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能配置的市场传导机制与政策效应——来自中国钢铁行业的证据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巍 张子健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共10页
通过构建两区制的MSVAR模型,探讨不同市场状态下钢铁行业产能配置的市场传导机制及财政支出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产能过剩是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传导机制引发的客观结果,这是由市场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以及政策的差异性作用导致的。... 通过构建两区制的MSVAR模型,探讨不同市场状态下钢铁行业产能配置的市场传导机制及财政支出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产能过剩是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传导机制引发的客观结果,这是由市场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以及政策的差异性作用导致的。在市场扩张时期,行业需求与财政政策均能促进对投资与产能配置水平的提高,但市场需求的诱导作用要明显强于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在市场下滑时期,行业需求对投资与产能配置的作用明显减弱,财政政策对投资的调整作用显著增强,对产能配置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市场状态下市场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正是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形成且难治理,进而导致供需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表明,仅通过市场调节机制是无法有效改善经济运行状态的,加强财政政策与市场传导机制的结合才是政府如何改善供给结构和需求变化不匹配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传导机制 产能配置 财政支出 非对称效应
原文传递
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向债券市场传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魏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120,共8页
2016年以来,宏观审慎政策逐步成为我国金融调控的双支柱之一。在新的金融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债券市场—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将中国宏观审慎评估指标纳入货币政策向债券市场传导的研究框架中发现,在新... 2016年以来,宏观审慎政策逐步成为我国金融调控的双支柱之一。在新的金融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债券市场—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将中国宏观审慎评估指标纳入货币政策向债券市场传导的研究框架中发现,在新的金融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向短端债券收益率的传导有效性提升,但长端传导仍不畅,MPA考核有助于提高债券收益率的可预测性,同时也对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有系统性抬升的效应。未来应继续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配合货币政策实施节奏,更好地将货币政策目标和金融稳定结合起来,加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主动引导性,创新监管政策工具以提升货币政策对长期限无风险利率的传导作用,以及加大MPA考核的透明度,并根据结果给予差别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货币政策 债券市场传导机制 金融调控
下载PDF
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机制分析
3
作者 左雯 《现代商业》 2008年第12期83-83,共1页
人民币升值通过贸易机制、资本机制、市场传导机制以及利率机制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我们必须防范这些风险,稳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证券市场 资本机制 利率机制 市场传导机制
下载PDF
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下公司权益资本的决定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皮天雷 唐秀萍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已有文献表明,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是负相关的。但现有研究对市场环境下两者间的传导机制缺乏深入的分析,这对我们理解权益资本成本的决定因素是不完整的。本文利用R^2指标来刻画市场信息环境,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A股上... 已有文献表明,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是负相关的。但现有研究对市场环境下两者间的传导机制缺乏深入的分析,这对我们理解权益资本成本的决定因素是不完整的。本文利用R^2指标来刻画市场信息环境,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后发现,R^2不但能很好地反映出披露后的信息通过市场的传导影响股价波动,并最终影响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整个过程;而且还有效地度量了信息透明度与市场信息环境引致权益资本成本变化的整体效应。更深层次的研究表明,R^2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该结论不因加入传统的信息披露指标而改变。本文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权益资本成本的真实决定因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信息传导机制 信息披露 R2 权益资本成本
原文传递
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收到良好效果的条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银杰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8,共6页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要收到好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调控目标要准确,找到经济增长的均衡区间,避免不一致性;建立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能够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做出适应性的反映;建立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机制;把握好宏观经...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要收到好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调控目标要准确,找到经济增长的均衡区间,避免不一致性;建立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能够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做出适应性的反映;建立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机制;把握好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利时机;要选择好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掌握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或政策的运用力度;掌握好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或政策持续时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要有有效的市场传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经济增长均衡区间 市场传导机制
下载PDF
广义信贷与商业银行利率定价——兼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6
作者 范云朋 郑联盛 胡滨 《征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2,共10页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将广义信贷作为重要的宏观审慎监管指标。广义信贷监管要求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微观主体行为,也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产生影响。基于2007年1月—2019年7月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将广义信贷作为重要的宏观审慎监管指标。广义信贷监管要求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微观主体行为,也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产生影响。基于2007年1月—2019年7月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广义信贷数量型和价格型代理变量,检验广义信贷和货币政策利率在信贷市场的传导渠道和传导效率。实证结果表明,自从央行实施MPA后,表内表外融资结构、融资溢价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等经营行为产生影响。未来,应不断提升我国MPA的监管效率,强化广义信贷监管,继续完善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培育市场化的定价基准,健全利率市场化机制,提升货币政策在信贷市场的传导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信贷 商业银行 利率定价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信贷市场传导机制
下载PDF
九八回眸话股市
7
作者 李耀林 《北方经济(内蒙)》 1999年第1期8-9,共2页
到1998年最末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沪市以117391点收市,深市以35319点收市,使得1998年股票市场的盘势格局得以最终定论,同1996和1997年的大起大落相比,1998年的市场显得有些平淡,全年的大部... 到1998年最末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沪市以117391点收市,深市以35319点收市,使得1998年股票市场的盘势格局得以最终定论,同1996和1997年的大起大落相比,1998年的市场显得有些平淡,全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箱体中运行(沪市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1998年 证券市场 股票市场 一级市场 二级市场 证券法 市场传导机制 政策调节杠杆
下载PDF
基于综合需求侧响应策略的园区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锦涛 杨苹 +1 位作者 陈滢 陆进威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228,共7页
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计及多类型能源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的综合需求侧响应策略能够解决传统工业园区能源利用效率低、电能紧缺等问题。文章以园区多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计及电力市场和碳交易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基于园区多能源系统模型,以... 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计及多类型能源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的综合需求侧响应策略能够解决传统工业园区能源利用效率低、电能紧缺等问题。文章以园区多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计及电力市场和碳交易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基于园区多能源系统模型,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设计了园区多能源系统综合需求侧响应策略,对深圳某园区进行了实例分析,并运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策略能够提高多能源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多能源系统 市场价格传导机制 综合需求侧响应 优化运行
下载PDF
消除农业信息不对称的政策选择
9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 2005年第6期29-29,共1页
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首先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没有建立起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农民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产品产量,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或压价竞争,使农产品供给短缺... 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首先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没有建立起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农民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产品产量,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或压价竞争,使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现象交替出现。一些农民还消极地采取逆向选择的办法,将大量的资源配置到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传统农副产品的生产上,这也是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难以得到有效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科技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项目不能在农村迅速推广,一些人趁机利用假农业科技信息、种植和养殖信息欺骗农民,甚至利用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害农民。第三是政策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农民对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了解,不会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生产 农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不对称现象 市场信息传导机制 科技含量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化:作用机理和实证检验 被引量:11
10
作者 韩立达 史敦友 张卫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6-190,共15页
技术创新是工业绿色化的重要动力,研究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化的影响,对推进中国工业绿色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化影响的作用机理归纳为直接作用机理、市场传导机制和路径依赖三大部分,基于2007-2016... 技术创新是工业绿色化的重要动力,研究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化的影响,对推进中国工业绿色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化影响的作用机理归纳为直接作用机理、市场传导机制和路径依赖三大部分,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将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化影响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①技术创新有利于工业绿色化;技术创新还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工业绿色化,但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则相反;市场开放形成的国际市场潜力促进工业绿色化,但国内市场潜力与之相反;上一期工业绿色化积累有利于本期工业绿色化。②技术溢出效应与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及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与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均有利于工业绿色化,但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对工业绿色化起抑制作用。③技术溢出效应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与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对工业绿色化影响及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对工业绿色化影响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④以技术研发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水平因子分别替代发明专利因子并作为技术研发创新的测度指标,实证结果仍具有一定稳健性。因此,为推进中国工业绿色化,一是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清洁型技术创新;二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降低制度对人力资本市场流动束缚,消除创新外溢与市场联动对工业绿色化影响的区域异质性;三是统筹内外市场联动发展,释放创新外溢与市场联动对工业绿色化的促进作用,并抑制国内外市场联动对工业绿色化的不利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工业绿色化 作用机理 路径依赖 市场传导机制
原文传递
宏观审慎和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探索
11
《金融市场研究》 2019年第3期24-24,共1页
编者导读:2008年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得到国际社会重视,其框架、范畴、内涵和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旨在强化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与此同时,各国央行货币政策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并随着全球金融经济环境的... 编者导读:2008年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得到国际社会重视,其框架、范畴、内涵和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旨在强化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与此同时,各国央行货币政策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并随着全球金融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宏观审慎监管 市场传导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