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历史师范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
1
作者 边芸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具有区域特色和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在地方高校历史专业师范生培养中,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历史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是提升高原民族地区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为地方史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契机,...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具有区域特色和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在地方高校历史专业师范生培养中,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历史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是提升高原民族地区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为地方史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契机,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以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为例,结合对本院师生的调查访谈,对历史专业师范生培养中结合专业课程深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渗透、结合教师教育课程强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运用以及结合实践课程促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综合应用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反思了师范生缺乏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层学习、教学运用能力相对薄弱、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专业研究和开发不足等问题。为了更进一步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历史师范生培养改革中的作用,提出了统筹系统化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课程建设,应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协作搭建特色课程资源库和坚持跨学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发挥资源效用,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历史师范生培养 改革实践
下载PDF
师范生U-G-S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与路径优化——基于“优师计划”背景
2
作者 高鹏飞 蒋丽 +2 位作者 尹婷婷 任翠香 马丽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7-130,共4页
师范生U-G-S培养模式实践已取得诸多成效,如多方配合助力师范生培养,促进区域均衡,提升基层教学水平等。但师范生U-G-S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突出问题,如高校一方主导、其他方参与度低,难以高效协同,培育方案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适配偏... 师范生U-G-S培养模式实践已取得诸多成效,如多方配合助力师范生培养,促进区域均衡,提升基层教学水平等。但师范生U-G-S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突出问题,如高校一方主导、其他方参与度低,难以高效协同,培育方案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适配偏差等。剖析“优师计划”对优化师范生U-G-S培养模式的启发,探索以当地政府为统筹、师范院校为关键、中小学校为导向、师范生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优化路径,有助于提高师范生培育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师范生培养 U-G-S培养模式
下载PDF
网络治理视阈下基于就业的“伞状”师范生培养模型构建
3
作者 杜娟 《中国就业》 2024年第4期104-106,共3页
网络治理理论以其多元化、交叉化、多向化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师范生培养中有关就业指向、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就业评估不足的问题。在网络治理理论的支持下,构建基于就业的“伞状”师范生培养模型,从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 网络治理理论以其多元化、交叉化、多向化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师范生培养中有关就业指向、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就业评估不足的问题。在网络治理理论的支持下,构建基于就业的“伞状”师范生培养模型,从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四个方面与就业目标形成匹配和完善,强调了彼此之间的相关性、联动性和反馈性,为师范生人才培养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为就业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培养 师范专业 就业竞争力 就业指导 网络治理理论 联动性 课程设置 质量评价
下载PDF
“AI+教育”背景下师范生培养新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4
作者 窦亚玲 徐鹏飞 卞灿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第30期132-134,共3页
人工智能,生成式AI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教育形态重构、教与学关系变革,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面临新的挑战。研究聚焦“AI+教育”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培养AI素养为导向,AI相关的多维度能力指标为... 人工智能,生成式AI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教育形态重构、教与学关系变革,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面临新的挑战。研究聚焦“AI+教育”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培养AI素养为导向,AI相关的多维度能力指标为驱动,重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机制。最后给出教育类核心课程“信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实施实例。实践中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师范生培养 AI素养 AI能力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
作者 文延荣 徐捷 文玉萍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7期176-179,共4页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明确要求大力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立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须进一步加强。核心...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明确要求大力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立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须进一步加强。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建立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加快师范生培养模式的突破与转型,提高师范生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师范生培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师范生培养的基本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向
6
作者 姜秀影 刘梅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性人才诉求。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师范生作为基础教育教师的预备力量,关系全社会生产力培育的基础性问题。因此,应立足新质生产力提出背景,理顺发展新质...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性人才诉求。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师范生作为基础教育教师的预备力量,关系全社会生产力培育的基础性问题。因此,应立足新质生产力提出背景,理顺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师范生培养的理论、历史、实践等三重逻辑关系;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求,分析师范生培养在专业能力、终身学习、创新实践、数字信息素养等方面的挑战,继而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诉求,通过更新师范生培养理念、丰富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创新师范生协同培养方式、优化师范生培养评价方案等路径,实现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的现代师范人才培育,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师范生培养 教育现代化 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面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师范生培养体系重构的逻辑要义与实践探索
7
作者 杜若松 韩铁刚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0期47-50,共4页
师范生培养受就业市场、教育治理、教师专业发展状态、师范专业认证、课程标准变革及科技迅猛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亟待实施“面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体系重构。重构“面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师范生培养体系的逻辑要义包括,以国家战略... 师范生培养受就业市场、教育治理、教师专业发展状态、师范专业认证、课程标准变革及科技迅猛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亟待实施“面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体系重构。重构“面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师范生培养体系的逻辑要义包括,以国家战略需求为使命、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牵引和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突破。重构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实践需要明确办学目标,坚定培养目标的师范性与前瞻性;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与实践性;突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科建设的交融性与创新性,从而实现师范生高质量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培养体系 面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 师范生高质量培养 从教能力 学科融合
下载PDF
培养主体型未来教师:师范生教育管理的实践反思
8
作者 王亚晶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后师范教育时代的专业化教师教育制度重建,离不开主体教育管理制度的支撑。主体价值取向的教师教育管理,倡导在教师培养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坚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主体性与主导地位,倡导在教师教育管理中尊重个体专业意向,激发主体能动性... 后师范教育时代的专业化教师教育制度重建,离不开主体教育管理制度的支撑。主体价值取向的教师教育管理,倡导在教师培养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坚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主体性与主导地位,倡导在教师教育管理中尊重个体专业意向,激发主体能动性,构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制度空间。当前师范生培养存在着管理价值取向的“弱师范化”倾向、管理组织机构的非协同化区隔、管理评价标准的工具理性导向等问题。优化未来教师教育管理体制,需要确立凸显专业自主性的教育管理目标,建立利于专业协同的制度条件支撑,形成助推专业知识转化的能力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主体价值取向 教师教育管理 师范生培养
下载PDF
地方院校实践反思型师范生培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9
作者 陈良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3-109,116,共8页
在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提升师范生职业适应能力,促进师范生教育情怀培养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基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情境,引导师范生把学习场转向实践空间,构建了实践反思型师范生培养的行动框架,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在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提升师范生职业适应能力,促进师范生教育情怀培养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基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情境,引导师范生把学习场转向实践空间,构建了实践反思型师范生培养的行动框架,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引领地方文化关注—任务驱动实践行动—总结反思迁移”的“导学—思行—研悟”培养模式,进而提升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者中心理念 实践反思 师范生培养 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下载PDF
论《学记》思想对高职院校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10
作者 杨婧丹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2-114,共3页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儒家经典论文,是对先秦时期教育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记》中深入浅出阐释的教育思想对今天高职师范教育仍有巨大的...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儒家经典论文,是对先秦时期教育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记》中深入浅出阐释的教育思想对今天高职师范教育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基于此,通过对《学记》中的明德务本、博习多识、学以致用思想进行初步挖掘和探析,并结合当下高职院校师范生培养要求,解读《学记》思想对学校德育、师范生丰富知识和强化技能方面的启示意义,旨在提升高职院校师范生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高职院校 师范生培养
下载PDF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高职院校师范生培养优化策略
11
作者 黄巧玲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18期52-56,共5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力求培养富有学习力、实践力、创造力以及具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人,对我国当代师范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师范生存在就业选择“离农”倾...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力求培养富有学习力、实践力、创造力以及具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人,对我国当代师范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师范生存在就业选择“离农”倾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不足、教育研究意识淡薄、自主学习动力缺乏等问题。针对问题设计相应的策略,探索科学合宜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范生培养 策略 措施
下载PDF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培养的实践进路——基于对徐特立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探索
12
作者 陈瑶 《特立研究》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提出,“希望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提出,“希望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是教师专业精神的凝练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培养 以文化人 教育家精神 因材施教 启智 求是创新 徐特立 仁爱之心
下载PDF
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人才培养研究
13
作者 杨智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1期0067-0070,共4页
本文对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路径展开了细致探究。通过对当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相关研究及政策文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优化路径涵盖构建理... 本文对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路径展开了细致探究。通过对当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相关研究及政策文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优化路径涵盖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师队伍、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等多个维度,力求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具备现代化教学能力和高水平专业素质的优秀小学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小学教育专业 师范生培养 教学质量
下载PDF
红色资源教育融入师范生培养研究
14
作者 刘林海 郑佳俊 +1 位作者 徐敏 朱峰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23期105-108,共4页
红色资源教育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育人价值。师范生是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是贯彻执行党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中坚力量,是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的重要一环。将红色资源教育融... 红色资源教育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育人价值。师范生是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是贯彻执行党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中坚力量,是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的重要一环。将红色资源教育融入师范生培养,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将红色教育融入教学主渠道,创建以师范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红色资源教学模式。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强烈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的优秀基础教育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教育 师范生培养 政治思想教育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课程思政与师范生培养协同机制研究
15
作者 刘引引 《女报》 2024年第9期0136-0138,共3页
课程思政与师范生培养协同机制研究促进了思政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实现教育育人的目标。不断创新了育人形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师范生将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在教育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的有效性,建立专业自信,不断将知识内化的同时... 课程思政与师范生培养协同机制研究促进了思政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实现教育育人的目标。不断创新了育人形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师范生将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在教育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的有效性,建立专业自信,不断将知识内化的同时提升家国认同感。通过这样的协同机制,既不会影响学科教育的实效性又能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得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学科教育中,提高师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师范生培养 创新路径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范生高质量培养的路径探析
16
作者 周明侠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5-128,共4页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和集体人格的高度概括和崇高追求。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在师范生培育过程中,教育家精神彰显着引领师范生筑牢“师魂”之基、陶冶“师德”之本、夯实“师能”之要、传承“师道”之正等方面的价值意蕴。当前,教...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和集体人格的高度概括和崇高追求。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在师范生培育过程中,教育家精神彰显着引领师范生筑牢“师魂”之基、陶冶“师德”之本、夯实“师能”之要、传承“师道”之正等方面的价值意蕴。当前,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培养还存在着不足。师范院校要进一步发挥思想引领力,深化师范生坚定从教信念的教育实践路径;进一步发挥实践指导力,拓宽师范生夯实施教能力的融合发展路径;进一步发挥价值指引力,创新师范生提升专业素养的协同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师范生培养 路径探析
下载PDF
基于师德养成的高校师范生培养实践探索
17
作者 曹三岗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高校基于师德养成培养师范生,应将以明大德铸师德之魂、以守公德固师德之本、以严私德夯师德之基作为目标导向,指导师范生在走上教师岗位后处理好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当前这项工作还存在部分师范生职业认知偏差、职业理想不够坚定... 高校基于师德养成培养师范生,应将以明大德铸师德之魂、以守公德固师德之本、以严私德夯师德之基作为目标导向,指导师范生在走上教师岗位后处理好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当前这项工作还存在部分师范生职业认知偏差、职业理想不够坚定、缺乏职业情感、部分高校忽视师范生师德实践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价值引领,在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师德教育,不断完善师德教育内容、方法及评价模式,并立足校园主阵地,深化师范生的师德情感体验,重视师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师风 高校 师范生培养 师德养成
下载PDF
安徽省2021级定向培养师范生入学动机与从教意愿调查分析
18
作者 朱广兵 汪宏 郭小俊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是补充乡村教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安徽省2021级2032名定向师范生家庭背景、入学动机、履职意愿调查发现,定向师范生的入学动机以外部刺激性因素为主,普遍看重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同时,他们也有...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是补充乡村教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安徽省2021级2032名定向师范生家庭背景、入学动机、履职意愿调查发现,定向师范生的入学动机以外部刺激性因素为主,普遍看重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同时,他们也有成为优秀教师的内部动机,专业水平提升空间大。定向师范生履约意愿强烈,但是履约期满以后留职意愿不强烈,以观望为主。因此,在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乡土文化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师范生的历史责任感,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定向培养师范生 入学动机 从教意愿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师范生“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路——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19
作者 唐锋 蔡迎旗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6期109-114,共6页
高素质教师培养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养,也是高素质教师的重要标志。师范生“教育研究方法”作为培养师范生研究能力的主要课程,也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核心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师生权责对分原则,设... 高素质教师培养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养,也是高素质教师的重要标志。师范生“教育研究方法”作为培养师范生研究能力的主要课程,也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核心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师生权责对分原则,设置教师精讲、学生内化、研讨交流等教学环节,既重视教师的有效引导,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师范生“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学习与研究的统一,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为完善师范生“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对分课堂教学,课程教学应实现守正与创新的紧密融合、促进讲授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 对分课堂 教学改革 师范生培养
下载PDF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现状、问题与对策
20
作者 胡玉平 陈秀英 高俊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整体水平中等偏高,且显著优于普通师范生,但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少数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不足,城市学生相对偏低。为厚植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应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遴选和退出机制,增设乡村教育特...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整体水平中等偏高,且显著优于普通师范生,但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少数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不足,城市学生相对偏低。为厚植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应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遴选和退出机制,增设乡村教育特色课程,培养乡村教研人才,强化见习实习指导,重视过程培养,使公费师范生对乡村教育未来充满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费师范生 乡村教育情怀 师范生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