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杂耍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大众媒体模拟复调中的主体间性新论
1
作者 托妮-李·桑加斯提亚诺 宫昀(译)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8年第4期16-20,共5页
在美国娱乐、休闲和流行文化史上,杂耍处于边缘地位,并常常引来争议。从1980年代末到整个1990年代,杂耍不但没有消失,相反,康尼岛(Coney Island)上作为后现代现象而出现的新型杂耍及其遍布纽约城的各色花样,直接导致杂耍的复兴。尽管近... 在美国娱乐、休闲和流行文化史上,杂耍处于边缘地位,并常常引来争议。从1980年代末到整个1990年代,杂耍不但没有消失,相反,康尼岛(Coney Island)上作为后现代现象而出现的新型杂耍及其遍布纽约城的各色花样,直接导致杂耍的复兴。尽管近几十年来人们常常将巴赫金狂欢化与康尼岛相联系,并将其与复兴之后的杂耍本身相联系,但后现代杂耍绝非一味宣扬媚俗和狂欢化。笔者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后现代杂耍,是通过对话理论来重塑主体间性的典型例子,它对理解当代美学也颇为重要。此外,与大众传媒模拟复调有所不同,后现代杂耍不仅利用社区艺术宣扬外位性,通过对表演者的介入挑战正常化准则,而且它还通过对话理论试图融合艺术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杂耍 巴赫金式对话 主体间性 大众媒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