平均387.6;健侧12.56-458.4,平均235.48,配对t检验,t=8.128,P=0.00004。假阳性患者淋巴结半连续病理切片未发现癌转移。结论 99mTc(V)-DMSA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和转移的淋巴结有较高的亲和性,其检测颈淋巴结转移准确度高,可检出颈部隐性转移的淋巴结,为制定颈淋巴清扫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锝标记 巯基丁二酸 检测 口腔癌 颈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清扫术
下载PDF
金电极上2,3-二巯基丁二酸镍配合物修饰膜的化学特性研究
18
作者 刘文涵 袁荣辉 滕渊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45-3349,共5页
采用非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x-situ SERS)与电还原等方法,对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及与Ni(Ⅱ)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DMSA-Ni(Ⅱ),在活性Au电极表面的修饰膜进行了研究。先由紫外吸收光谱测算了DMSA与Ni 2+形成的配合物参数,其配位比为1... 采用非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x-situ SERS)与电还原等方法,对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及与Ni(Ⅱ)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DMSA-Ni(Ⅱ),在活性Au电极表面的修饰膜进行了研究。先由紫外吸收光谱测算了DMSA与Ni 2+形成的配合物参数,其配位比为1∶2,稳定常数为4.716×107,可知形成的配合物较稳定。研究表明,DMSA与活性Au发生了吸附作用,DMSA-Ni(Ⅱ)形成的是S—Ni—O配位键,DMSA-Ni(Ⅱ)在Au电极上电还原时出现了两个还原峰,认为:负扫出现的第1个还原峰是由DMSA-Ni(Ⅱ)配合物动态平衡中的DMSA与Au吸附键合的RS—Au基团产生,而第2个还原峰与配合物中的Ni 2+有关。通过Au表面DMSA-Ni(Ⅱ)修饰膜覆盖度的测定、分子面积的比对表明,DMSA-Ni(Ⅱ)在活性Au表面的分子排布状态可能是分散的或局部连接的单分子层,而非聚集在一起的致密层或分子间重叠的多层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紫外光谱 2 3-巯基丁二酸镍配合物 金电极 修饰膜
下载PDF
2,3-二巯基丁二酸在银表面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电还原特性
19
作者 刘文涵 袁荣辉 滕渊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24-1130,共7页
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和电化学还原方法,研究了内消旋-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在活化的银电极上的吸附行为。通过模型分子DMSA进行结构优化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了理论拉曼光谱。在相同的DMSA自组装时间条件下,其... 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和电化学还原方法,研究了内消旋-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在活化的银电极上的吸附行为。通过模型分子DMSA进行结构优化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了理论拉曼光谱。在相同的DMSA自组装时间条件下,其在Ag电极表面的覆盖度倒数与溶液浓度倒数成线性关系,说明DMSA单分子层在活性Ag表面的化学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酸性介质中,DMSA浸置自组装50 min后,SERS峰强趋于稳定,达到了该浓度下的动态吸附平衡。EC-SERS信号随施加电位的负移逐渐减弱至基本消失。通过计算探针分子DMSA在不同电位下的增强因子(EF),指出较负电位下存在着还原/脱附作用,使得Ag表面的拉曼活性降低,尤其在小于-0.4 V的还原电位时,增强因子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Langmuir等温吸附 2 3-巯基丁二酸 银电极 增强因子
下载PDF
口服二巯基丁二酸治疗急性砷中毒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邱泽武 黄韶清 +4 位作者 唐学林 王淑范 冯建林 罗毅 刘荫堂 《医学综述》 1995年第2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砷中毒 急性 巯基丁二酸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