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遗忘中追寻逝去的时光——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的叙事艺术
1
作者 黄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32-140,共9页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多以“追忆”和“寻找”为主题,他的作品既有对人类命运关怀的深刻主题也有精湛的叙事技艺。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及叙事技巧四个维度来探析莫迪亚诺追寻逝去时光的独特叙事艺术。...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多以“追忆”和“寻找”为主题,他的作品既有对人类命运关怀的深刻主题也有精湛的叙事技艺。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及叙事技巧四个维度来探析莫迪亚诺追寻逝去时光的独特叙事艺术。他独特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为:小说采用特殊人物的内聚焦视角;叙述者时常在回忆中展开回忆;小说善于构建流动、跳跃的故事空间;小说内部充满各种象征寓意和互文性。莫迪亚诺的作品以简洁轻盈的文字和别具一格的叙事形式承载厚重深刻的主题,符合现代小说的审美倾向,给现代小说的形式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 追寻 逝去的时光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叙事艺术
下载PDF
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中的多重空间书写
2
作者 贾美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21-131,共11页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常常采用非传统的手法,如打破时间顺序和运用时空交叉,从而展现出独特的空间美学,而《暗店街》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自20世纪末,西方学界涌现出一股空间研究的浪潮,加斯东·巴什拉的空间诗学、约瑟夫&#...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常常采用非传统的手法,如打破时间顺序和运用时空交叉,从而展现出独特的空间美学,而《暗店街》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自20世纪末,西方学界涌现出一股空间研究的浪潮,加斯东·巴什拉的空间诗学、约瑟夫·弗兰克的文学空间形式以及加布里埃尔·佐伦的叙事空间模型等理论广受关注。这些理论为深入挖掘《暗店街》的空间书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莫迪亚诺精妙地建构了由迷宫巴黎-身份迷宫、阿里阿德涅线的链条结构,以及门和窗点状空间意象组成的多重维度空间。首先,迷宫巴黎不仅代表地理上的错综复杂,更是象征着身份的迷宫。作者通过主人公在迷宫般的城市中的漫游,生动地描绘了身份探索的复杂性。其次,小说采用了侦探小说式的书写方式,赋予了叙事链条化的结构,生动地呈现了散落的碎片化记忆如何有机地构筑起叙事线索,成为走出迷宫的阿里阿德涅线。最后,典型的点状空间意象门和窗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类普遍的生存境况。它们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元素,更是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外部投射。莫迪亚诺利用空间这一叙事载体,延续对“追忆”和“寻根”等永恒主题的书写。该作品不仅深刻反映了空间、记忆与身份之间的紧密联系,还探讨了人类在都市中的流动性与困境,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暗店街》 空间叙事 迷宫巴黎 无意识记忆
下载PDF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非典型性自撰”
3
作者 王牧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31,共7页
201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闻名于世。本文将结合近年来"自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他的作品特点,继而研究莫迪亚诺"非典型性自撰"的创作技巧与表... 201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闻名于世。本文将结合近年来"自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他的作品特点,继而研究莫迪亚诺"非典型性自撰"的创作技巧与表现形式,并阐明其心理动机和美学倾向,旨在揭示作家对现代文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观照印象和对文学世界的理想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非典型性自撰 模棱两可 隐性现实
原文传递
论《夜半撞车》“不平衡-平衡”叙事模式中的荒诞性
4
作者 赵瑞雪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4期40-43,共4页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于200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夜半撞车》(Accident Nocturne)入选了中国“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法国文学类目。该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叙述...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于200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夜半撞车》(Accident Nocturne)入选了中国“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法国文学类目。该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叙述自己在三十年前,离二十一岁还有几个月的一个夜晚遭遇了一场离奇的车祸,伤愈出院后,为了弄清楚事实,“我”仅凭粗略的地址、名字、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这几个线索,开始寻找肇事车主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故事。在整个故事中,“我”不断回想起早期的生活片段,重新思索现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外国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作家 肇事车 叙事模式 第一人称 生活片段
下载PDF
莫迪亚诺的“后普鲁斯特”写作 被引量:1
5
作者 臧小佳 崔孝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8-134,共7页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主题总是和"记忆""遗失""身份""找寻"等相关,小说总是沉浸在忧伤而孤独的情绪中,叙述着对某段时光的感知与印象。也许是从建构记忆的美学角度出发,莫迪...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主题总是和"记忆""遗失""身份""找寻"等相关,小说总是沉浸在忧伤而孤独的情绪中,叙述着对某段时光的感知与印象。也许是从建构记忆的美学角度出发,莫迪亚诺的作品可被视作"追寻逝去时光"的某种形式,在对精神"自我"的追求中,莫迪亚诺的小说中也有普鲁斯特的影子。也因此,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评委将莫迪亚诺称为"当今的普鲁斯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马塞尔·普鲁斯特 “后普鲁斯特” 法国文学
下载PDF
回忆废墟上的永恒追寻——莫迪亚诺和他的文学世界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曦 《社科纵横》 2015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有着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历程,著作宏富。他以简短而深邃的文字,在想象和真实之间营造出一个现实与往昔交错的世界,从而在永不停歇的回忆与追寻中展现了"人类最难以捕捉的命运"。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回忆与追寻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世界
下载PDF
“海滩人”的告白 被引量:3
7
作者 止庵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8-39,共2页
“在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用来一总概括莫迪亚诺的作品,最是恰切不过:它们取材于此,主要情节维系于此,所揭示的主题也包容于此。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夜半撞车》 小说 法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莫迪亚诺小说“海滩人”身份的遗失、追寻与重建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师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9期102-105,共4页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新寓言派"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往往以"海滩人"为主人公,通过分析他们所面临的身份遗失问题,及其对身份的追寻与重建,来表达作家对人类命...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新寓言派"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往往以"海滩人"为主人公,通过分析他们所面临的身份遗失问题,及其对身份的追寻与重建,来表达作家对人类命运与存在的思考,以及对现代人身份问题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海滩人 身份问题
下载PDF
一座时间的迷宫——论莫迪亚诺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9
作者 彭师哲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5-90,共6页
在小说创作中,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是创作者无法回避的一对矛盾。故事时间是多维的,而叙事时间却是线性的。如何自如地驾驭"时间",使线性的叙事时间能够表现立体的生活,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是作家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法国当代... 在小说创作中,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是创作者无法回避的一对矛盾。故事时间是多维的,而叙事时间却是线性的。如何自如地驾驭"时间",使线性的叙事时间能够表现立体的生活,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是作家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法国当代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就出色地处理了这一问题。这位善于书写记忆的作家,通过综合运用倒叙、预叙、交错、多视角叙事等方法,使其作品产生时空并置的效果,为读者搭建了一座时间的迷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时间 倒叙 预叙 交错 多视角叙事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下载PDF
徘徊于逃离与回归的路口——莫迪亚诺的巴黎印象
10
作者 王嘉伟 《滨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71-76,共6页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对巴黎的情感态度是矛盾的。在其作品中,以咖啡馆等场所为代表的巴黎空间不断对人物进行挤压,他们在城市中难以生存而企图逃离。但森林等城市之外的空间并不能给他们提供长久的庇护,他们也未能脱离巴黎...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对巴黎的情感态度是矛盾的。在其作品中,以咖啡馆等场所为代表的巴黎空间不断对人物进行挤压,他们在城市中难以生存而企图逃离。但森林等城市之外的空间并不能给他们提供长久的庇护,他们也未能脱离巴黎的控制而不得不选择回归。这种矛盾一方面与莫氏亲情失位的原生家庭相关,但另一方面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黎的社会裂变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巴黎 逃离 回归 亲情失位 社会裂变
下载PDF
莫迪亚诺访谈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洛朗斯·利邦 李照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2-168,共7页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PatrickModiano)是当代著名法国作家 ,1 94 5年生于法国的布洛涅 -比扬古。他的主要作品有 :《星型广场》( 1 96 8)、《暗铺街》( 1 978)、《结婚旅行》( 1 990 )、《小宝贝》( 2 0 0 1 )、《夜间车祸》( 2 0 0...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PatrickModiano)是当代著名法国作家 ,1 94 5年生于法国的布洛涅 -比扬古。他的主要作品有 :《星型广场》( 1 96 8)、《暗铺街》( 1 978)、《结婚旅行》( 1 990 )、《小宝贝》( 2 0 0 1 )、《夜间车祸》( 2 0 0 3)。他的作品通常以简洁的风格来描绘动荡不定的世界。法国《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法国 小说创作 《夜间车祸》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当代法国自传理论的挑战——莫迪亚诺的“想象自传”
12
作者 唐玉清 《现代传记研究》 2020年第2期111-124,共14页
菲力浦·勒热讷在《自传契约》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影响了法国乃至全世界的自传相关作品的研究和创作。"自我虚构""自传空间"等概念又从另外的角度想要突破自传和小说的界限。在双方的"拉锯"中,诺贝... 菲力浦·勒热讷在《自传契约》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影响了法国乃至全世界的自传相关作品的研究和创作。"自我虚构""自传空间"等概念又从另外的角度想要突破自传和小说的界限。在双方的"拉锯"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的作品将"我"和人物交错,将不同时期的巴黎套叠在城市坐标上,又把父亲的记忆纳入自我定义中。它们从整体上显示出了从自传和小说的传统范畴中逃逸的可能,为我们带来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想象自传” “逃逸”
原文传递
陌路人
13
作者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徐洪 冯寿农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31,共13页
那年的秋天来得比往年都早,秋雨绵绵,枯叶凋零,上索省河畔笼罩着蒙蒙轻雾.我仍住在富尼埃尔山脚下的父母家里.我得找份工作干干.一月,克鲁瓦·帕凯广场附近的一家丝织品公司雇用我当了六个月的打字员.工资微薄,但我省吃俭用,假期我... 那年的秋天来得比往年都早,秋雨绵绵,枯叶凋零,上索省河畔笼罩着蒙蒙轻雾.我仍住在富尼埃尔山脚下的父母家里.我得找份工作干干.一月,克鲁瓦·帕凯广场附近的一家丝织品公司雇用我当了六个月的打字员.工资微薄,但我省吃俭用,假期我去了西班牙南部的托雷莫利诺斯度假.那年,我十八岁,生平第一次离开法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路人》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法国 小说
原文传递
莫迪亚诺笔下的巴黎空间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烨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239,共8页
无论二战期间还是20世纪60年代,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笔下的巴黎作为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元素,皆具备列斐伏尔空间理论中的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不同层面,并呈现出现实精确性和诗意象征性高度统一的特点:精确的地址和真切的... 无论二战期间还是20世纪60年代,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笔下的巴黎作为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元素,皆具备列斐伏尔空间理论中的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不同层面,并呈现出现实精确性和诗意象征性高度统一的特点:精确的地址和真切的描述使作家的文学空间带有强烈的历史现实意味;空间对人物的情感、心理和思考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使其在人物眼中幻化;人物活动于其间,以迷失、逃离、反抗、寻找等方式改变着社会关系和力量对比,不断反作用于空间,塑造着空间。莫迪亚诺记忆书写中的巴黎因此处于开放的、非二元对立的状态,丰富、深刻、永恒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巴黎 空间批评 亨利·列斐伏尔
原文传递
文学场域:从教堂到卖场
15
作者 朱斌峰 《文学自由谈》 2022年第1期96-101,共6页
12014年诺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曾发出这样的诘问:“为何旧时代的文学家们能够建立起那种类似天主教教堂一样宏伟壮丽的文学大厦,而如今的作家只能有一些分散的、碎片化的作品问世?”--在我看来,这个发问对作家的要... 12014年诺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曾发出这样的诘问:“为何旧时代的文学家们能够建立起那种类似天主教教堂一样宏伟壮丽的文学大厦,而如今的作家只能有一些分散的、碎片化的作品问世?”--在我看来,这个发问对作家的要求有些苛责了。当文字从金石、砖瓦变成松散的沙子后,当下作家要从时代语境中超拔出来,用文字堆起沙塔,谈何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场域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时代语境 法国作家 旧时代 诺奖 碎片化 诘问
原文传递
安妮·埃尔诺:以观察书写人生
16
作者 张亚萌 《世界知识画报(上半月)》 2022年第12期28-33,共6页
2022年10月6日,瑞典文学院在揭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新闻公报中说,安妮·埃尔诺“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阅和集体约束”;在写作中,她“始终如一地从不同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 2022年10月6日,瑞典文学院在揭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新闻公报中说,安妮·埃尔诺“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阅和集体约束”;在写作中,她“始终如一地从不同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她是继2014年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之后,成为第16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人中的首位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个人记忆 诺贝尔文学奖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瑞典文学院 临床医生 法国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