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丽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9-144,F003,共7页
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是教育社会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关于教学话语的传递/习得以及建构的理论,也即关于课程知识之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的理论。教学话语理论经历了教学话语的传... 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是教育社会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关于教学话语的传递/习得以及建构的理论,也即关于课程知识之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的理论。教学话语理论经历了教学话语的传递/习得、建构、教育认同的建构三个阶段。就其价值来说,教学话语理论一方面可以丰富我国在教育社会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检视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改革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找出并解决我国综合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兹尔·伯恩斯坦 编码 教学话语理论 教育机制 课程知识
下载PDF
著名教育思想家巴兹尔·伯恩斯坦(1924—200) 被引量:3
2
作者 阿兰·R.萨多夫尼克 《教育展望》 2002年第4期137-149,共13页
关键词 教育思想 巴兹尔·伯恩斯坦 英国 教育对话理论 社会学理论 教育学研究
下载PDF
学校知识之社会建构的内涵与过程——巴兹尔·伯恩斯坦教学话语理论的启示与反思 被引量:7
3
作者 胡雪龙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6-54,共9页
学校知识的社会建构是巴兹尔·伯恩斯坦教学话语理论的核心主题。伯恩斯坦提出"新"教育社会学对学校知识的社会学研究,过于强调了权力关系与学校知识之内容和形式的对应性关系,忽略了知识的内部组织规律。受到涂尔干社会... 学校知识的社会建构是巴兹尔·伯恩斯坦教学话语理论的核心主题。伯恩斯坦提出"新"教育社会学对学校知识的社会学研究,过于强调了权力关系与学校知识之内容和形式的对应性关系,忽略了知识的内部组织规律。受到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影响,伯恩斯坦考察了教学话语之社会建构的基本形式——中世纪课程知识的分化,认识到学校知识包含了两种秩序——"规约性话语"和"教导性话语"。他发现,学校知识体系的建构既不完全取决于知识本身的性质,也不仅仅是由社会权力关系决定的,而是渗透了外部意识形态的"再脉络化"。然而,由于过分强化规约性话语的支配性作用,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很可能瓦解了学校知识本身的客观性和自主性,陷入相对主义和反智主义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兹尔·伯恩斯坦 新教育社会学 教学话语 再脉络化 社会建构
原文传递
伯恩斯坦“语码”理论对阶层固化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苗苗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144,192,共9页
语言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受到布迪厄的符号暴力论、萨丕尔语言实在论与福柯的权力话语观的影响,提出"语码"概念,并将语码分化作为社会阶层固化的根源,在此基础上,伯恩斯坦探究了语码分化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结构:一... 语言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受到布迪厄的符号暴力论、萨丕尔语言实在论与福柯的权力话语观的影响,提出"语码"概念,并将语码分化作为社会阶层固化的根源,在此基础上,伯恩斯坦探究了语码分化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结构:一方面强调社会权力关系结构对语码形成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则指出语码对维护社会权力关系结构的反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伯恩斯坦主张应在家庭教育中保持两种语码的均衡,在学校教育中去除刻板印象的影响,应关注语码转换过程中的情境要素,通过这三个途径实现教育场域的话语建构,以重新整合分化的社会阶层,打破语码分化对社会流动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兹尔·伯恩斯坦 语码 阶层 权力关系
下载PDF
“国考”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突围--基于伯恩斯坦教育编码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杨跃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7-63,共7页
依据巴兹尔·伯恩斯坦提出的教育编码理论,不难发现,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强分类-强架构"的课程现实与"弱分类-弱架构"的理想吁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强化... 依据巴兹尔·伯恩斯坦提出的教育编码理论,不难发现,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强分类-强架构"的课程现实与"弱分类-弱架构"的理想吁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强化知识融合的课程理念目标、探索隐性教学的课程实施方式、凸显能力为本的课程评价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资格“国考” 巴兹尔·伯恩斯坦 教育编码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学科的课程整合:内涵、框架与行动逻辑--知识社会学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洪晓翠 肖龙海 《全球教育展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6,共13页
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知识社会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分科与综合两极论的课程整合方案——基于学科的课程整合。该方案要挑战的不是学科课程,而是以知识本身价值为唯一追求,难以激发活力的课程体系。基于学科的... 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知识社会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分科与综合两极论的课程整合方案——基于学科的课程整合。该方案要挑战的不是学科课程,而是以知识本身价值为唯一追求,难以激发活力的课程体系。基于学科的课程整合要求实践者以我国课程育人的规约性话语为整合路向,以协调教导性话语背后的权力与控制关系为整合进路,遵循知识的“生产—再语境化—再生产”机制,理解并筛选学科大概念作为关系性概念,在整合后的教育话语指引下重组课程内容,进而开展高品质的整合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整合 学科课程 学科大概念 巴兹尔·伯恩斯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