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析“后哈利·波特时代”布鲁姆斯伯里出版集团的发展战略 |
陈凤兰
姜婷婷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2020 |
0 |
|
2
|
文学社团与公共领域——京派文人集团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比较研究 |
文学武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3
|
个体·阶级·艺术: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文明观 |
郝琳
|
《社科纵横》
|
2022 |
0 |
|
4
|
维多利亚时代对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文学史影响 |
刘乐
|
《教育界(高等教育)》
|
2017 |
1
|
|
5
|
凌叔华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文化遇合——以《古韵》为考察中心 |
倪婷婷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6
|
走向多元与整合:《布鲁姆斯伯里当代医学哲学指南》评介 |
左晓丹
张新军
|
《医学与哲学》
|
2019 |
1
|
|
7
|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与战争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刘旭娜
|
《教育界(教师培训)》
|
2018 |
0 |
|
8
|
文化的彩虹之桥——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和京派文学的跨文化交流 |
文学武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9
|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探析 |
刘学谦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0
|
伍尔夫小说艺术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精神气质探源 |
张宁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1
|
智性的激荡——记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 |
朱爱琴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2
|
艺术理念的对话——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对伍尔夫小说创作形式观的影响 |
侯郅玥
|
《文教资料》
|
2014 |
0 |
|
13
|
新月派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文化互渗——从凌叔华与朱利安·贝尔的合译谈起 |
李立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
2021 |
0 |
|
14
|
从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到新月派:民国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态建构 |
俞晓霞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5
|
京派文人集团和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比较——以社团的精英化构成和沙龙为中心 |
文学武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6
|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 |
郝琳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叶君健与布鲁姆斯伯里集团交游考 |
俞晓霞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8
|
文学社团与公共领域——京派文人集团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比较研究 |
文学武
|
《社会科学文摘》
|
2019 |
0 |
|
19
|
“布鲁姆斯伯里”元素与伍尔夫的“双性同体” |
杨莉馨
王苇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0
|
伍尔夫对布鲁姆斯伯里圈文艺观的接受与超越 |
邱高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