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阻滞位置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宋洪勇 刘利峰 +1 位作者 殷召 王守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608-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阻滞位置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32例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阻滞11例、希蒲传导系统阻滞21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两组,18例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 目的探讨不同阻滞位置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32例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阻滞11例、希蒲传导系统阻滞21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两组,18例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14例为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组),比较两组术后QRS宽度、心室电极感知、心室起搏阈值、心室电极阻抗、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结果14例患者成功行LBBaP,成功率93.3%(14/15)。LBBaP组术后QRS波群宽度较RVSP组明显缩短,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133.18±16.90)ms vs.(106.36±15.18)ms,P<0.001]。两组在电极感知、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是LBBaP组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长于RVSP组,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房室结阻滞患者和希蒲传导系统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QRS波群宽度明显缩短,但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106.00±7.58)ms vs.(108.90±5.34)ms,P=0.757]。在LBBaP组中有8例合并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束支阻滞得到校正,其中5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给予双极起搏,术后QRS波宽度明显变窄。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对于房室结阻滞和希蒲系传导系统阻滞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有较高成功率,即刻效果及安全性良好,起搏参数稳定;相对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可明显缩短QRS波宽度、保持心室同步性,尤其对于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电生理检查 房室结 希蒲系传导系统 起搏器 右心室间隔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下载PDF
阵发性高度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宋洪勇 殷召 +6 位作者 刘利峰 毛帅 赵蓓 刘莉 周莉 夏会会 王守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94-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电生理特点,明确传导阻滞位置,指导起搏器植入治疗。方法34例因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根据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房室结阻滞组(16... 目的探讨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电生理特点,明确传导阻滞位置,指导起搏器植入治疗。方法34例因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根据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房室结阻滞组(16例)和希蒲传导系统阻滞组(1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电生理特点。结果两组患者体表心电图PR间期无统计学差异,体表心电图提示宽QRS波及合并束支传导阻滞者容易发生希蒲系统传导阻滞[(96.50±12.59)ms vs.(131.28±30.18)ms,P<0.001;12.5%vs.83.33%,P=0.001],2型糖尿病、合并瓣膜或瓣环钙化者更易发生希蒲系统阻滞(0%vs.38.9%,P<0.05;12.5%vs.83.33%,P=0.001);同时希蒲系统阻滞在临床上常以晕厥为首发症状(0%vs.66.67%,P<0.001)。结论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合并2型糖尿病、束支传导阻滞及瓣膜或瓣环钙化时的阻滞点多位于希蒲系统,晕厥发生率更高;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阻滞位置,及早起搏器植入治疗可避免晕厥甚至猝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电生理检查 房室结 希蒲系传导系统 起搏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