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文旅融合的四川非遗巴渠童谣的数字绘本转化研究
- 1
-
-
作者
王军
杨俊坤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
出处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39-447,共9页
-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金资助项目(RQD2021032)。
-
文摘
目的以传统四川非遗巴渠童谣为研究对象,探索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与巴渠童谣数字绘本进行双向结合的方法和路径,旨在用巴渠童谣数字绘本的视听感受、游戏互动及网络传播等优势对当地文旅资源起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宣传作用。方法用文献调查法对“巴渠童谣”的历史文脉、政治和文化意义进行梳理,并以“巴渠”为地域范围,用文献调查法和田野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进行文化旅游相关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将巴渠童谣和当地文化旅游资源融合起来,力求构建一套四川非遗巴渠童谣的数字传承和传播的新形式,并以实证案例加以阐释。结果基于上述方法,以巴渠童谣和巴渠地区的文化旅游相关资源为研究主体,对巴渠童谣进行数字化传承和传播的新模式探究,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和当地文旅结合的多重传播形式上取得了较好的突破。结论通过对四川非遗巴渠童谣及当地文旅融合的数字转化再设计实践表明,四川非遗巴渠童谣数字绘本能在视觉、听觉、互动传播以及周边衍生品几个方面与地方文旅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因此,数字绘本作为一种创新载体,为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丰富地域文化旅游内涵、扩大地域文旅资源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渠童谣
数字转化
-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aqu Nursery Rhym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
分类号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
-
题名刍议巴渠童谣寓教于俗的色彩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杨阳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41-242,共2页
-
文摘
童谣是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边缘性体裁,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虽然大多数童谣篇幅短小,却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历史积淀,是风土民俗的缩影。巴渠童谣是流传在巴渠地区,在儿童间相互传唱的歌谣,是巴渠儿童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也是淳朴的巴渠人民口耳相习、世代传承以教育后世的鲜活教材。作为巴渠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渠童谣千百年来以其俏皮生动的乡音、朗朗上口的乡韵、回味无穷的乡情寓教于俗,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巴渠儿女。
-
关键词
巴渠童谣
民间文学
儿童文学
寓教于俗
-
分类号
H19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浅析巴渠童谣
被引量:4
- 3
-
-
作者
何季玲
-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0-44,共5页
-
文摘
童谣是一种儿童文学体裁,是在儿童之间传唱的没有乐谱的歌谣,同时也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谣艺术。巴渠童谣是大巴山群众及其子弟在符合儿童理解程度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作的,长期流传于儿童之口的方言散文。由于其所在的独特地域文化环境,巴渠童谣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也别具地域色彩。探讨巴渠童谣的来源、地域文化环境,并对其艺术形式和内容做相关梳理评述,与此同时,对以巴渠童谣的保护与传承也能提供一定的启示。
-
关键词
巴渠童谣
艺术形式
内容
童心
-
Keywords
Ba-Qu nursery rhyme
art forms
content
childlike innocence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非遗视角下巴渠童谣的生存现状与对策研究
- 4
-
-
作者
胡蓉
朱妍娇
僧希林
-
机构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文化馆
-
出处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9-83,共5页
-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巴渠童谣的保护与传承研究”(18SB0616)。
-
文摘
巴渠童谣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巴渠童谣的文化内涵,可以了解巴渠地区的风土人情。目前巴渠童谣面临无谣可传和无专业传承人的生存困境,通过改变传承模式、建立巴渠童谣艺术数据库等方式,可以实现巴渠童谣的可持续传承。
-
关键词
巴渠童谣
生存现状
传承
对策
-
Keywords
Baqu nursery rhym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heritance
countermeasure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虚构的表征--浅谈巴渠童谣的非自然叙述
- 5
-
-
作者
伍江雨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
出处
《新一代(理论版)》
2021年第7期419-422,共4页
-
文摘
巴渠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类的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试图从巴渠童谣的非自然叙述手法入手,对巴渠童谣突出的虚构性表征进行探讨,并从独特的现象发生学视角细究巴渠童谣虚构表征蕴含的文化因素。
-
关键词
巴渠童谣
非自然叙述
巫文化
民间叙述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巴渠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3
- 6
-
-
作者
黎晓敏
-
机构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国际公关》
2019年第7期111-111,共1页
-
基金
课题名称:巴渠童谣在川东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编号:18DFWH-044,参研2
-
文摘
童谣是民间文学的分支,利用短小精悍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生活哲理包含其,是我国民间育儿的重要形式。童谣在儿童启蒙教育中,既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学习生活常识。巴渠童谣是我国四川达州地区流行的童谣,具有四川方言的特征,表现内容和四川的巴蜀文化一致。利用巴渠童谣进行幼儿园语言教学,具有传承民间文化、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作用。
-
关键词
巴渠童谣
幼儿园
语言教学
-
分类号
G613.2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解析巴渠童谣的功能及传承策略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欧晓燕
-
机构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中华少年》
2020年第9期250-250,252,共2页
-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
项目名称:“巴渠童谣在川东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编号:18DFWH-044).
-
文摘
巴渠童谣极具土俗风趣的地方特色,在巴渠地区流传很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巴渠儿童。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发挥着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教育以及娱乐的功能。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巴渠童谣赖以产生、传播的土壤正在逐渐消失,正渐渐变得无谣可传、无人传谣、传谣不真,通过本文的研究借以探寻出改变此种局面的策略。
-
关键词
巴渠童谣
功能
传承
策略
-
分类号
I207.8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