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尼萨德尔下台和伊朗政局
1
作者 陈和丰 朱安琪 郭隆隆 《国际展望》 1981年第16期1-6,共6页
最近,在伊朗领导集团内部,以巴尼萨德尔总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势力和以伊斯兰共和党主席贝赫什提为首的宗教极端势力之间的斗争空前激化。霍梅尼公开支持贝派,压巴下台。六月二十八日,贝赫什提又被炸身死。伊朗政局激烈动荡。
关键词 巴尼萨德尔 宗教极端势力 伊斯兰共和党 赫什 霍梅尼 伊斯兰革命 领导集团 巴扎尔甘 人民圣战者组织 激烈动荡
下载PDF
苏联加紧对伊朗渗透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和丰 《国际展望》 1982年第16期2-6,共5页
伊朗是海湾地区幅员较广、人口最多的国家,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早就成为苏联南下扩张的重要目标。霍梅尼执政后,苏联利用伊朗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恶化、两伊战争以及伊朗国内政局持续动乱的机会。
关键词 国家关系恶化 霍梅尼 石油资源 战略地位 互助条约 人民圣战者组织 巴列维 巴尼萨德尔 间谍罪 穆萨维
下载PDF
被疏忽了的警告——帕尔梅死因探秘
3
作者 沈玉麟 《国际展望》 1988年第14期13-14,共2页
2月28日这个日子,对绝大多数的瑞典人来说,是难以忘怀的。前首相奥洛夫·帕尔梅,这位国际知名的政治家就是在这一天深夜漫步斯德哥尔摩大街时遇刺身亡的。两年多以来,尽管瑞典警方曾两次提高赏金,从50万瑞典克朗加到5000万克朗(合85... 2月28日这个日子,对绝大多数的瑞典人来说,是难以忘怀的。前首相奥洛夫·帕尔梅,这位国际知名的政治家就是在这一天深夜漫步斯德哥尔摩大街时遇刺身亡的。两年多以来,尽管瑞典警方曾两次提高赏金,从50万瑞典克朗加到5000万克朗(合850万美元),作为提供线索抓获凶手的报酬,拘留审问了几十个嫌疑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尔梅 瑞典人 司法大臣 这一天 卡尔松 洛夫 库尔德人 情报机构 侦破工作 巴尼萨德尔
下载PDF
伊朗“伊斯兰革命”和神权统治
4
作者 郭隆隆 《国际展望》 1982年第28期2-10,共9页
由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和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已成为当代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这场“革命”开始于六十年代霍梅尼领导的反国王运动,其首要目的是要在伊朗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一九七九年初,巴列维王朝倒台... 由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和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已成为当代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这场“革命”开始于六十年代霍梅尼领导的反国王运动,其首要目的是要在伊朗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一九七九年初,巴列维王朝倒台后,霍梅尼即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并明确表示要进一步推进“伊斯兰革命”。霍梅尼宣称: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革命 伊朗人 霍梅尼 巴列维王朝 宗教领袖 巴扎尔甘 中东地区 巴尼萨德尔 逊尼派 黎巴嫩内战
下载PDF
当前伊朗宗教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5
作者 王鸿余 《国际展望》 1982年第16期7-10,共4页
伊朗宗教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错综复杂。一九八一年六月,巴尼萨德尔总统被赶下台。十月,以“人民圣战者”为主体的政府反对派遭到了当局的残酷镇压。在这以后,宗教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更为激化。
关键词 统治集团 巴尼萨德尔 内伊 伊斯兰革命卫队 阿亚图拉 穆萨维 霍梅尼 拉夫桑贾尼 残酷镇压 巴扎尔甘
下载PDF
持续年余的两伊战争为何停不下来?
6
作者 陈和丰 《国际展望》 1981年第34期1-8,共8页
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爆发的伊拉克和伊朗的战争是战后时期海湾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今年五月估计,这场战争中已有五万人死亡,十五万人受伤,二百万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两国的经济损失总额约高达八百亿... 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爆发的伊拉克和伊朗的战争是战后时期海湾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今年五月估计,这场战争中已有五万人死亡,十五万人受伤,二百万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两国的经济损失总额约高达八百亿美元。战争不仅给两伊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霸斗争 海湾国家 巴尼萨德尔 中东局势 霍梅尼 伊斯兰革命 人质问题 阿拉伯河 阿拉伯世界 总兵力
下载PDF
霍梅尼撤换接班人
7
作者 陈振友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6-7,共2页
“强硬派”变温和了,忠实弟子对老师产生了怀疑甚至公开指责,终于导致——
关键词 霍梅尼 伊斯兰革命 蒙塔 伊朗人 巴尼萨德尔 内外政策 拉什迪 宗教事务 领导阶层 个人自由
原文传递
法拉奇的独特风格(下)
8
作者 陈封雄 《中国记者》 1988年第12期21-23,共3页
精心设计每一个开场白进行单独访问的“开场白”是比较困难的。法拉奇事先当然要仔细研究采访对象的性格等特点来设计因人而异的开场白。例如,她去访问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以前,早就知道,她将面对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独裁者。她的第一句... 精心设计每一个开场白进行单独访问的“开场白”是比较困难的。法拉奇事先当然要仔细研究采访对象的性格等特点来设计因人而异的开场白。例如,她去访问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以前,早就知道,她将面对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独裁者。她的第一句话却是:“我要告诉你,先生,你是伊朗的新沙皇……”当时担任翻译的就是后来流亡到法国的巴尼萨德尔总统,他懂法语,但他迟疑许久才敢译出来。霍梅尼从来没有听过这种对他个人挑衅的话,当然他非常生气。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尼萨德尔 霍梅尼 神圣不可侵犯 采访对象 阿拉法特 宗教领袖 贝京 邓小平先生 基辛格 斯大林时期
原文传递
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
9
作者 张家山 《世界博览》 1990年第7期24-26,共3页
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数次被敌手图谋暗害,但他都一一躲过,化险为夷;他在你死我活的政治角斗场上左冲右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最了不起的是,他勇于和“大撒旦”美国联络,力图以人质换武器,事发后居然稳妥过关。拉夫桑贾尼在政治前台活动... 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数次被敌手图谋暗害,但他都一一躲过,化险为夷;他在你死我活的政治角斗场上左冲右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最了不起的是,他勇于和“大撒旦”美国联络,力图以人质换武器,事发后居然稳妥过关。拉夫桑贾尼在政治前台活动很多。他身穿一通到地的长袍,头上绕块厚实的白头巾,脸上堆着微笑,嘴里鼓动着巧舌,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造访者。但是,不论那些有幸见他的人,还是那些观察他在荧屏上发表谈话的人、谁也搞不清他在伊朗政坛上那道属于激进派的狭窄光谱里到底站在哪一端。他的私生活很少流入社会。只知道他娶了一名传统妇女为妻,夫人整天罩着沙德尔巾,不露面目。据传她经常进谏,对问题看法颇有见地。这对夫妇膝下有数名子女,其中一个儿子毕业于比利时某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夫桑贾尼 伊朗总统 造访者 左冲右突 巴尼萨德尔 伊朗人 伊斯兰革命 霍梅尼 巴列维王朝 阿亚图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