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方案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岩 柳永明 +4 位作者 温发延 刘贝 李依奇 杨引君 陈耀龙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腰椎是布氏杆菌最易累及的脊柱椎体节段,椎体病灶未及时发现或得不到有效控制,将造成严重椎体破坏、脊柱后凸畸形,以及神经损伤。抗菌类药物治疗无效时,外科手术为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病变椎体破坏程度及脓肿生长位置... 腰椎是布氏杆菌最易累及的脊柱椎体节段,椎体病灶未及时发现或得不到有效控制,将造成严重椎体破坏、脊柱后凸畸形,以及神经损伤。抗菌类药物治疗无效时,外科手术为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病变椎体破坏程度及脓肿生长位置等存在差异,手术入路亦有所不同,手术方式及内固定节段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选择。本文对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术前、术后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和内固定节段进行探讨,以期为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手术入路 微创手术 综述
下载PDF
UBE-LIF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贝 柳永明 +5 位作者 赵建栋 杨引君 李依奇 温发延 李岩 李振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F0003,共8页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UBE-LIF组(n=15)和开放组(n=17)。记录并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病理HE染色;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影像学方法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LL)和椎间隙高度(DH),并采用Suk分级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前ESR和CRP水平、术前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术前LL和DH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01);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氏杆菌病改变。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两组在术后1周差异较为明显:UBE-LIF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1),两组CRP均较术前升高且UBE-LIF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1),两组ESR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VAS、JOA评分和ODI指数、CRP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UBE-LIF组椎间植骨总体融合率为93.3%,开放组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884);两组LL和D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BS均安全有效;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UBE-LIF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出血量少、术后早期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LBS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UBE UBE-LIF(ULI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单侧双通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例1例
3
作者 张媛婧 樊碧发 +1 位作者 杨阳 王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6-798,共3页
腰背痛病人是疼痛科门诊的主要就诊人群之一,而引起腰背痛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包括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急性损伤,椎体滑脱、腰肌劳损等慢性损伤,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炎症病变、肿瘤等。临床上需要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 腰背痛病人是疼痛科门诊的主要就诊人群之一,而引起腰背痛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包括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急性损伤,椎体滑脱、腰肌劳损等慢性损伤,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炎症病变、肿瘤等。临床上需要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判断。我科收治的1例腰痛查因病例于此分享讨论,旨在总结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相应的诊疗思路与病例特点,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痛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损伤 诊疗思路 病例特点 炎症病变 疼痛科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胜杰 牛宁奎 +4 位作者 施建党 张俊 王鹏 丁惠强 王自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TLIF手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TLIF手术(A组)和单纯后路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椎间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术(B组)...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TLIF手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TLIF手术(A组)和单纯后路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椎间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术(B组)治疗的28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椎Cobb角、植骨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18~27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4.60±59.19)min、术中出血量(346.00±108.90)mL及并发症(1例)显著减少;术后患者下地时间(3.36±1.11)d、住院天数(17.36±4.19)d及病程(13.16±3.94)个月明显缩短,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ODI、ESR、CRP、Cobb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规范抗布氏杆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TLIF手术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易操作、出血少、术后下地时间早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TLIF手术 前后联合 腰椎
下载PDF
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培楠 杨新明 +3 位作者 贾永利 张振梁 孟宪勇 庞永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98-1901,190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将手术的150例B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组1为对照组,不给予TXA;组2切口内局部应用TXA;组3术前30 min静滴TXA,同时切口内局部应用TXA。比较3...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将手术的150例B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组1为对照组,不给予TXA;组2切口内局部应用TXA;组3术前30 min静滴TXA,同时切口内局部应用TXA。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红细胞丢失量、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2与组3术中失血量、术后24、48 h的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红细胞丢失量、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均小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TXA能显著降低BS患者围手术期失血,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围手术期 失血
下载PDF
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会峰 项良碧 +2 位作者 于海龙 王琪 刘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索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例脊柱结核与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RI扫描,对比分析其MRI表现... 目的探索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例脊柱结核与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RI扫描,对比分析其MRI表现差异。结果脊椎结核椎体破坏严重,常伴有明显的后凸畸形和多节段椎旁脓肿,甚至邻近器官结核。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椎体破坏较轻,脓肿局限,一般只波及邻近椎体。结论根据典型的MRI的表现差异,可以区分典型的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磁共振
下载PDF
MRI鉴别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早期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探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向旭 张晓亚 +2 位作者 尤国庆 吕国义 李建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6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鉴别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早期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28例早期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鉴别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早期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28例早期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共累及椎体69个,其中胸椎22个(31.88%)、腰椎47个(68.21%);28例化脓性脊柱炎共累及椎体63个,其中胸椎14个(22.22%)、腰椎38个(60.32%);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骨质破坏区在T1WI上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以不均匀较高信号为主,28例化脓性脊柱炎骨质破坏区在T1WI上以广泛融合的低信号为主、T2WI上以强度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多见;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无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破坏,28例化脓性脊柱炎多有不同程度的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破坏;32例布氏杆菌脊柱炎6例出现脊柱小关节炎、3例出现前纵韧带钙化,28例化脓性脊柱炎均未出现脊柱小关节炎以及韧带钙化改变。结论 MRI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早期化脓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化脓脊柱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被引量:4
8
作者 贺欣 张嘉男 +6 位作者 刘继军 王文涛 孟羿彬 黄云飞 王欣文 吴起宁 郝定均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6例,男10例,女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66岁,平均(40.6±15.0)岁。病灶累及椎体数目均为单节段。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腰背部局部疼痛,其中13例术前存在持续发热。终末随访时行标准布氏杆菌凝集法、X线及CT检查,评估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治愈及融合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00~140 min,平均(122±15)min;术中出血量300~650mL,平均(482±118)mL。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的病例。13例术前存在持续发热的患者,术后10d均未再出现明显发热。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随访(18.6±5.7)个月。术后10d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平均(6.60±0.89)分改善至(2.40±0.63)分,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1.70±0.3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7±4)分改善为终末随访时(12±5)分。末次随访未见布氏杆菌原位复发且所有患者植骨均成功融合。结论对于单节段受累的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单纯后路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应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较小的创伤加快疾病的恢复、重建病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后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何剑南 姚猛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有似"流感"样的全身症状,同时伴有脊柱的专科表现,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及细菌培养,影像学可辅助诊断但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药物治疗具有...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有似"流感"样的全身症状,同时伴有脊柱的专科表现,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及细菌培养,影像学可辅助诊断但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治疗则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诊断 治疗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诊断 被引量:4
10
作者 宫敬 白莉 吕卓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2期115-117,共3页
目的讨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特征,从而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认知。方法搜集2012年3月-2014年9月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CT、MRI资料分析并回顾文献。结果 10例病变位于腰椎,2例位于胸椎。12例中病变椎体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病... 目的讨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特征,从而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认知。方法搜集2012年3月-2014年9月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CT、MRI资料分析并回顾文献。结果 10例病变位于腰椎,2例位于胸椎。12例中病变椎体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病灶周围骨质增生硬化,病变均为多个椎体受累,受累椎体骨质密度不均匀增高。其中3处相邻椎间隙变窄。1例病变椎体周围可见软组织密度,推挤相邻腰大肌。MR上,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低信号或混杂信号,受累椎间盘呈低信号改变,骨质硬化处信号减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以下腰椎感染常见,受累椎体多伴有明显骨质增生。结论在螺旋CT及MR图像上,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具有特异的影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近中期随访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培楠 杨新明 薛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80)和联合组(n=76)。实验组给予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80)和联合组(n=76)。实验组给予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联合组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少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36个月后两组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但同一时点两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36个月后两组治疗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病灶复发,横突间植骨均愈合且钉棒系统固定良好。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疗效明显,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创伤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病灶清除 横突间植骨 钉棒系统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新明 贾永利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677-682,共6页
背景:随着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发病率逐渐增高,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采取手术干预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提高手术治愈率、防范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发生是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布氏杆菌性... 背景:随着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发病率逐渐增高,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采取手术干预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提高手术治愈率、防范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发生是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9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患者与术后未复发的2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病灶是否彻底、手术前后是否接受了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合并脊柱外布病情况、术前是否患有其他内科疾病、术后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与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自身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手术前及手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手术后病灶部位未严格制动与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改善营养状况、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术中清除彻底病灶、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是预防和减少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手术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值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永利 杨新明 +2 位作者 张培楠 孟宪勇 胡长波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脊柱炎组),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脊柱炎组),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例,血清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IL-17、IL-23、IL-6水平;分析影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脊柱炎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前血清IL-17、IL-6、IL-23水平均升高(t/P=5.711/0.000、45.567/0.000、58.709/0.000、17.221/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34.024/0.000、8.991/0.000、5.948/0.000);与未复发亚组比较,复发亚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后血清IL-17、IL-6、IL-23水平升高(t/P=5.509/0.000、37.286/0.000、46.074/0.000、18.982/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15.960/0.000、3.450/0.001、2.712/0.000)。术后Th1、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6、IL-23、IL-2、IFN-γ均是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95%CI)=2.375(1.657~3.405)、2.454(1.737~3.472)、2.273(1.661~3.109)、2.219(1.619~3.043)、2.278(1.684~3.082)、2.261(1.546~3.308)、2.337(1.624~3.364)]。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升高、Th1细胞比例降低,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恢复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布氏杆菌性 复发 TH1细胞 Th17细胞 外周血 相关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晶 张继军 张建 《新疆医学》 201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旨在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55例脊柱结核患者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布氏杆茼性脊柱炎患者共67个椎体受累,多发...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旨在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55例脊柱结核患者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布氏杆茼性脊柱炎患者共67个椎体受累,多发生于腰椎,胸椎次之,受累椎体骨质破坏较轻,塌陷畸形较少(12/32),致后凸畸形较少(5/32),椎体周边常伴有明显增生硬化(20/32),椎旁脓肿较轻范围小(11/32),椎间盘破坏较轻,椎间隙狭窄较少(10/32),很少发生死骨或钙化;55例脊柱结核患者共120个椎体受累,好发于胸腰段椎体,骨质破坏明显,易致塌陷畸形(40/55)、脊柱后凸畸形(23/55),椎间盘破坏及椎间隙狭窄明显(33/55),常伴有死骨及钙化形成(14/55),椎旁脓肿常见且范围较广(29/55);布氏杆茼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在病变椎体分布及椎旁脓肿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塌陷畸形,椎间盘破坏及狭窄,死骨或钙化形成,椎体增生硬化,后凸畸形这几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观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MRI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脊柱结核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TLIF术式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人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伟明 郭有为 +2 位作者 徐帅 恩和吉日嘎拉 刘斌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561-564,57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后路内固定+一期经腰椎间孔病椎间病灶清除(thoracolumbar single segment of brucella spondylitis pedicle screw fixation,TLIF)与经典的前后联合手术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人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5...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后路内固定+一期经腰椎间孔病椎间病灶清除(thoracolumbar single segment of brucella spondylitis pedicle screw fixation,TLIF)与经典的前后联合手术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人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5-01~2017-12收治的93例布病性脊柱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对两组病人的基础数据、临床指标、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植骨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础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的ODI、VAS、CRP、ESR及Cobb角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的ODI、VAS、CRP、ESR及Cobb角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25.0%)(χ^2=7.674,P<0.01)。结论:TLIF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人的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性较好,更有利于病人术后身体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I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前后联合 临床疗效 安全
下载PDF
MRI在不同临床分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中的表现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景赟杭 刘青 +3 位作者 贾燕龙 文铁 闫军 闫苗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2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在不同临床分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中的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32例BS患者的临床及MRI图像资料,观察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MRI表现。结果9例急性期病例表现为...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在不同临床分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中的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32例BS患者的临床及MRI图像资料,观察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MRI表现。结果9例急性期病例表现为椎体、部分椎间盘、椎旁及背部软组织不同程度的T1WI低信号、T2WI高或混杂信号,无骨质破坏,无椎间隙狭窄。14例亚急性期病例椎体与部分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在T1WI及T2WI表现为不均匀信号,10例椎体骨质破坏并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1例椎间隙轻度狭窄,3例椎管内脓肿。9例慢性期病例表现为椎体与椎间盘T1WI呈等、低或混杂信号,T2WI椎体呈混杂信号,9例均无骨质破坏,1例椎间隙轻度狭窄,椎旁及腰背部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RI在不同临床分期的BS患者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磁共振成像 椎间隙
下载PDF
3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江 陆江 +2 位作者 姜飞 刘波 毛丰刚 《新疆医学》 2016年第12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通过对3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化验结果明确诊断,并给予联合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疗效,提高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认识水平。方法对3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X线、CT片及MRI片等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流行病接触史及化验结果,通... 目的通过对3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化验结果明确诊断,并给予联合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疗效,提高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认识水平。方法对3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X线、CT片及MRI片等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流行病接触史及化验结果,通过联合药物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以及化验水平,确定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其中30例行多西环素片、利福平胶囊、左氧氟沙星联合药物治疗,5例行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本组治疗结束后症状完全消失者19例,治愈率54.28%(19/35例),好转率45.72%(16/35例),化验血常规、血沉、肝功等恢复正常,手术病例植骨处已骨性融合。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诊断应根据病史、化验检查及影像资料,结合流行学接触史,尽早明确诊断,采用联合药物治疗,辅以外科治疗,并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RI检查鉴别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患者研究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彦荣 《内科》 2021年第2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鉴别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或脊柱结核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I检查与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鉴别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或脊柱结核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I检查与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检查鉴别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柱结核的符合率;对MRI检查诊断和病理检查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或脊柱结核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总结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及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MRI检查鉴别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或脊柱结核的符合率为96.3%;MRI检查诊断和病理检查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或脊柱结核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25)。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椎体水肿范围扩大,T1WI呈不均匀减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增高信号,SPAIR呈均匀高信号;椎体边缘可见多发小病灶,病灶呈条状长T1、等/长T2信号,SPAIR信号略高,相邻椎体终板信号显著;椎间隙轻度狭窄,椎间盘轻度破坏,T2WI及SPAIR序列呈高信号;椎旁可见多处脓肿,T2WI序列可见多发小点状高信号;椎体增生,前缘变尖呈鸟嘴状。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椎体呈楔形改变,骨质损坏严重,T1WI呈片状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椎间隙可见严重狭窄或消失,椎间盘损坏严重,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混杂高信号,椎体损坏分界不清晰;椎旁脓肿范围大且伴有流注。结论MRI检查鉴别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柱结核的准确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患者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脊柱结核 磁共振成像(MRI)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脊柱结核和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血常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建 李勇爱 +4 位作者 王立楠 王辉 林剑文 师志云 牛宁奎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0年第6期29-33,共5页
目的:比较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血常规常用参数的差异.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总医院脊柱骨科2013年1月~2019年1月经病原学检查或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病患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结核组与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血... 目的:比较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血常规常用参数的差异.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总医院脊柱骨科2013年1月~2019年1月经病原学检查或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病患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结核组与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相对值(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淋巴细胞相对值(LYM%)、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值(EOS%)、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差异.结果:结核组NEUT%、EOS%、PLT较布病组高,LYM%、LYM#较布病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组后:结核组男性RBC、HGB、NEUT%、EOS%较布病组高,LYM%、LYM#较布病组低(P<0.05);结核组女性NEUT%、EOS%较布病组高,LYM%、LYM#较布病组低(P<0.05).按年龄分组后:年龄<40岁,结核组相比布病组NEUT%高而LYM%低(P<0.05);年龄40~59岁,结核组相比布病组NEUT%、EOS%、EOS#高而LYM%、LYM#低(P<0.05);年龄≥60岁,结核组相比布病组NEUT%高,而LYM%、LYM#低(P<0.05).结论:①脊柱结核和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血常规某些参数存在差异,可能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②脊柱结核较布氏杆菌脊柱炎血常规NEUT%高、LYM%低,且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血常规
下载PDF
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高博 曹参 +5 位作者 王政 任强 曹旭阳 翟金帅 张隆 李西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4期161-162,共2页
患者,男性,67岁,主因腰部、右臀部及右大腿疼痛1个月,加重20 d入院。入院前无发热、多汗、乏力等现象。查体可见L_3椎体上下水平有明显压痛、叩击痛,腰椎活动度中度受限。双下肢运动、感觉无明显异常。入院查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 患者,男性,67岁,主因腰部、右臀部及右大腿疼痛1个月,加重20 d入院。入院前无发热、多汗、乏力等现象。查体可见L_3椎体上下水平有明显压痛、叩击痛,腰椎活动度中度受限。双下肢运动、感觉无明显异常。入院查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可见:L_(2~3)椎体略后移,L_(1~5)椎体边缘骨质变尖,附件骨质结构未见异常,各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腰椎CT可见:L_2椎体后下缘弧形低密度影且局部骨皮质不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影像学 实验室检查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