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奈号”事件及美国对其采取温和路线的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德教 赵文莉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帕奈号"事件是日本蓄意制造的一桩恶性事件,其目的是用火力侦察的手段试探美国对其扩大侵华战争的反应。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反应是激烈的、愤怒的,其严重程度足以引发一场战争。然而,美国最终对其采取了温和路线。究其原因,... "帕奈号"事件是日本蓄意制造的一桩恶性事件,其目的是用火力侦察的手段试探美国对其扩大侵华战争的反应。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反应是激烈的、愤怒的,其严重程度足以引发一场战争。然而,美国最终对其采取了温和路线。究其原因,主要是:罗斯福总统不愿采取把美国拖入战争的措施;当时的公众舆论也不利于美国政府对日采取强硬态度;孤立主义者有效地利用了民众的反战情绪;美国政府担心此事件会影响美日贸易。这充分暴露了美国政府在日本扩大侵华战争面前所表现出的软弱无能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奈号”事件 温和路线
下载PDF
试论日美“帕奈号”事件对两国关系之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明铭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9年第5期57-60,共4页
1937年12月12日,即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际,搭栽本国侨民撤离的美国军舰“帕奈号”被日军飞机击沉。虽然表面上看这一事件由于日本的迅速“道歉”和美国的克制而平息,但实质上这一事件不仅对美国摆脱孤立主义羁绊和日本“南进”战略的... 1937年12月12日,即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际,搭栽本国侨民撤离的美国军舰“帕奈号”被日军飞机击沉。虽然表面上看这一事件由于日本的迅速“道歉”和美国的克制而平息,但实质上这一事件不仅对美国摆脱孤立主义羁绊和日本“南进”战略的确立,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使日美关系愈发紧张和恶化.而且对太平洋战争的最终爆发,具有不可忽略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帕奈号”事件 日美关系
原文传递
“帕奈”号(Panay)事件 被引量:4
3
作者 汪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9-207,共9页
本文依据美国国会图书馆手稿部档案,详细披露了1937年日军在进攻南京时,不顾国际惯例悍然向巡航在南京上游长江段的中立国美国炮舰"帕奈"号发动空袭并将其炸沉的全过程,以及事件发生后美英等国的国际反应和美日间的外交斡旋... 本文依据美国国会图书馆手稿部档案,详细披露了1937年日军在进攻南京时,不顾国际惯例悍然向巡航在南京上游长江段的中立国美国炮舰"帕奈"号发动空袭并将其炸沉的全过程,以及事件发生后美英等国的国际反应和美日间的外交斡旋。并指出,这一事件与四年后日本对珍珠港的偷袭行径如出一辙,时至今日仍发人深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奈" 长江巡航 日机袭击 英美政府反应
下载PDF
“帕奈”号事件的原因及后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夏鸣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6年第2期76-84,共9页
1937年12月12日,日机炸沉“帕奈”号等美国船只的事件是日军故意所为,下仅日本海军,日本陆军也参与其中。日军攻击的动机十分明确:一是阻止任何被怀疑载有中国士兵的船只逃离南京,以实现在南京围歼中国军队的战略;二是以武力将西... 1937年12月12日,日机炸沉“帕奈”号等美国船只的事件是日军故意所为,下仅日本海军,日本陆军也参与其中。日军攻击的动机十分明确:一是阻止任何被怀疑载有中国士兵的船只逃离南京,以实现在南京围歼中国军队的战略;二是以武力将西方人士赶出战区是日军上下持有的一种普遍的心态。“帕奈”号事件的解决方式对那些故意实施攻击的日本军人无疑是一种放纵,其隐含的逻辑是日军在南京清剿中国军队时不必理会外国机构,包括使领馆的特殊地位。对南京的中国军人和平民而言,这意味着惨遭屠杀、强奸、抢劫等。“帕奈”号事件是日军南京暴行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暴行 帕奈 原因 结果
下载PDF
日本海军航空队轰炸南京与“帕奈”号事件 被引量:1
5
作者 笠原十九司 芦鹏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88-96,共9页
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进攻南京的历史中,学者关注的主要是日本陆军众多师团的作战以及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而对于日本海军的所作所为一般未给予过关注。但实际上日本海军不仅是挑起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元凶,而且其为了提高自身的话... 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进攻南京的历史中,学者关注的主要是日本陆军众多师团的作战以及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而对于日本海军的所作所为一般未给予过关注。但实际上日本海军不仅是挑起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元凶,而且其为了提高自身的话语权,不惜通过越洋轰炸、战略轰炸等手段,对尚未宣战的中国首都南京进行了无差别的空袭,给南京市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空袭甚至还造成美国军舰“帕奈”号被炸沉的国际事件,使得日本的战争暴行为全世界所谴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军航空队 越洋轰炸 帕奈
下载PDF
抗战初期美国在华撤侨撤军决策与行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志刚 张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30,共9页
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 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的步步推进,采取撤侨政策予以应对,并调兵遣舰,为美侨撤离中国提供帮助。"帕奈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不仅美国侨民,美国在华驻军也被撤走。从撤侨到撤军,这既标志着美国传统武力护侨政策的放弃,也是抗战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美侨 亚洲舰队 第十五步兵团 帕奈号”事件
下载PDF
“帕奈”号事件与美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因应策略
7
作者 张颖 《暨南史学》 2023年第1期260-272,共13页
“帕奈”号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典型案例。其恰逢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高涨,且国家实力未强大到足以支撑其亚太地区战略布局构想的时期。美国对“帕奈”号的政策深受国内“孤立主义”舆论声浪、国会参众两院对《... “帕奈”号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典型案例。其恰逢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高涨,且国家实力未强大到足以支撑其亚太地区战略布局构想的时期。美国对“帕奈”号的政策深受国内“孤立主义”舆论声浪、国会参众两院对《中立法案》辩论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罗斯福政府积极开展对日本外交交涉的同时,与英国商讨“军事联合”、“敌对贸易法”跨太平洋合作计划,以制约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进一步扩张行动。美国对“帕奈”号事件的因应策略选择,显示一国海外利益维护机制运作的复杂性,也凸显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矛盾日渐升级的紧迫性,释放出了两国之间由地区性冲突危机最终发展演进成为全球范围战争危险的最早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利益维护 美舰“帕奈 孤立主义 《中立法案》 因应策略
原文传递
战时美孚商船遇袭事件分析
8
作者 李虹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11,共2页
二战时期,美孚商船一直在长江流域活动。战时石油产品供应紧张,负责运输石油的美孚商船,应政府要求继续供应军需和民用的石油产品。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开始对长江流域的船只进行轰炸。美孚商船及船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基于此... 二战时期,美孚商船一直在长江流域活动。战时石油产品供应紧张,负责运输石油的美孚商船,应政府要求继续供应军需和民用的石油产品。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开始对长江流域的船只进行轰炸。美孚商船及船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日军袭击美孚商船的经过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孚商船 帕奈号 曼德皮特
下载PDF
美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艾奇逊致国务卿电报一组(1937.11.23—1938.3.14)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夏鸣 丁毅明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54,共10页
随着中国政府宣布撤离南京前往汉口和重庆,1937年11月22日美国大使离开南京前往汉口。由于南京尚有18名美国公民拒绝撤离,大使馆二等秘书艾奇逊、帕克斯顿和武官助理罗伯茨上尉留在南京大使馆,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及与国务院保持通讯联系... 随着中国政府宣布撤离南京前往汉口和重庆,1937年11月22日美国大使离开南京前往汉口。由于南京尚有18名美国公民拒绝撤离,大使馆二等秘书艾奇逊、帕克斯顿和武官助理罗伯茨上尉留在南京大使馆,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及与国务院保持通讯联系。12月7日艾奇逊认为他们已为留在南京的美国人做了能做的一切,并将自己的住所留给美国人在危急时刻使用。12月9日,光华门等地爆发战斗,艾奇逊等一行于下午3时离开南京市区,登上停泊在下关江面的帕奈号撤离南京。以下一组电报①报告了其间南京的情况和发生的事件以及他们亲历帕奈号遭受到轰炸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驻华大使馆 艾奇逊 南京 日军轰炸 帕奈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