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字格与巴歌
1
作者 王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1-34,共4页
巴人善歌,清江流域至今仍然十分流行的五句歌就是巴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民间歌师吸收唐诗七绝和楚辞的优点而创作的,最能体现巴歌风味和特色,是中外诗坛上的一种险怪诗体。句单、韵密,以第五句为诗眼。清江流域五句体的成熟,标... 巴人善歌,清江流域至今仍然十分流行的五句歌就是巴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民间歌师吸收唐诗七绝和楚辞的优点而创作的,最能体现巴歌风味和特色,是中外诗坛上的一种险怪诗体。句单、韵密,以第五句为诗眼。清江流域五句体的成熟,标志着中国诗坛平仄一统局面的彻底结束。五句体诗歌全方位的成熟,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楚辞、唐诗卓越的艺术成就,更有待于西部经济的繁荣和腾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巴歌 五句歌 清江流域 巴人 虚字格
下载PDF
《绵州巴歌》试解 被引量:1
2
作者 伏元杰 《当代文坛》 1982年第9期33-34,共2页
《绵州巴歌》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的古代民谣。它以优美、奇妙、绚丽多采的情调、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而为人称道。此歌谣始见于《五灯会元》,后来《古诗源》、《古谣谚》等书都曾收录。《蜀中诗话记》也曾提到它。全诗共五句:
关键词 巴歌 试解 下阵雨 古代民谣 巴国 巴族 川北 巴地 龙女 阆中
下载PDF
珠联璧合 辉映千古——民间山水诗《敕勒歌》与《绵州巴歌》审美鉴赏
3
作者 丁三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晋宋之际我国古典诗歌发生重大变革,谢灵运第一个把山水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写进诗篇,此后逐渐形成一个山水田园诗派。与此同时我国民间歌谣中也出现了以自然风光和山川景物为内容的民间山水诗。产生于我国北方的《敕勒歌》和产生于... 晋宋之际我国古典诗歌发生重大变革,谢灵运第一个把山水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写进诗篇,此后逐渐形成一个山水田园诗派。与此同时我国民间歌谣中也出现了以自然风光和山川景物为内容的民间山水诗。产生于我国北方的《敕勒歌》和产生于西南的《绵州巴歌》显示出我国南北各族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审美创造能力。它们具有许多与文人山水诗不同的民间山水诗的特色,而它们本身又以各自的艺术风采和审美个性交相辉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山水诗 《敕勒歌》 《绵州巴歌 审美鉴赏
下载PDF
《绵州巴歌》注释质疑
4
作者 江秉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88-188,共1页
古代学者从司马迁而郦道元而顾炎武,皆重实地调查和田野作业。近世以来,学界少了这番笨工夫,多了从文本到文本的“搬运”技巧,于是,望文生义、想当然的臆测流行了起来。令人后怕的是,讹误流传,贻害后代。江秉福先生能作出“考辩”,固然... 古代学者从司马迁而郦道元而顾炎武,皆重实地调查和田野作业。近世以来,学界少了这番笨工夫,多了从文本到文本的“搬运”技巧,于是,望文生义、想当然的臆测流行了起来。令人后怕的是,讹误流传,贻害后代。江秉福先生能作出“考辩”,固然与他生活在当地有关,更是他有心于“实地调查”的结果,值得我们读而思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州巴歌 注释 江秉福 民谣
下载PDF
李白与绵州巴歌 被引量:1
5
作者 敬永谅 《文史杂志》 2005年第4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李白 “下里巴人” 《绵州巴歌 四川盆地 文字记载 民歌 嘉陵江 宋玉 巴蜀
下载PDF
《绵州巴歌》注释考辨
6
作者 江秉福 《文史杂志》 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绵州巴歌 豆子山 白雨 扬平山 主题思想 太阳雨
下载PDF
尾巴歌
7
作者 钟言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 1995年第5期25-25,共1页
谁的尾巴像辫子?谁的尾巴当被子?谁的尾巴像扇子?谁的尾巴打蚊子?
关键词 融水县 幼儿园 蚊子 巴歌
下载PDF
《绵州巴歌》新解 被引量:1
8
作者 窦盈才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61-63,25,共4页
《绵州巴歌》是一首地方色彩比较浓厚的古代歌谣,《乐苑》、《骈字类编》、《古诗源》、《古谣谚》、《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等书均载入;《五灯会元》卷十九有五祖“操蜀音唱《绵州巴歌》”,明人杨慎全文引用此歌谣写的《送余学官归罗... 《绵州巴歌》是一首地方色彩比较浓厚的古代歌谣,《乐苑》、《骈字类编》、《古诗源》、《古谣谚》、《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等书均载入;《五灯会元》卷十九有五祖“操蜀音唱《绵州巴歌》”,明人杨慎全文引用此歌谣写的《送余学官归罗江》一诗也收入《明诗综》、《明诗别裁》,但均无注释。近人选注此诗的,仅见余冠英先生的《乐府诗选》和《汉魏六朝诗选》。这两个选本影响较大,己翻印多次,并出了修订版。可是两书中对这首诗的注释一直未加修改。我认为余先生对这首诗的解释尚可商榷。今不揣浅陋,试作新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歌 罗江 汉魏六朝 乐府诗选 龙女 新解 民歌 中江县 平山 注释
下载PDF
双拽头体和巴歌体 被引量:8
9
作者 钱仁康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21,共18页
十二世纪前后,东西方诗人和音乐家不约而同地创制了一种同样结构的歌曲形式——我国北宋时期的“双拽头”词体和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的“巴歌体”,在结构上可以说得上“五雀六燕,铢两悉称”;这一古代世界音乐史上无独有偶的现象,是非常... 十二世纪前后,东西方诗人和音乐家不约而同地创制了一种同样结构的歌曲形式——我国北宋时期的“双拽头”词体和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的“巴歌体”,在结构上可以说得上“五雀六燕,铢两悉称”;这一古代世界音乐史上无独有偶的现象,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双拽头和双拽头体 词是兴于唐代而盛于宋代的诗歌体裁。除了单调小令以外,一首词通常分为上下两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歌 音乐史 音乐家 行吟诗人 歌曲 中世纪 北宋时期 再现部 诗歌 东西方
原文传递
巴歌与巴渝舞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昌健 《长江文明》 2013年第2期6-10,共5页
'巴歌'是古歌中的一种,与楚歌一样,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凡古代巴地之人所唱之民歌皆可谓巴歌,非文人创作。本文对文献中的所谓巴歌、巴歈、巴曲、巴渝曲、渝歌及与楚曲的联系进行了梳理,并在风格、形式上作了一点探讨。
关键词 巴歌 巴歈 巴曲 巴渝
原文传递
滩·林·人——评戴箕忠的《巴歌》集
11
作者 朱建庭 《三峡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485-491,共7页
戴箕忠的中短篇小说集《巴歌》,收入了他二十九篇小说,其中包括三个中篇和二十六个短篇。他自己说:"这些作品,大都是那段流金淌银的岁月里写出来的,说不上是什么好东西,但它却凝聚了我的心血,凝聚了文学朋友们的心血,真实地记录了... 戴箕忠的中短篇小说集《巴歌》,收入了他二十九篇小说,其中包括三个中篇和二十六个短篇。他自己说:"这些作品,大都是那段流金淌银的岁月里写出来的,说不上是什么好东西,但它却凝聚了我的心血,凝聚了文学朋友们的心血,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小说的创作历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巴歌》所带给我们的独特景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歌 中短篇小说集 创作历程 孤独寂寞 眷恋之情 心理描写 巴峡 瞿塘峡 人生体验 地区自然环境
原文传递
哑巴歌手
12
作者 方位津 《大众电影》 1999年第9期54-55,共2页
米奥·爱丝是个安静、内向的女孩儿,长得可实在不够漂亮:尖尖的鼻子,薄薄的嘴唇,窄窄的额头,还有一对高高的颧骨,十足一副男孩儿的脸型男孩儿的五官。她看上去已有十五、六岁了,但不与任何外人来往。她整日把自己关在楼上,一边整理... 米奥·爱丝是个安静、内向的女孩儿,长得可实在不够漂亮:尖尖的鼻子,薄薄的嘴唇,窄窄的额头,还有一对高高的颧骨,十足一副男孩儿的脸型男孩儿的五官。她看上去已有十五、六岁了,但不与任何外人来往。她整日把自己关在楼上,一边整理各种各样的唱片,一边听着音乐,音响从来不关。在她的妈妈玛丽·霍夫看来,米奥是一个弱智的低能儿,甚至还是一个哑巴,因为她从来不和她说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歌 唱片 鸽子 谢尔 男孩 女孩儿 乐部 低能儿 颧骨 鸽房
原文传递
嘴巴歌
13
作者 张謇明 《少年大世界(小学低年级)》 2011年第7期65-65,共1页
大嘴巴,小嘴巴,文明礼貌要记下。有痰不能随地吐,吐口香糖更难擦。礼貌用语要常用,不能对人说脏话。大嘴巴,小嘴巴,爱护动物要记下。别把野味当美餐,别拿小鸟来磨牙。快快说说道歉话,野生动物放回家。
关键词 巴歌 野生动物 文明礼貌 礼貌用语 口香糖
原文传递
唐代“山歌”的内涵与外延
14
作者 齐柏平 《音乐探索》 2020年第4期92-98,共7页
山歌为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歌曲体裁。唐代出现了“山歌”之名,它的出现是唐代诗人们“闻之于野”的结果。唐代的山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民歌?有人将其与“竹枝”并举,是何种情形?其内涵与外延如何?竹枝在盛唐已经出现,为何在中晚唐才受到... 山歌为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歌曲体裁。唐代出现了“山歌”之名,它的出现是唐代诗人们“闻之于野”的结果。唐代的山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民歌?有人将其与“竹枝”并举,是何种情形?其内涵与外延如何?竹枝在盛唐已经出现,为何在中晚唐才受到文化人的关注?唐朝有几种体裁的山歌?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可穿越历史与田野,领略大唐山歌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山歌 竹枝 巴歌
下载PDF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巴賨文化
15
作者 杨铭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2年第1期84-91,共8页
扬雄《蜀都赋》说“东有巴賨,绵恒百濮”,形象地指出了长江流域,尤其以嘉陵江流域最为集中的賨人分布态势。秦汉至南北朝,賨人迁徙频繁,影响颇巨,除了建国成汉以外,巴賨文化内涵丰富,诸如崇巫信道、巴歌渝舞、左语蛮俗、悬棺而葬、人虎... 扬雄《蜀都赋》说“东有巴賨,绵恒百濮”,形象地指出了长江流域,尤其以嘉陵江流域最为集中的賨人分布态势。秦汉至南北朝,賨人迁徙频繁,影响颇巨,除了建国成汉以外,巴賨文化内涵丰富,诸如崇巫信道、巴歌渝舞、左语蛮俗、悬棺而葬、人虎变幻,不一而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賨 崇巫信道 巴歌渝舞 左语蛮俗
下载PDF
竹枝词的源流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秀枢 彭南均 《江汉论坛》 1982年第12期44-48,共5页
竹枝词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诗体,对于唐代七言诗和宋代词的形成均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唐诗人刘禹锡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使竹枝词从民间登上了文人学士的诗坛,给诗词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风。《旧唐书·刘禹锡传》说:... 竹枝词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诗体,对于唐代七言诗和宋代词的形成均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唐诗人刘禹锡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使竹枝词从民间登上了文人学士的诗坛,给诗词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风。《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武陵谿洞夷歌,率多刘禹锡之词。”《新唐书·刘禹锡传》也说:“禹锡贬朗州,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作竹枝词十一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究竟是“武陵谿洞夷歌,率多刘禹锡之词”,还是刘禹锡的竹枝词学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竹枝词 山歌 土家族地区 民间歌谣 刘禹锡 巴歌 巴渝 金钱板 民歌
下载PDF
梯玛与梯玛歌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荣德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65-70,共6页
一、梯玛 “梯玛”是土家巫师在他们用本族语言作祭祀之歌时的自称——“thi<sup>55</sup>ma<sup>21</sup>”的音译。他们用汉语方言吟、唱时,则自称“老司”。民间俗称为“土老司”。 近几十年来,“梯玛”(... 一、梯玛 “梯玛”是土家巫师在他们用本族语言作祭祀之歌时的自称——“thi<sup>55</sup>ma<sup>21</sup>”的音译。他们用汉语方言吟、唱时,则自称“老司”。民间俗称为“土老司”。 近几十年来,“梯玛”(巫师)在土家族研究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对于“梯玛”一词的本义解释,几乎无人问津。一般在“梯玛即土家巫师”的表面概念上就止步了。其本义,笔者以为可释解为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玛歌》 摆手歌 “梯玛” “舍巴日” 土家族研究 祈禳 扫堂 竹枝词 本义 巴歌
下载PDF
末代宫庭歌舞队—尕尔巴 被引量:6
18
作者 毛继增 《西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2期25-32,24,共9页
1956年8月,当我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这座令人神往的日光城池,进行民族音乐考察的时候,不时在街头巷尾看到一些身着绿花衣服的男性少年。他们的穿着与众不同,长得眉清目秀,五官端正。经过了解,这正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布达拉宫宫庭歌舞队—... 1956年8月,当我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这座令人神往的日光城池,进行民族音乐考察的时候,不时在街头巷尾看到一些身着绿花衣服的男性少年。他们的穿着与众不同,长得眉清目秀,五官端正。经过了解,这正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布达拉宫宫庭歌舞队——即尕尔巴的成员。在那以后的几个月里,我成了尕尔巴歌舞队的常客,尕尔巴歌舞队的尕尔本(乐官)巴桑顿珠成了我的好友。我经常参加他们的各种艺术训练和表演活动,并对他们所有节目进行了录音和拍照,记录了歌曲的唱词,对唱舞队进行了全面考察。从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我国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封建王朝几乎都有自已的宫庭歌舞队。他们的编制或大或小,水平有高有低,与人民群众时而有所联系、时而关系疏远,然而,不可否认,他们表演的节目都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部分音乐艺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歌 音乐舞蹈 民族音乐 巴桑顿珠 西藏地方政府 表演活动 艺术训练 民族文化遗产 五官端正 嘉令
下载PDF
土家族三千年音乐史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峥嵘 吴广平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2-27,共6页
一九八三年正月初九,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马蹄寨,我们有幸参加了土家族隆重的“舍把”节,被壮美的歌舞场景所感动,使产生了追溯这个民族音乐长河的想法。 要追溯土家族音乐历史长河,我们需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土家族的源流,二是... 一九八三年正月初九,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马蹄寨,我们有幸参加了土家族隆重的“舍把”节,被壮美的歌舞场景所感动,使产生了追溯这个民族音乐长河的想法。 要追溯土家族音乐历史长河,我们需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土家族的源流,二是古代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寨 巴俞 史考 土家族地区 诗三百 巴人 沅湘 一九 巴歌 司马相如列传
下载PDF
略论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英明 段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47-52,共6页
综观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现状,我们便会发现: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多停留在对个别现象的微观考察上,缺乏对民族文化进行宏观总探讨。土家族文化研究同样如此,对土家族文化的个案分析较多,对其文化体系进行总体动态研究很少。因此,在对民族文化... 综观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现状,我们便会发现: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多停留在对个别现象的微观考察上,缺乏对民族文化进行宏观总探讨。土家族文化研究同样如此,对土家族文化的个案分析较多,对其文化体系进行总体动态研究很少。因此,在对民族文化微观研究的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总体动态分析显得十分必要,并且这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对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二者关系作总体考察,探讨土家族文化发展的特点,阐述民族文化发展的有关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文化 巴文化 土家地区 渔猎 廪君 白虎 重农思想 巴歌 农耕生产 农耕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