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蜀易学与中国学术的转型 被引量:4
1
作者 金生杨 《周易文化研究》 2014年第1期168-181,共14页
巴蜀易学在中国多次学术转型的历史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严遵、扬雄首开融会《易》、老,倡扬玄学之风,玄学的兴起与之有莫大关系。孟喜是西汉易学变革的关键人物,而蜀人赵宾与之关系密切。东汉时巴蜀象数学盛,玄学兴起后... 巴蜀易学在中国多次学术转型的历史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严遵、扬雄首开融会《易》、老,倡扬玄学之风,玄学的兴起与之有莫大关系。孟喜是西汉易学变革的关键人物,而蜀人赵宾与之关系密切。东汉时巴蜀象数学盛,玄学兴起后,蜀才推阐象数,中经卫元嵩、何妥、阴弘道等,至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力改专崇玄学之风,融会象数、玄理,易学为之一变。清代学者认为蜀人陈子昂、宗密、彭晓与宋代图书易学的兴起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而普州陈抟著《易龙图》,于宋独开图书易学一派。谯定、张浚、张拭、李心传、魏了翁、黄泽、赵采、王中子、熊过、赵贞吉、来知德、胡世安等蜀易学者以象数丰富、充实理学之易,以象数图书寓心性之理,在理学的确立与发展中有着独到的推阐之功。晚清时期,唐宗海、廖平皆援医学、西学以言《易》,在医易学的发展转变中有重要贡献,廖平分今古易而倡言《周易》圣作贤述,对晚清今文经学的进步影响较著;其晚年易学则转入神秘,未受重视。民国时期,郭沫若首以马克思主义研究《周易》,而刘子华则在“科学易”上独步一时,引领时代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巴蜀学术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