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洛芬混悬滴剂抑菌剂剂量筛选与抑菌效力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夏哲林 周彬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布洛芬混悬滴剂的抑菌剂剂量。方法用不同配比浓度的抑菌剂对布洛芬混悬滴剂的抑菌效果考察,筛选出适宜的抑菌剂加入量,根据抑菌效力评价标准评价不同浓度抑菌剂的抑菌效力。结果 0.4%的苯甲酸钠对微生物生长繁殖有良好... 目的筛选适用于布洛芬混悬滴剂的抑菌剂剂量。方法用不同配比浓度的抑菌剂对布洛芬混悬滴剂的抑菌效果考察,筛选出适宜的抑菌剂加入量,根据抑菌效力评价标准评价不同浓度抑菌剂的抑菌效力。结果 0.4%的苯甲酸钠对微生物生长繁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为最低有效剂量。结论 0.4%的苯甲酸钠可以作为布洛芬混悬滴剂的抑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混悬滴剂 剂量筛选 抑菌效力 苯甲酸钠
下载PDF
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柴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接受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布洛芬混... 目的探讨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接受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的42例患儿纳入常规西医组,接受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布洛芬混悬滴剂联合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的45例患儿纳入中西结合组。比较两组疗效、止涕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7.78%,常规西医组为80.95%,中西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西医组(P<0.05);与常规西医组比较,中西结合组止涕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较短,治疗后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较低(P<0.05)。结论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柴桂退热颗粒 利巴韦林注射液 布洛芬混悬滴剂
下载PDF
布洛芬混悬滴剂联合羚羊角颗粒治疗小儿感染性高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迪进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5期121-122,共2页
目的对布洛芬混悬滴剂联合羚羊角颗粒治疗小儿感染性高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2月小儿感染性高热患儿48例随机分两组。单纯用药组采用单纯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滴剂联合羚羊角颗粒治疗。... 目的对布洛芬混悬滴剂联合羚羊角颗粒治疗小儿感染性高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2月小儿感染性高热患儿48例随机分两组。单纯用药组采用单纯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滴剂联合羚羊角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感染性高热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出现率;入院时和用药后4 h患儿腋下体温的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患儿感染性高热治疗效果高于单纯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和单纯用药组相似,均在停药后8 h内消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两组腋下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4 h联合用药组腋下体温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滴剂联合羚羊角颗粒治疗小儿感染性高热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腋下体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混悬滴剂 羚羊角颗粒 小儿感染性高热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新生儿长期发热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袁其烽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0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对长期发热的新生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重庆市城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长期发热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A组和B组。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对A组39例患... 目的:研究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对长期发热的新生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重庆市城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长期发热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A组和B组。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对A组39例患儿进行治疗,用吲哚美辛栓对B组39例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后30 min、1 h、2 h、4 h及8 h,A组患儿的体温均低于B组患儿,P<0.05。经治疗,与B组患儿相比,A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较低,其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长均较短,P<0.05。与B组患儿相比,A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对长期发热的新生儿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可快速降低其体温,促使其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混悬滴剂 吲哚美辛栓 新生儿 长期发热
下载PDF
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向红 郭子宽 +3 位作者 林国荣 谢洪 何向阳 孙翠薇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联合布洛芬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组、布洛芬加栀桃泥组、单纯栀桃泥组3组各47例。3组患儿的对症处理相同,布洛芬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滴剂口服;栀桃泥组... 目的:观察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联合布洛芬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组、布洛芬加栀桃泥组、单纯栀桃泥组3组各47例。3组患儿的对症处理相同,布洛芬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滴剂口服;栀桃泥组给予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布洛芬加栀桃泥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滴剂口服及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均治疗观察3天。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干扰素(IFN-α)水平,观察用药期间体温变化及有无惊厥发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退热疗效总有效率布洛芬组为76.6%,布洛芬加栀桃泥组为91.5%,栀桃泥组为72.3%,3组两两比较,布洛芬加栀桃泥组总有效率高于布洛芬组及栀桃泥组(P<0.05);布洛芬组与栀桃泥组疗效相当(P>0.05)。预防惊厥有效率布洛芬组为68.1%,布洛芬加栀桃泥组为87.2%,单纯栀桃泥组为74.5%,3组两两比较,布洛芬加栀桃泥组预防惊厥有效率高于布洛芬组(P<0.05);栀桃泥组预防惊厥有效率与布洛芬组、布洛芬加栀桃泥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布洛芬加栀桃泥组IL-1β、IFN-α水平下降最显著,与布洛芬组、栀桃泥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栀桃泥组IL-1β、IFN-α水平降低次之,与布洛芬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联合布洛芬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疗效确切,其退热和抗惊厥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血清IL-1β、IFN-α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布洛芬混悬滴剂 栀子桃仁泥 贴敷疗法 涌泉穴 IL-1β IFN-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