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中药学专业“院校+师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1
作者 宋芸 杨怡君 武卫红 《教师》 2024年第21期123-125,共3页
我国中医药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师承。如今,中医药教育逐步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而仅仅依靠师承的方式很难满足中医药人才需求,因此,有必要探讨师承与现... 我国中医药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师承。如今,中医药教育逐步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而仅仅依靠师承的方式很难满足中医药人才需求,因此,有必要探讨师承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中医药人才的规模化、高效率培养。为此,文章对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构建“院校+师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药学专业“院校+师承”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院校+师承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关于“师承+院校”对中药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万全 邓亚羚 +6 位作者 叶先文 刘敏敏 刘颖 黄敏 张涛 谢亚婷 张金莲 《高教学刊》 2022年第4期152-155,共4页
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起源比较早,中医药传承至今,在医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就中医药的传承来看,能够发展至今,重要还是通过师承的模式传承下来,这种传承模式和西医的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但是和现代医学教育也逐渐实现融合共存。随着现代... 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起源比较早,中医药传承至今,在医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就中医药的传承来看,能够发展至今,重要还是通过师承的模式传承下来,这种传承模式和西医的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但是和现代医学教育也逐渐实现融合共存。随着现代中医药的教育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对于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求在中医药方面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而一味地师承模式很难实现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所以,需要探索师承模式和现代教育模式的融合,促进重要人才规模化、高效化培养。对此,文章介绍“师承+院校”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分析中药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探究“师承+院校”的中药人才培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承+院校 中药人才 培养 影响
下载PDF
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闫海军 傅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22-224,共3页
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师承、家传、院校、书院讲学和自学模式等,不同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一定条件下,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均可以起到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其中尤以师承、院校及自学模式为最。通过全面深入探究,... 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师承、家传、院校、书院讲学和自学模式等,不同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一定条件下,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均可以起到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其中尤以师承、院校及自学模式为最。通过全面深入探究,综合分析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结合中医药人才培养历史渊源和根本规律,提出了"院校—师承—自学"三位一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培养目标及培养内容做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人才培养模式 院校师承—自学
下载PDF
“院校+师承”融合教育模式培养技能型基层中医人才的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汪荣斌 赵国胜 +4 位作者 王义祁 王晓戎 邓沂 谢强 储成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解决基层中医人才匮乏及技能不强的问题,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专科层次)执业能力、岗位能力。方法:通过实施"校院一体"的医学教育和"理实一体"的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原有院校教育的基础上引入师承教育和"... 目的:解决基层中医人才匮乏及技能不强的问题,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专科层次)执业能力、岗位能力。方法:通过实施"校院一体"的医学教育和"理实一体"的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原有院校教育的基础上引入师承教育和"订单、定向"培养形式;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基层岗位技能课程;在标准化实训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中医适宜技术的训练。结果:建立了突出基层岗位胜任力和执业创业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实现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基层中医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 基层中医人才 院校+师承
原文传递
中医大学生名医素质培养机制的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侯永春 严孜 +4 位作者 喻松仁 邓春生 徐义勇 简建辉 蔡少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00-102,12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大学生名医素质培养的有效机制。方法:采用文献统计和调查问卷法对历代名中医的素质进行剖析,并归纳出“仁、勤、敏、勇、和、沉”六大名中医素质;针对六大素质的培养机制对中医名家、中医教育者、中医大学生、临床中医师... 目的:探讨中医大学生名医素质培养的有效机制。方法:采用文献统计和调查问卷法对历代名中医的素质进行剖析,并归纳出“仁、勤、敏、勇、和、沉”六大名中医素质;针对六大素质的培养机制对中医名家、中医教育者、中医大学生、临床中医师、患者五大人群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并做相关分析等。结果:(1)“仁、勤、敏、勇、和、沉”六大名中医素质被五大调查人群的大部分人认可,其中仁、敏两大素质认可度高,分别达到93.1%,88.6%;(2)六大素质的培养均需要正常的院校教育和中医师承教育的共同参与。结论:特殊的名医素质对中医大学生的名医养成有较大影响,这些名医素质的培养机制与院校+师承的教育模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大学生 名医素质 培养方式 院校师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