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柏拉图的“否定神学”——普罗科勒斯对《巴曼尼得斯篇》“第一组假设”的解释
1
作者 王玉峰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7,共7页
普罗科勒斯把柏拉图的《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划分为九组假设,他认为第一组假设的主题是"太一"。由于"太一"超越于所有的存在之上,因此它就不具有任何肯定的特征,我们只能通过一种否定的方式来把握它。"太一... 普罗科勒斯把柏拉图的《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划分为九组假设,他认为第一组假设的主题是"太一"。由于"太一"超越于所有的存在之上,因此它就不具有任何肯定的特征,我们只能通过一种否定的方式来把握它。"太一"的这种"否定"特征是高于所有"肯定"的,"否定神学"并不是由我们人类理智的某种缺陷所造成的,而是取决于"太一"自身的超越性。第一组假设中的那些"否定"也不是任意的,而是体现了一种理智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巴曼尼得斯篇 太一 否定神学 理性
下载PDF
拯救现象——关于《巴曼尼得斯篇》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政 《科学.经济.社会》 2002年第2期72-74,共3页
我不能把握柏拉图的原意 ,只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少年苏格拉底”相论的困难的根源之一在于“相的物体化”,而他是被“巴曼尼得斯”引上这条路的。“相的物体化”亦是“巴曼尼得斯”
关键词 拯救现象 巴曼尼得斯篇 相论 柏拉图 关系属性
下载PDF
论《巴曼尼得斯篇》中的“拯救”问题
3
作者 付义 王国宏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3期141-143,共3页
本文从"两可世界"的存在问题入手,对《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的意旨,以及一、二两部分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解答。这一解答对"拯救现象"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指出"两可世界"作为一种"现象"其本身... 本文从"两可世界"的存在问题入手,对《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的意旨,以及一、二两部分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解答。这一解答对"拯救现象"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指出"两可世界"作为一种"现象"其本身是没有矛盾的,矛盾只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现象"本身无需"拯救","拯救"只能是对思想的"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曼尼得斯篇 两可世界 相论 拯救现象 拯救思想
下载PDF
灵魂的羽翼何以向上:从戏剧形式看柏拉图《巴曼尼德斯篇》中辩证术的意义
4
作者 邹丹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2期4-8,共5页
《巴曼尼得斯篇》戏剧形式暗含了对追寻智慧进路的隐喻,通过回忆的展开、爱利亚学派的引入,以及少年苏格拉底的双重隐喻,指示了一条重新思考“相”与事物区分的道路。这种“辩证术”与对话体的形式呼应,是理想“修辞术”的内在要求,关... 《巴曼尼得斯篇》戏剧形式暗含了对追寻智慧进路的隐喻,通过回忆的展开、爱利亚学派的引入,以及少年苏格拉底的双重隐喻,指示了一条重新思考“相”与事物区分的道路。这种“辩证术”与对话体的形式呼应,是理想“修辞术”的内在要求,关乎“引导灵魂的技艺”。其以巴门尼德的“一”为探究对象,通过八组推论的含混及其敞开的阐释语境,提示了一种艰难而开放的灵魂“转向”之路,从而不断接近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巴曼尼得斯篇 辩证术 对话体
下载PDF
学术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5
作者 朱德生 《北京高等教育》 1998年第2期29-31,共3页
这几年,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的人干脆就说,我国已经进入学术繁荣的年代。我觉得说学术繁荣还早了点。现在一年的出版物。
关键词 学术研究 西方哲学 实事求是的 人文社会科学 教条主义 巴曼尼得斯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术繁荣 中国传统哲学 政治权威
原文传递
陈康先生博士论文《亚里士多德论分离问题》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康 《哲学门》 CSSCI 2014年第2期27-53,共27页
作为在1940年代第一位引介希腊哲学进入中国的学者,陈康先生在学界久享盛誉。他更因为《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译注》(1944)而知名,而此书正是其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因此,国内学者早已闻知其博士论文,但始终未有机会仔细阅读或研究。因为它... 作为在1940年代第一位引介希腊哲学进入中国的学者,陈康先生在学界久享盛誉。他更因为《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译注》(1944)而知名,而此书正是其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因此,国内学者早已闻知其博士论文,但始终未有机会仔细阅读或研究。因为它既未被译成中文,又难以寻觅。此论文的目的就是希望弥补此博士论文未被学界研究的缺憾。此研究从第一与第二本体的区别出发,以显示亚里士多德独特的形而上学道路之特色,并凸显范畴论在其体系中的重要性。属性与本体之间的区别则是亚里士多德相对于其师柏拉图的另一重要创见,是亚里士多德修正柏拉图相论的重要方法,也是陈先生博士论文的另一重点。陈先生最终的结论是:“就分离问题而言,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真正的柏拉图主义者。”此结论修正了西方学界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在全面反对其师柏拉图的学说之前提下,建构其自身的体系。陈康先生在博士论文中所探讨的亚里士多德的分离问题,不仅是开创性的,迄今为止即使在西方学界也未见有超越其成就者。仅就此点而言,陈康先生的成就不仅是中国学界的光荣,也值得吾辈后来者深思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康 亚里士多德 分离问题 柏拉图 哈特曼 巴曼尼得斯篇 形而上学 相论 存有论 范畴论 本体 属性 生成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