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巴蜀方言文学外译与地域文化身份的构建——以《死水微澜》英译本为例
1
作者
钟璇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231-239,共9页
在对外传播本国文化的过程中,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彰显对保持文化特色至关重要。方言文学的特色语言和主题是构建地域特色文化身份,对外输出中国形象的重要渠道。译者解构原作品中的文化共性与特性,反省和提炼源语文化中的自我特征,对抗和...
在对外传播本国文化的过程中,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彰显对保持文化特色至关重要。方言文学的特色语言和主题是构建地域特色文化身份,对外输出中国形象的重要渠道。译者解构原作品中的文化共性与特性,反省和提炼源语文化中的自我特征,对抗和调和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同时考虑读者接受度。本文以川籍作家李颉人的四川白话小说《死水微澜》英译本为案例,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对文化身份构建的影响,旨在为地域方言文学外译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方言文学
乡土
文学
文化身份
翻译策略
死水微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蜀方言小说中民俗专有名词的语用翻译策略——以《死水微澜》胡志挥译本为例
2
作者
钟璇
《译苑新谭》
2022年第1期156-162,共7页
语言的使用会影响对客观文化的感知。巴蜀方言文学作品包含丰富的民俗词汇。民俗专有名词一方面构建作者的创作风格,展现其受民族和地域濡化与塑造的文化特质;同时要求译者在完成对原作的“解构-重构”的过程中,在语篇生产者和接受者之...
语言的使用会影响对客观文化的感知。巴蜀方言文学作品包含丰富的民俗词汇。民俗专有名词一方面构建作者的创作风格,展现其受民族和地域濡化与塑造的文化特质;同时要求译者在完成对原作的“解构-重构”的过程中,在语篇生产者和接受者之间寻求协调,通过推理原作语篇内部的联系和隐含话语而获得语用表达的连贯。本文基于川籍作家李颉人的四川白话小说《死水微澜》1990年出版的英译本,从语用翻译学的角度客观描述译者在处理专有名词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为地域文学外译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方言文学
民俗专有名词
语用翻译
《死水微澜》
原文传递
题名
巴蜀方言文学外译与地域文化身份的构建——以《死水微澜》英译本为例
1
作者
钟璇
机构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出处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231-239,共9页
基金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20年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国内特色翻译硕士(MTI)培养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XKJ2020-8)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21年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MTI文学翻译课程开发与案例建设”(项目编号:XKJ2021-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对外传播本国文化的过程中,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彰显对保持文化特色至关重要。方言文学的特色语言和主题是构建地域特色文化身份,对外输出中国形象的重要渠道。译者解构原作品中的文化共性与特性,反省和提炼源语文化中的自我特征,对抗和调和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同时考虑读者接受度。本文以川籍作家李颉人的四川白话小说《死水微澜》英译本为案例,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对文化身份构建的影响,旨在为地域方言文学外译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巴蜀方言文学
乡土
文学
文化身份
翻译策略
死水微澜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蜀方言小说中民俗专有名词的语用翻译策略——以《死水微澜》胡志挥译本为例
2
作者
钟璇
机构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译苑新谭》
2022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基金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20年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国内特色翻译硕士(MTI)培养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XKJ2020-8)”
2020年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MTI笔译理论与技巧课程教学方法探索”(项目编号:MTIJZW20202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语言的使用会影响对客观文化的感知。巴蜀方言文学作品包含丰富的民俗词汇。民俗专有名词一方面构建作者的创作风格,展现其受民族和地域濡化与塑造的文化特质;同时要求译者在完成对原作的“解构-重构”的过程中,在语篇生产者和接受者之间寻求协调,通过推理原作语篇内部的联系和隐含话语而获得语用表达的连贯。本文基于川籍作家李颉人的四川白话小说《死水微澜》1990年出版的英译本,从语用翻译学的角度客观描述译者在处理专有名词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为地域文学外译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巴蜀方言文学
民俗专有名词
语用翻译
《死水微澜》
Keywords
Sichuan dialect literature
folk proper nouns
pragmatic translation studies
Ripples Across Stagnant Water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巴蜀方言文学外译与地域文化身份的构建——以《死水微澜》英译本为例
钟璇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巴蜀方言小说中民俗专有名词的语用翻译策略——以《死水微澜》胡志挥译本为例
钟璇
《译苑新谭》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