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巴塞利兹的绘画语言探究
- 1
-
-
作者
邢蕊
-
机构
渤海大学
-
出处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6期158-160,共3页
-
文摘
本文在对德国文化传统和二战后德国社会文化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巴塞利兹的生平、艺术经历、文学作品和艺术影响的全面探究,阐释巴塞利兹绘画风格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赏析巴塞利兹的“倒置绘画”作品,解读巴塞利兹绘画风格的发展并探索其艺术价值和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阐述巴塞利兹如何在反对传统与继承传统之间寻找平衡,分析巴塞利兹作品对德国艺术和艺术形式探索的重要性。
-
关键词
巴塞利兹
反传统
倒置画
艺术形式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巴塞利兹作品中的身体意识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刚
-
机构
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24期36-36,共1页
-
文摘
作为艺术创作的母题之一,人的身体在多数文化艺术中是描绘的对象。画家获得人体艺术造型的能力,比获得风景和景物描绘能力更能在欧洲学院派获得认可。在20世纪现代艺术风靡的时期,具象艺术虽然丧失了支配地位,但杰出的艺术大师仍然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人的身体这一重要母题。巴塞利兹通过对身体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其对当下和过去的理解。
-
关键词
表现主义绘画
巴塞利兹
身体
意识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倒置的体验——从巴塞利兹看德国新表现主义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磊
-
机构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
出处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7-69,共3页
-
基金
2008年蚌埠学院重点课程<二维设计基础>支撑材料(项目编号:ZDKC0801)
-
文摘
20世纪80年代初期,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给世界艺术造成了很大影响,并成为当代绘画复兴潮流的重要开端。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乔治?巴塞利兹,以"倒置的形象"强调了其作品的独特形式与个性。从巴塞利兹的作品我们领略了艺术家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率直﹑天真的人格魅力,这种发掘原始精神性图像的意义,正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不断探索与展示的精神内涵。
-
关键词
巴塞利兹
倒置
新表现主义
-
Keywords
Baselitz
inversion
new expressionism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论巴塞利兹绘画作品中的形式感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黄宇婷
-
机构
湖北美术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2年第5期69-71,共3页
-
文摘
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因处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其艺术作品中具有特殊的形式感,巴塞利兹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绘画作品中的形式感更具有特殊意义。巴塞利兹绘画作品中绘画形式感体现在作品中的笔触、色彩、情绪的表达等,这些作品中的形式感都离不开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及艺术家个人对于艺术的独特见解。巴塞利兹作品中的形式感体现在其对艺术的新的思考、对画面语言的解构重组,其绘画作品的形式感对中西方后续的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
-
关键词
形式感
巴塞利兹
新表现主义
-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
-
题名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再消解:巴塞利兹的倒置“艺术丑”
- 5
-
-
作者
邓佳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1期175-177,共3页
-
文摘
为探索巴塞利兹倒置“艺术丑”背后的“真相”,本文通过对“艺术丑”、巴塞利兹早期倒置作品与其“再倒置”作品的对比分析,明确了倒置“艺术丑”、艺术作品科学性与文学性之间的关系。倒置“艺术丑”对作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完全消解,不仅重塑了观者的观照方式,使观者的视、知觉聚焦于图像本身而非作品主题,而且拓宽了具象绘画的边界。
-
关键词
巴塞利兹
倒置
艺术丑
文学性
科学性
再消解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德国新表现主义浅议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郭锐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青年与社会(下)》
2013年第8期321-321,共1页
-
文摘
德国新表现主义是一个多元化的艺术运动,在20世纪八十年代对欧洲与美国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试图探索德意志文化的根基,让自己的创作与德国历史与文化观念紧密相连。他们在作品中往往呈现出对民族传统的缅怀和对战败历史的反思,抑或批判社会阴暗面,抑或自我嘲讽。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成为战后第一面能与美国艺术相抗衡的旗帜,对视觉艺术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关键词
表现主义
新表现主义
巴塞利兹
基弗
-
分类号
J203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