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MGE-PCR技术研究锥虫亚属种间与亚种间的分子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凤军 郑嘉瑜 +1 位作者 贾万忠 伦照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7-282,共6页
目的分析锥虫亚属布氏锥虫、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3个种以及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冈比亚亚种、罗得西亚3个亚种间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关系。方法利用移动遗传因子(MGE)-PCR技术对26个锥虫虫株基因组进行扩增,同时利用邻位相连(NJ)法对扩增... 目的分析锥虫亚属布氏锥虫、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3个种以及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冈比亚亚种、罗得西亚3个亚种间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关系。方法利用移动遗传因子(MGE)-PCR技术对26个锥虫虫株基因组进行扩增,同时利用邻位相连(NJ)法对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锥虫亚属的种间及亚种间的遗传差异明显,遗传距离在0到100%间均有分布(平均遗传距离为41.2%);布氏锥虫种内遗传变异度最大,遗传相似系数只有41.15%,伊氏锥虫和布氏锥虫的同源性最高,相似系数为62.94%;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和罗得西亚亚种明显高于冈比亚亚种的遗传变异程度。结论锥虫亚属的种及亚种间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中国与南美洲的伊氏锥虫及中国与南美的马媾疫锥虫均应为同一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虫亚属 伊氏锥虫 马媾疫锥虫 布氏锥虫指名亚种 布氏锥虫罗得西亚亚种 布氏锥虫冈比亚亚种 移动遗传因子-PCR 聚类分析
下载PDF
1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的病原学鉴定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懿 黄韦华 +7 位作者 牛紫光 王慧 郭杰 胡晓霞 俞靖龙 周道银 翁亚丽 邓安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对1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与病原体鉴定。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发病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集血样、脑脊液,瑞氏-吉氏染色涂片后镜检。用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表达位点相关基因(ESAG)、布氏锥虫冈比亚亚种(T.b.... 目的对1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与病原体鉴定。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发病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集血样、脑脊液,瑞氏-吉氏染色涂片后镜检。用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表达位点相关基因(ESAG)、布氏锥虫冈比亚亚种(T.b.gambiense)特异性糖蛋白(TgsGP)和18S rRNA(M18S-Ⅱ-Tb)基因、布氏锥虫罗得西亚种(T.b.rhodesiense)特异性血清抗性相关(SR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扩增患者血样基因组DNA。另进行血常规、脑脊液常规、血生化、血免疫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双下肢无力伴浅表淋巴结肿大4月余,入院时嗜睡,偶有情绪异常,伴贫血(血红蛋白85 g/L)、电解质紊乱(钠124 mmol/L、氯87 mmol/L)、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球蛋白63 g/L)等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示,患者有非洲加蓬共和国务工史,期间有数次昆虫叮咬史。患者外周血镜检查见锥虫鞭毛体。PCR扩增结果示,ESAG、TgsGP和M18S-Ⅱ-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286、308、150 bp的条带。结论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流行病学史、病原学和PCR检测结果,确诊为布氏冈比亚锥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锥虫冈比亚亚种 感染 诊断 输入性病例
原文传递
非洲锥虫病
3
作者 单留 《集邮博览》 2009年第8期66-67,共2页
有史以来,在非洲就有一种昏睡病。第一个昏睡病的病例,是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14世纪时记载下来的。当时他去访问一个部落,该部落的首领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两年之后就死掉了。后来整个部落的人也都因昏睡病而死去。
关键词 昏睡病 非洲锥虫 采采蝇 布氏冈比亚锥虫 病原体 内科医生 纪念邮票 部落 利文斯通 淋巴结肿大
原文传递
2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的随访预后研究
4
作者 李元元 陈小玲 +3 位作者 刘青 王新宇 陈木新 刘琴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对2例罕见的输入性非洲锥虫病(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HAT)病例治疗后进行随访研究,评判治疗效果,从而为输入性锥虫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例输入性罗德西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完成后第1、3、11、25个月以及1例输入性... 目的对2例罕见的输入性非洲锥虫病(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HAT)病例治疗后进行随访研究,评判治疗效果,从而为输入性锥虫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例输入性罗德西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完成后第1、3、11、25个月以及1例输入性冈比亚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完成后第1、3、8、12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和血液中锥鞭毛体,比较治疗时、治疗后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根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治疗效果和预后评判。结果罗德西亚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后第1、3、11、25个月,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1、4、2个/μL;冈比亚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后第1、3、8、12个月,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6、4、3个/μL。2例病例在随访中均未在脑脊液和血液中查见锥鞭毛体。结论经过规范治疗,2例输入性锥虫病病例恢复良好,没有复发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锥虫 布氏锥虫罗德西亚种 布氏锥虫冈比亚亚种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