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人文视域下巴蜀中医特色资源知识库构建研究
1
作者 向丽 林英 赵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5期112-117,共6页
为整合条块分割、多源异构的巴蜀中医特色文献,促进巴蜀中医特色文献资源的有效存藏、科学组织和资源共享,该文在分析数字人文背景下国内外特藏资源研究和实践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收集、整理、研究巴蜀中医古籍及巴蜀名老中医处方笺、手... 为整合条块分割、多源异构的巴蜀中医特色文献,促进巴蜀中医特色文献资源的有效存藏、科学组织和资源共享,该文在分析数字人文背景下国内外特藏资源研究和实践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收集、整理、研究巴蜀中医古籍及巴蜀名老中医处方笺、手稿等特色文献的意义,以构建巴蜀中医特色资源知识库为例,提出构建该知识库的总体思路,重点探讨数字人文视域下构建该知识库的4个重要步骤,探究数字人文在特色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模式,以期建设成可容纳多机构各类巴蜀中医特色资源的存储整合管理系统和跨平台、多种展示方式的资源展示服务平台,以及为该领域的研究者和普通用户等不同群体在互联网上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和知识服务的知识库系统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中医 数字人文 特色资源 特藏文献 知识库 图书馆
下载PDF
巴蜀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建设及数据挖掘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江蓉星 聂佳 +2 位作者 许霞 李政 任玉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7-98,102,共3页
目的:探讨巴蜀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建设,为中医药古籍的保护及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手段,进行数字化建设及实践数据挖掘模式。结果:以RISS特色数据库为古籍数字化平台,按学科和朝代建立了巴蜀中医药古籍医家及书目... 目的:探讨巴蜀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建设,为中医药古籍的保护及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手段,进行数字化建设及实践数据挖掘模式。结果:以RISS特色数据库为古籍数字化平台,按学科和朝代建立了巴蜀中医药古籍医家及书目全文图片数据库,并按病案、方剂、针灸等不同属性分别确立聚类、复杂网络、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模式。结论:巴蜀中医药古籍的相关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挖掘的应用,为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方法和思路提供了正确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中医药古籍 数字化建设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医药类高校图书馆特藏文献建设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
3
作者 张肖瑾 林英 《商情》 2023年第1期0109-0112,共4页
特藏资源是体现馆藏特色的重要文献基础,具有重要的地方性、专科性属性,对地方文化、区域文化、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成都中医药大学坐落于中国西南地区,自古巴蜀名医辈出,拥有多种道地药材,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称... 特藏资源是体现馆藏特色的重要文献基础,具有重要的地方性、专科性属性,对地方文化、区域文化、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成都中医药大学坐落于中国西南地区,自古巴蜀名医辈出,拥有多种道地药材,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持续多年收集特色资源,以文本扫描为基础,分类整理研究,形成以“巴蜀中医古籍”、“处方笺”、“中医手稿”、“名师印记”等特色资源为基础的数字资源库。奠定了巴蜀中医文化尤其近现代发展研究的文献基础及数据支撑。为其他中医药类高校图书馆特藏文献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 巴蜀中医 特藏数据库
下载PDF
当代川派中医及其分支学派概述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黄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9年第2期71-76,共6页
巴蜀中医源远流长,一直受到国家重视而不断发展进步,形成以伤寒学说为基础的新学说,即川派中医。川派中医以伤寒学派、方剂学派、临床中药学派、内科学派、外科学派、妇科学派、儿科学派、针灸学派、骨科(推拿)学派、五官科学派等为主... 巴蜀中医源远流长,一直受到国家重视而不断发展进步,形成以伤寒学说为基础的新学说,即川派中医。川派中医以伤寒学派、方剂学派、临床中药学派、内科学派、外科学派、妇科学派、儿科学派、针灸学派、骨科(推拿)学派、五官科学派等为主要学派,每个学派下又有各自特色分支学派或发展流派。当代川派中医主要分为3个传承阶段、2种传承方式,并以巴蜀易学为理论溯源,在发展上吸纳各分支学科及西医理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派中医 巴蜀中医 中医理论 伤寒学说 分支学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