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巴泽雷克文化彩陶来源研究及相关问题探讨
- 1
-
-
作者
牧金山
张佳杨
-
机构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90,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项目“生物考古视野下欧亚草原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编号:23VLS00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阿尔泰山区,彩陶只存在于巴泽雷克文化之中,它的来源问题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对巴泽雷克文化以及欧亚大陆早期铁器时代其它考古学文化彩陶的器型和纹饰比对,认为巴泽雷克文化彩陶是在新疆东部焉不拉克文化彩陶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且随着公元前6~前3世纪巴雷克文化的扩张,彩陶从卡通河下游扩散到阿尔泰其它地区。
-
关键词
阿尔泰山区
巴泽雷克文化
焉不拉克文化
彩陶
-
Keywords
Altai Mountains
Pazyryk culture
Yanbulak culture
Polychrome pottery
-
分类号
K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巴泽雷克文化的中小型墓葬形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齐溶青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6-85,共10页
-
文摘
巴泽雷克文化是分布在萨彦—阿尔泰山的一种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其目前发现的都为墓葬,以中小型墓葬为主。本文就其中小型墓葬形制进行简单的整理,认为该文化以单人侧身曲肢葬为主。绝大多数为木椁无棺墓。超过一半的墓葬有马,但是有马随葬的都为木椁墓,而石椁墓和木棺墓没有。尸体头向有向东或西,但面向都为北。
-
关键词
巴泽雷克文化
墓葬形制
葬俗
-
Keywords
Palestinian Ze Reck culture
Grave construction
Buries custom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巴泽雷克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
- 3
-
-
作者
牧金山(文/图)
-
机构
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
-
出处
《大众考古》
2022年第7期78-87,共10页
-
文摘
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开通。公元前138年,为了扭转汉帝国长期以来对匈奴军事和外交上的劣势,年轻的汉武帝派张骞率领使团前往中亚寻找月氏,以期说服月氏东西夹击,共同打败匈奴。学术界一般根据中国史书记载认为月氏人来自河西走廊西部与新疆东部,但是不少俄罗斯学者根据考古材料,认为巴泽雷克文化的人群是月氏人。这两种看法孰是孰非,我们不予置评,我们希望探索的是:什么是巴泽雷克文化?它有哪些出众之处?它在史前丝绸之路扮演了什么角色?
-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巴泽雷克文化
月氏
考古材料
汉帝国
俄罗斯学者
史书记载
汉武帝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巴泽雷克文化在新疆的扩张与影响
被引量:4
- 4
-
-
作者
邵会秋
-
机构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
出处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79-195,共1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日(12CKG006)的资助
-
文摘
巴泽雷克文化(Pazyryk)是欧亚草原地区早期铁器时代最著名的考古学文化之一,由于其大部分墓葬埋于西伯利亚冻土层下,因此物质遗存保存状况非常好,其丰富的出土物向世人展现了发达的游牧文化和艺术。该文化以墓葬遗存为主,大部分墓地分布于阿尔泰地区,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金、银、铜、锡等矿产资源。
-
关键词
巴泽雷克文化
柯尔特
白杨河
动物纹
考古学文化
苏贝希文化
墓葬形制
焉不拉克文化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乌揭——阿尔泰历史和草原丝路的早期主人
被引量:7
- 5
-
-
作者
钱伯泉
-
机构
新疆社会科学院
-
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23,共12页
-
文摘
乌揭是最早见于我国历史的阿尔泰居民 ,车师人是其分支 ,他们有着古老而又发达的文化。魏晋南北朝时 ,乌揭的后裔———呼得与车师后部西迁中亚 ,创建了强大的哒国 ,在丝绸之路上发挥过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留居东方的乌揭后裔后来发展为乌护、阿嘀二部族 ,进入唐朝中期 ,成为新兴回纥的主体 ,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
关键词
呼揭
巴泽雷克文化
车师
呼得
(口厌)哒
滑国
乌护
阿嘀
回纥
-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骑马术在欧亚草原的流行与在中国的兴起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黎婉欣
-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5-198,203,共25页
-
文摘
欧亚草原乌拉尔南部牧民所培育的DOM2马种,加速了驯马术、马车和骑马术由乌拉尔山脉向东西方的传播和普及。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欧亚草原东部南下的族群活动于今中国北方地区并与北方列国发生接触。随着公元前5世纪巴泽雷克文化兴起,中国北疆地区与骑马族群有了贸易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及至公元前4世纪末以赵国为代表的华夏诸国开始正视新的军事格局,一改前期忽视骑兵的传统而进行“胡服骑射”之类的军事改革。骑射技术的普及加速了交通路线的开拓以及列国深入边疆地域的进度,为国家和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必要基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骑马术向中国的传播是中华文明多元汇聚、兼收并蓄、开放交流的一个重要例证。
-
关键词
骑马术
阿尔然文化
夏家店上层文化
巴泽雷克文化
胡服骑射
-
分类号
G882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欧亚视野下的角壶与仿角壶陶器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林铃梅
玛尔亚木·依不拉音木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
-
出处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103,共13页
-
文摘
在南西伯利亚至新疆一带公元前1千纪中叶至下半叶广泛流行着一类陶器,过去往往被称为“仿皮囊陶壶”,然而,根据新疆吐鲁番盆地和阿尔泰地区发现的角壶实物,显然这类陶器更可能仿角壶而制。由于多出自被盗墓,无从完整获取墓葬信息,新疆吐鲁番盆地发现的角壶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但从阿尔泰山区巴泽雷克文化墓葬的材料来看,角壶是当时最上层游牧贵族的身份象征物,具有非凡的仪式功能。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吐鲁番盆地出土的角壶,以及角壶在苏贝希文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仿角壶陶器的出现,源自游牧社会普通民众对上层社会的追逐与效仿,并很快地在南西伯利亚至新疆的广阔地域内流行、传播,最后演变为陶器的一种独特纹饰。从角壶到仿角壶陶器,向我们勾勒出公元前1千纪中叶至下半叶,南西伯利亚至新疆一带游牧社会上、下层之间的文化认同与互动,以及这一区域存在庞大的人群观念、审美和日常器用方面频繁的交流与互动网络。
-
关键词
角壶
仿角壶陶器
南西伯利亚
新疆
巴泽雷克文化
苏贝希文化
-
Keywords
pots made from horns
ceramic pots imitated from horn ones
Southern Siberia
Xinjiang
Pazyryk culture
Subeixiculture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