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市民感知的城市意象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1
作者 陈超 《科技广场》 2012年第10期230-234,共5页
城市规划与城市居民以及游客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好的规划可以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的实惠与方便。"十二五"规划出台以后,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有什么样的感知意象,与他们的想法有什么差别,有多大差别,本文结合《宜宾市城市总... 城市规划与城市居民以及游客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好的规划可以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的实惠与方便。"十二五"规划出台以后,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有什么样的感知意象,与他们的想法有什么差别,有多大差别,本文结合《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宜宾市近期建设规划》及宜宾市居民感知的城市意象与城市规划的相符度,浅析市民感知意象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感知 城市意象 宜宾城市规划
下载PDF
社会资本、市民化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期限选择
2
作者 叶子 钟涨宝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90,F0003,共11页
农户农地转出期限选择关乎流转市场发育的质量。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湖北、山东784户农地转出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市民化感知对农户农地转出期限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期... 农户农地转出期限选择关乎流转市场发育的质量。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湖北、山东784户农地转出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市民化感知对农户农地转出期限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期限选择,其中地域型社会资本水平越高,农户越倾向选择非固定或短期期限;脱域型社会资本水平越高,农户越倾向选择固定且长期期限;市民化感知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期限选择,即市民化感知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选择固定且长期期限;社会资本与市民化感知对农户农地转出期限选择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即市民化感知水平越高,地域型社会资本对农户农地转出期限选择的有效影响越弱,脱域型社会资本对农户农地转出期限选择的有效影响越强。因此,结合农户的认知水平和进城需求,提升市民化感知水平,培育提升农户脱域型社会资本水平,将有助于促进农地转出的长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市民感知 农地转出期限选择 双栏模型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园地域性设计研究综述
3
作者 王明洁 邓珺 向科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59-61,共3页
文章综述了大湾区科技园地域性设计的理论研究进展;基于科技园地域性设计实践分类标准,对案例的类型及特点进行梳理;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科技园的地域性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园 地域性设计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风险预期、市民化感知及农户认知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时鹏 余劲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87-1402,共16页
资金和土地问题是"后搬迁"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接续推进农户减贫面临的两个重要约束条件,而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风险预期、市民化感知及农户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路径... 资金和土地问题是"后搬迁"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接续推进农户减贫面临的两个重要约束条件,而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风险预期、市民化感知及农户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路径的理论框架,利用陕西省8县(区)1250份搬迁农户数据,采用混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并分析了安置模式、农户年龄和政策认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风险预期和市民化感知对退出行为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371和0.379,两者亦通过农户认知和退出意向的传导机制间接影响退出行为。(2)整体而言,宅基地退出行为受到农户认知的"自发性"、市民化感知的"政策协同性"和风险预期的"约束性"三重机制的影响。(3)分组结果显示:城镇化安置模式中,风险预期和市民化感知对退出行为的影响都更高;高龄组农户风险预期对行为态度和退出行为的约束性更强,而市民化感知的协同促进作用更低;政策认知会提高农户市民化感知对其退出行为的拉力,而降低风险预期的阻力。要实现宅基地顺利退出,在激活农户参与"自发性"的同时,通过升级农户市民化来提高搬迁对于宅基地退出的"协同性"拉动,同时通过就业扶持、优化搬迁前后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等降低风险预期对宅基地退出的"约束性"作用。应根据不同的安置模式、不同农户年龄采取更加差异化的政策,不断提高农户的政策认知水平,从而精准、高效地推动搬迁农户退出宅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易地扶贫搬迁 风险预期 市民感知 计划行为理论 混合结构方程模型 陕西省
原文传递
都市型绿道的感知与满意度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22
5
作者 梁明珠 刘志宏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8,共5页
珠三角"都市型绿道"的"绿色、生态、宜居、幸福"的理念改变着市民的出行方式和消费理念。绿道的建设及使用处于探索时期,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广州市为例研究市民对"都市型绿道&qu... 珠三角"都市型绿道"的"绿色、生态、宜居、幸福"的理念改变着市民的出行方式和消费理念。绿道的建设及使用处于探索时期,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广州市为例研究市民对"都市型绿道"的感知及满意度。利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绿道的12个观测变量中提炼出市民感知的5类主成份因子,再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这5类因子中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子,依次为生态景观、通达性和配套设施。通过分析发掘"都市型绿道"的优势因子与弱势因子,对绿道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型绿道 市民感知 满意度 幸福指数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ir Travel Decisions Based on Public Perception of Air Quality -A Case of Shanghai
6
作者 REN Chua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6年第5期34-36,共3页
Based on air quality perception, researching through field survey forms on Shanghai' s public travel decisions, article giv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a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survey data. The study found, differ... Based on air quality perception, researching through field survey forms on Shanghai' s public travel decisions, article giv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a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survey data. The study found, different identity, qualifications, age, background of Shanghai' s Public perception to air quality perform a universal character, and the rate of concerning for air pollution is relatively high, but to air pollution, they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its essence. Shanghai's public have a large usage of mobile devices, the way of concerns for air quality shows a "move concern" feature. There is a certain influence of air quality on public's travel decisions, on the condition that public often go out and show their concern on air quality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quality perception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ravel deci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