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江南的市镇人口——以吴兴县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游欢孙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本文以吴兴县为例,对传统方志与其它文献中乌青、南浔、双林等市镇所谓的"烟火万家"的描述,以及近代以来这些大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进行了仔细的辨析与对照。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清代苏州、湖州、嘉兴三府在1950年代初期的市镇... 本文以吴兴县为例,对传统方志与其它文献中乌青、南浔、双林等市镇所谓的"烟火万家"的描述,以及近代以来这些大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进行了仔细的辨析与对照。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清代苏州、湖州、嘉兴三府在1950年代初期的市镇与城镇数量的反差和人口的城镇化比率,作了细致的分析。文章认为,"烟火万家"的说法,只是一种一般性的文字描述,抑或是指市镇与周边乡村的人口总数,而并非单指市镇的镇区人口。清末民国地方自治时期的"市镇",实际上多系自治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单位,这样的"市镇"人口,只是一种自治人口,而不是真正的市镇人口。明清江南市镇数量上的广泛性成长,与单个市镇的集约性成长之间,有着巨大的反差,而这种广泛性的成长,对江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助益相当有限,不宜作过高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镇人口 人口城镇化 广泛性成长 集约性成长
下载PDF
明清江南市镇人口考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忠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89-96,共8页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作为我国城乡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市镇人口数目的增长极力迅速,同时,江南市镇人口构成的变动也十分显著,几此都直接促进了明清江南地区城市化趋势的演进及其让会经济结构的演变。市镇人口作为市镇社会...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作为我国城乡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市镇人口数目的增长极力迅速,同时,江南市镇人口构成的变动也十分显著,几此都直接促进了明清江南地区城市化趋势的演进及其让会经济结构的演变。市镇人口作为市镇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在明清两代基本上保持着持续增加,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在此期间,江南市镇人口虽因战乱影响,以致人口数逭几度下降,但都为时不久,很快便趋回升,甚至还在战乱之前的人口基数之上获得了进一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镇人口 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 社会经济 城市化趋势 人口构成 江南市镇 经济结构
下载PDF
市镇设置标准及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放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7,共6页
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与中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等行政因素对中国城市化水平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高估的现象,表现在城镇人口中农业... 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与中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等行政因素对中国城市化水平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高估的现象,表现在城镇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重过高和城镇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较高。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提高城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的比重,改善城镇人口的就业结构,同时制定客观、合理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真正反映中国城市化的实际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市镇设置标准 市镇人口统计口径
下载PDF
南宋浙西地区市镇类型及人口规模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锡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南宋时期的浙西是对两浙西路的简称,是当时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带,也是市镇十分活跃的区域,市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超大型镇市往往多达数千户,大规模镇市大多在千户左右,中等镇市多在数百户左右,小型镇市大致在百余户左右;草市的... 南宋时期的浙西是对两浙西路的简称,是当时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带,也是市镇十分活跃的区域,市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超大型镇市往往多达数千户,大规模镇市大多在千户左右,中等镇市多在数百户左右,小型镇市大致在百余户左右;草市的人口数量差距明显,有的达到近千户,乃至数千户,有的仅数十户,甚至几户。可以估算:南宋中期前后,浙西地区的市镇人口总量已有近9万户,逐渐呈现出类似经济都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浙西地区 市镇类型 市镇人口
下载PDF
南宋太湖流域市镇的人口规模与居民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国灿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96-100,共5页
南宋时期 ,太湖流域市镇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镇级中心地大致可分为上千户至数千户、数百户、百余户三个等级 ;草市大致可分为千户以上、数百户至百余户、数十户、几户至十几户四个等级。市镇居民的社会结构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 ,... 南宋时期 ,太湖流域市镇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镇级中心地大致可分为上千户至数千户、数百户、百余户三个等级 ;草市大致可分为千户以上、数百户至百余户、数十户、几户至十几户四个等级。市镇居民的社会结构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 ,包括了工商业人员、佣工和苦力、官僚贵族和士人、地主和农民、军事人员、技艺之人、宗教人员、无业游民等 ,由此构成了不同的社会等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太湖流域 市镇人口 居民结构
下载PDF
近代上海周边地区的市镇人口——以宝山、嘉定为例
6
作者 游欢孙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56,共8页
文章对民国前期宝山、嘉定的市镇经济与市镇人口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民国前期宝山的城乡人口结构已经向近代类型转变,而嘉定的市镇人口职业构成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格局,两者的差异说明,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能... 文章对民国前期宝山、嘉定的市镇经济与市镇人口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民国前期宝山的城乡人口结构已经向近代类型转变,而嘉定的市镇人口职业构成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格局,两者的差异说明,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能量聚集过程,在城市本身商业机能获得充足发展以前,其对周边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市镇人口 城市经济 农村人口 城镇化
原文传递
清中叶以来的江南市镇人口——以吴江县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游欢孙 曹树基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市镇周边乡村农民以兼业的方式部分或暂时实现由农民向手工业工人的转化,其实质是江南的“乡村工业化”而非“人口城市化”。没有现代工业支持的江南市镇,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所能容纳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因而对整个人口城镇化水... 市镇周边乡村农民以兼业的方式部分或暂时实现由农民向手工业工人的转化,其实质是江南的“乡村工业化”而非“人口城市化”。没有现代工业支持的江南市镇,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所能容纳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因而对整个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市镇人口 乡村工业化 人口城市化
原文传递
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倪嘉 《决策探索》 2011年第4期42-43,共2页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就业人口比重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转换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就业人口比重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转换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率 世界发达国家 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 非农业 转换过程 市镇人口
下载PDF
The Dual Model for Tourism Resource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9
作者 Sun Kun Min Qingwen Cheng Shengkui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年第1期78-84,共7页
For natural resource science, resource productivity studying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But researches on tourism resource productivity are limi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 on tourism resource productivi... For natural resource science, resource productivity studying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But researches on tourism resource productivity are limi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 on tourism resource productivity is the potential market scale of tourist locations, and second most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is the resource endowment. Regional urban population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egion tourist numbers, being the decisive factor of region potential tour market scal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dual model should be adopted: on one hand to enhance tour spot attractiveness, on the other hand to cultivate the potential market by improving urbanization level and other means. In the sit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fever spreading, the dual model for improving tourism productivity helps to avoid the "Great Leap Forward" which means that too rapid tourism construction divorces from actual market dem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m resource productivity the dual model potential market scale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market cultivation
下载PDF
湘江两岸笑满仓
10
《农产品市场》 2007年第38期26-29,共4页
湖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湘南的道县玉蟾岩出土的4粒稻谷,表明早在1万多年前,人类的先祖便在这里躬耕生活。从湘北的澧县城头山原始社会古城址的发现,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由5千多年向前延伸到约8千年。湖南现辖14个市州、122个县... 湖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湘南的道县玉蟾岩出土的4粒稻谷,表明早在1万多年前,人类的先祖便在这里躬耕生活。从湘北的澧县城头山原始社会古城址的发现,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由5千多年向前延伸到约8千年。湖南现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2362个乡(镇)。至2002年底,全省人口总数6628.5万人,其中市镇人口2121.12万人,乡村人口14507.38万人。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 湘江 人口总数 原始社会 中华民族 市镇人口 土地面积 玉蟾岩
原文传递
Semi-urbanization and evolving pattern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nsights from the 2000 to 2010 national censuses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祥 曹广忠 +1 位作者 刘涛 刘汉初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11期1626-1642,共17页
Based on the prefecture-level data of the 2000 and 2010 national censuses,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China's semi-urbanization i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stages of urbanization are re-examined by considering se... Based on the prefecture-level data of the 2000 and 2010 national censuses,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China's semi-urbanization i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stages of urbanization are re-examined by considering semi-urbanization. Nine types of urban development are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semi-urba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nd China's urbanization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namely, high incoordination, incoordination, low coordination, coordination, and high coordin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semi-urbanization rate varies significantly from one area to another; its order in 2010 from the highest to the lowest value was as follows: east, middle, west, and northeast. Urbanization and semi-urbanization rates in inland cities increase much faster than those in coastal cities. In addition, semi-urbanization displays a spatial pattern similar to that of urbanization across China, with the sole excep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Through a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semi-urbanization is determined to be increasing. High-value concentration areas are expanding in the coastal east, whereas low-value concentration areas are growing in the northeast. Lastly,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model suggests a weakening trend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semi-urbanization over the studied decade. Semi-urbanization can be viewed as a special production of China's hukou system, which restricts the permanent settlement of migrants in cities. As such, China's semi-urbanization trend is expected to exhibit a reversed U-shaped pattern as urbanization and citizenization devel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spatial evolution hukou CENSUS China
原文传递
Shoring Up Urbanization With a Dose of Development
12
作者 Tan Haojun 《Beijing Review》 2017年第8期38-39,共2页
The State Council recently issued The National Territorial Plan(2016-30),which states that at present,China focuses more on the speed of urbanization rather than its quality.As a case in point,the total area built f... The State Council recently issued The National Territorial Plan(2016-30),which states that at present,China focuses more on the speed of urbanization rather than its quality.As a case in point,the total area built for urbanization purposes increased by 113percent from 2000 to 2015—almost double the 59-percent growth rate seen in urban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issued attracting expanding carrying qualified inadequate attractive sustainable attemp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