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读”《邻居》——反思新时期中国导演对巴赞电影美学理论的误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广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0-52,共3页
通过对电影《邻居》的重新读解,分析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的巴赞电影美学理论在指导创作中的误差:并不是运用了巴赞的纪实美学理论就等于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同时长镜头也不全部代表巴赞的纪实美学。当时电影界急于寻找新的理论来对抗电影... 通过对电影《邻居》的重新读解,分析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的巴赞电影美学理论在指导创作中的误差:并不是运用了巴赞的纪实美学理论就等于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同时长镜头也不全部代表巴赞的纪实美学。当时电影界急于寻找新的理论来对抗电影创作的虚假现象,因而还没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巴赞的纪实美学理论就直接套用,造成对巴赞理论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赞理论 长镜头 纪实美学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卓威 岳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5-16,共2页
众所周知,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意大利的电影创新思潮,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基于战争对民众造成的直接创伤和灾难性后果反思的基础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特征表现为:关注现实,以普通人为主人公,叙事风格朴实无华。本文结合新... 众所周知,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意大利的电影创新思潮,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基于战争对民众造成的直接创伤和灾难性后果反思的基础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特征表现为:关注现实,以普通人为主人公,叙事风格朴实无华。本文结合新现实主义电影研究的相关理论,根据日本电影的发展史,重点分析了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纪实性、长镜头、职业演员、民族化),为我国电影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借鉴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电影 新现实主义 巴赞理论 存在主义 特征
下载PDF
长镜头是电影的本体语言 被引量:4
3
作者 雷昊霖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225-226,共2页
电影诞生与创作初期的影片都是由单镜头摄制完成的,这样的镜头虽然不是长镜头理论范畴中的长镜头,但是在一个不间断的镜头里表现的以人物主体动作为主的涌动影像,已经显示了长镜头的放入始源与雏形。安德烈·巴赞提出了长镜头的概念... 电影诞生与创作初期的影片都是由单镜头摄制完成的,这样的镜头虽然不是长镜头理论范畴中的长镜头,但是在一个不间断的镜头里表现的以人物主体动作为主的涌动影像,已经显示了长镜头的放入始源与雏形。安德烈·巴赞提出了长镜头的概念,巴赞提出:"若一个事件中主要的内容要求两个或多个动作元素同时存在,蒙太奇应被禁用"。那么该使用的就是长镜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镜头 巴赞理论 蒙太奇
下载PDF
巴赞电影理论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申燕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X期27-30,共4页
以"纪实性"为核心的巴赞电影理论,在80年代初进入中国,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改变了中国电影的结构模式;二、改变了中国观众的观影模式;三、影响了中国电影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四、刷新了中国电影的真实观,... 以"纪实性"为核心的巴赞电影理论,在80年代初进入中国,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改变了中国电影的结构模式;二、改变了中国观众的观影模式;三、影响了中国电影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四、刷新了中国电影的真实观,使电影重新坚守了自由、民主、人道主义的价值立场。巴赞的纪实美学加速了中国电影追寻现代意识和世界品质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赞电影理论 电影结构 观影模式 真实观
原文传递
断裂、误读与写意:再探中国第四代导演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卫防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共6页
重读第四代导演,本文认为其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叙事生态和影像生态,开启了中国电影美学形态的现代化转型。在新的人文场域中,第四代断裂了中国电影中的传统叙事,自第四代以来,中国电影的传统叙事不再是中国电影叙事的主流。第四代导演在... 重读第四代导演,本文认为其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叙事生态和影像生态,开启了中国电影美学形态的现代化转型。在新的人文场域中,第四代断裂了中国电影中的传统叙事,自第四代以来,中国电影的传统叙事不再是中国电影叙事的主流。第四代导演在创作实践中,一直践行着巴赞理论,实际上并未产生过误读。第四代之后,中国电影中的写意叙事不再依托于戏剧叙事而独立存在,并促发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代导演 传统叙事 断裂 巴赞理论 错位 写意性
原文传递
“真实”与“救赎”——王超电影现实主义的精神脉络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竟涵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9-123,共5页
在"第六代"导演群落中,王超算不上一个高产的导演。但由于他曲折的生命经历和深厚多元的理论背景,使其作品具有了独特的纪实品格和作者风范。本文将以王超的四部导演作品为线索,尝试对其电影的现实主义的精神脉络进行梳理,以... 在"第六代"导演群落中,王超算不上一个高产的导演。但由于他曲折的生命经历和深厚多元的理论背景,使其作品具有了独特的纪实品格和作者风范。本文将以王超的四部导演作品为线索,尝试对其电影的现实主义的精神脉络进行梳理,以期为王超电影提供一条可能的读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真实 宗教学 现象学 巴赞电影理论 救赎 作者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