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帛书《易传》天道观研究--兼论荀子与《易》的关系
1
作者 赵涵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18,共7页
“天道”是帛书《易传》重点讨论的主题之一,特征是自然化。《二三子问》篇言“与天道始”,《要》篇以日月星辰和阴阳言“天道”,皆与“天时”义近。《缪和》篇进一步说:“凡天之道,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晦一明”,此“天之道”作为宇宙... “天道”是帛书《易传》重点讨论的主题之一,特征是自然化。《二三子问》篇言“与天道始”,《要》篇以日月星辰和阴阳言“天道”,皆与“天时”义近。《缪和》篇进一步说:“凡天之道,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晦一明”,此“天之道”作为宇宙运行的法则,表现为天体的周期运动和四季的推移转化,体现为由“阴阳”“日月”“四时”造成的日月周旋、晦明轮转和昼夜更替等现象。帛书《易传》从此自然天道观入手,为人类社会的穷达寻找天道层面的依据,人于天道、地道的和谐统一中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在孔门后学中,荀子对“天”的自然主义理解于儒学史上有突出贡献,其天论能够发展成熟,主要是吸收了《周易》的天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天道观 荀子与《易》
下载PDF
帛书《易传》中“损”“益”卦论疑案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傅惠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帛书《易传.要》第四章《损》《益》卦论是整个帛书《易传》中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孔子称之为"损益之门"和"易道",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战国《易传》思想的一个结晶,是汉代易学思想发展的基石,但是却没有在通行本中流传... 帛书《易传.要》第四章《损》《益》卦论是整个帛书《易传》中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孔子称之为"损益之门"和"易道",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战国《易传》思想的一个结晶,是汉代易学思想发展的基石,但是却没有在通行本中流传下来。本文通过对损益卦论内容的分析,将帛书《易传》中《二三子》、《系辞》、《易之义》和《要》四篇文字的内容与今本《易传》中"乾坤之门"论说进行梳理和比较,并将这种梳理与帛书和今本两种《易传》传播历史脉络的梳理相结合,试图找到为什么损益卦论没能流传的原因并认为如果将"损益之门"与"乾坤之门"结合在一起作为理解《周易》的经和纬,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较为方便地入《周易》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损”“益”卦论 二门组合
下载PDF
帛书《易传》成书问题新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光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帛书《易传》整体形成在秦代《挟书律》施行之前,帛书《易传》的散乱期和《挟书律》的施行期基本重合,帛书的整理期在《挟书律》废除到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之间。帛本《易传》中《说卦》前三章的归属问题,帛本《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先... 帛书《易传》整体形成在秦代《挟书律》施行之前,帛书《易传》的散乱期和《挟书律》的施行期基本重合,帛书的整理期在《挟书律》废除到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之间。帛本《易传》中《说卦》前三章的归属问题,帛本《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先后关系问题,帛书《易传》的成书时间问题,都可在这一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竹简本 《挟书律》 成书过程
下载PDF
由“占筮”到“德义”——据帛书《易传》析论《周易》解释的视域转换
4
作者 徐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74-78,共5页
早期易学解释的视域,存在着一个由"占筮"到"德义"的内在转化过程,这在马王堆帛书《易传》中有较明确的体现。《周易》本源于占筮活动,早期巫史多将其用于占筮实践。随着人文理性的崛起,占筮活动逐渐纳入丰富的德性... 早期易学解释的视域,存在着一个由"占筮"到"德义"的内在转化过程,这在马王堆帛书《易传》中有较明确的体现。《周易》本源于占筮活动,早期巫史多将其用于占筮实践。随着人文理性的崛起,占筮活动逐渐纳入丰富的德性、义理内涵而转成为"德占",《周易》也被赋予涵盖一切的哲理内涵。后来的儒者完全摒弃《周易》的占筮之用,将其看成圣人之"遗言"或教导,以一种较为彻底的"德义"视域实现了《周易》之经典化、文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周易》解释 占筮 德义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易传》对立范畴考
5
作者 刘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160,共8页
准确理解《周易》的范畴,是正确把握《周易》思想的关键步骤。通过对马王堆帛书《易传》中四组对立范畴的研究性解读,揭示出帛书《易传》的思想内涵及其形成过程;通过对这些对立范畴意义的诠释发现了它们所指示出的《周易》关于世界的... 准确理解《周易》的范畴,是正确把握《周易》思想的关键步骤。通过对马王堆帛书《易传》中四组对立范畴的研究性解读,揭示出帛书《易传》的思想内涵及其形成过程;通过对这些对立范畴意义的诠释发现了它们所指示出的《周易》关于世界的一种认识方略:在以对立的视野审读世界的过程中,《周易》能够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进行一种有机的整合,从而使得易学思维能够全面把握地自然流变与社会发展。这种思维模式直接来自于筮法与义理的融合过程,它揭橥并指示出中国文化从"信奉天意"发展为"天人合一"的思想渐次成熟之过程。通过对于帛书《易传》对立范畴的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再现这一过程。正本清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易》在先秦时代的转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对立范畴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帛书《易传》理性精神内在架构蠡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吕相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帛书《易传》由六篇文章组成,六篇乃是在思想上具有同构性的作品系列。六篇帛书《易传》讨论的主题大致有三个:宇宙论意义上的"天道观"、与生命德性息息相关的"德义论"以及建立于二者基础上的政治哲学;"天道观... 帛书《易传》由六篇文章组成,六篇乃是在思想上具有同构性的作品系列。六篇帛书《易传》讨论的主题大致有三个:宇宙论意义上的"天道观"、与生命德性息息相关的"德义论"以及建立于二者基础上的政治哲学;"天道观"与"德义论"互相牵合,一体无二,一起构成了"易道"的核心内涵。概括言之,帛书《易传》六篇文字不仅在整体思想架构上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彼此之间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自然理性"与"人文理性"的统一;具体言之,便是"人文统摄自然,自然支撑人文",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一体,共同架构了帛书《易传》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理性精神 自然理性 人文理性
下载PDF
馬王堆帛書《易傳》“子曰”問題綜考--以《繆和》《昭力》爲研究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卓 蔡典娉 《简帛研究》 2020年第2期176-194,共19页
帛書《易傳》中有豐富的“子曰”論《易》材料,其中學界對於《繆和》和《昭力》兩篇中的“先生”和“子”的身分有截然不同的認識。通過考察雙方的觀點和依據,以及《繆和》和《昭力》的具體内容,包括其中的解《易》内容、引史特點以及... 帛書《易傳》中有豐富的“子曰”論《易》材料,其中學界對於《繆和》和《昭力》兩篇中的“先生”和“子”的身分有截然不同的認識。通過考察雙方的觀點和依據,以及《繆和》和《昭力》的具體内容,包括其中的解《易》内容、引史特點以及思想特點,可以推論出主張“先生”和“子”為孔子的相關説法及其依據都不能成立,《繆和》和《昭力》兩篇中的“先生”和“子”乃是孔子之後,是戰國中後期一位和荀子有密切關係的儒家傳《易》學者。厘清“先生”和“子”的身分,對於認識古書體例和開展帛書《易傳》的研究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書《易傳》 《繆和》 《昭力》 子曰
下载PDF
帛书《易传》君道思想研究——以《缪和》篇中的政治思想为例
8
作者 赵涵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30-38,共9页
《缪和》篇中的政治思想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强调君主的谦下之德,以舜为例,强调谦德在取天下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大禹为例,强调“劳谦”的重要性;二是主张君主要有赏庆刑罚,目的是驱散群党,防止权臣的产生,维持良好的君臣关系。《缪和》... 《缪和》篇中的政治思想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强调君主的谦下之德,以舜为例,强调谦德在取天下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大禹为例,强调“劳谦”的重要性;二是主张君主要有赏庆刑罚,目的是驱散群党,防止权臣的产生,维持良好的君臣关系。《缪和》篇认为只要君主谦卑待下,给予臣下相应的官爵和丰富的俸禄,那么臣下就会对自己尽忠。这是因为在战国的社会现实中,君臣之间失去了得以维系的天然纽带,君臣之间往往猜测,夹杂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故不再单纯要求臣忠于君,同时也强调君主要给予臣下回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君道 《缪和》 谦德
下载PDF
帛书《易传》的忧患意识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
9
作者 刘承 巴晓研 《滁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9-45,共7页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载孔子以《易》卦爻辞论说君子德行,于字里行间中贯穿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可谓深得作《易》者之宗旨。首先,孔子借“苞桑”“括囊”“慎言”之叹表达忧思深远的危亡意识。其次,孔子把“观其德义”作为《易》学研究...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载孔子以《易》卦爻辞论说君子德行,于字里行间中贯穿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可谓深得作《易》者之宗旨。首先,孔子借“苞桑”“括囊”“慎言”之叹表达忧思深远的危亡意识。其次,孔子把“观其德义”作为《易》学研究的理论宗旨,突出以德为鉴的重要意义。再者,孔子提出随时应变的“时变”观,主张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做出变革调整。忧患意识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塑造了中国人励志自强、求通求变、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等诸多精神品质,至今仍是推动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孔子 忧患意识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帛书《易传》孔子论“龙”思想发微
10
作者 刘永昆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4-88,共5页
帛书《易传》中孔子通过论"龙""能阳"与"能阴"统一、"变"与"不变"统一的神能特征,阐发了易学"变"与"不变"的核心义理,对"易"之名义进行了界定,解决... 帛书《易传》中孔子通过论"龙""能阳"与"能阴"统一、"变"与"不变"统一的神能特征,阐发了易学"变"与"不变"的核心义理,对"易"之名义进行了界定,解决了易学的首要问题,促成易学的建立。孔子还深入到象数层面,阐发了乾坤两卦阴阳之爻皆为"龙"的"爻象"之说。他立足"变"的义理,在具体阐释《周易》古经卦爻辞时,娴熟地运用"爻变"象数体例,体现了易学作为专门之学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孔子 “易”之名义 爻象 爻变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易传》的政治思想——以《缪和》《昭力》二篇之义为中心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40,共9页
帛书《易传》的政治思想,以"君道"为核心,发挥孔子解《易》的思想,强调变化转化的历史观,提倡忧患意识,注重反骄守谦之道;同时主张以德治国,正确处理君臣关系,重视以赏赐劝励臣下。其中包含了比较全面的君道思想,也反映了战... 帛书《易传》的政治思想,以"君道"为核心,发挥孔子解《易》的思想,强调变化转化的历史观,提倡忧患意识,注重反骄守谦之道;同时主张以德治国,正确处理君臣关系,重视以赏赐劝励臣下。其中包含了比较全面的君道思想,也反映了战国中后期儒家在诸侯国政治实践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缪和》 《昭力》
原文传递
从马王堆帛书《易传》看孔子的言语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晓欣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11-18,共8页
通过对《周易》经文"乐其辞"的解读方式,马王堆帛书《易传》就言语问题阐明了如下观点:其一,君子的言与行是招致吉凶的关键,亦是君子与其臣属、民众乃至天地相沟通的重要途径,作为君子,必须谨言慎行;其二,从性质上来看,言有... 通过对《周易》经文"乐其辞"的解读方式,马王堆帛书《易传》就言语问题阐明了如下观点:其一,君子的言与行是招致吉凶的关键,亦是君子与其臣属、民众乃至天地相沟通的重要途径,作为君子,必须谨言慎行;其二,从性质上来看,言有小人之言、君子之言与圣人之言的区别,圣人之言即为《周易》卦爻辞所承载的"古之遗言",亦即古代先王、尤其是周文王的仁德之教;其三,君子出言的原则和方法有多种,如"言当其时"、"易其心而后呼(语)"、使用"同心之言"等,但最终的落脚点是君子的德行。借助于对言语问题的阐发,帛书《易传》向我们展示了孔子言语思想背后广阔的道德境域,此正与六篇文本"观其德义"的思想主旨相契合,也是先秦儒家言语问题的根本归结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孔子 言语 慎言 德义
原文传递
马王堆帛书《易传》政治思想探微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克宾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7,共10页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治道尊天敬众 文德之教 谦德
原文传递
攻坚克难 创见迭出——评《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
14
作者 林忠军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42-144,共3页
刘彬教授在其新著《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一书中,针对帛书《易传》六篇的"疑难词句",不避艰险,攻坚克难,取得了突破性和创新性成果。其精要者,如对《二三子问》"理顺五行"之古人施政顺应时令... 刘彬教授在其新著《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一书中,针对帛书《易传》六篇的"疑难词句",不避艰险,攻坚克难,取得了突破性和创新性成果。其精要者,如对《二三子问》"理顺五行"之古人施政顺应时令思想的揭示,对《系辞》"易知则有亲""有亲则可久"之创新义理的发掘,对《衷》篇"重阳者亡,故火不吉也""重阴者沈,故水不吉也"之"乾离一体,坤坎同居"象数思想的发明,对《衷》篇"爻变"说的挖掘,对《要》篇古卦气思想的考索等,皆堪为攻坚克难创辟新说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疑难词句 时令思想 易知则有亲 乾离一体 坤坎同居
下载PDF
论马王堆《帛书易传》的理论方法
15
作者 朱金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40-43,共4页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后,是战国后期楚地儒家学者研究《周易》的学术著作。其中提出"观其德义"的主张,表现出鲜明的经典化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将《周易》的义理和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阐释...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后,是战国后期楚地儒家学者研究《周易》的学术著作。其中提出"观其德义"的主张,表现出鲜明的经典化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将《周易》的义理和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阐释《周易》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思想附会于《周易》卦爻辞的含义中,将其作为理论来源和载体,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理论依据。这种倾向体现了儒家思想重视人道德心性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是先秦时期道德心性观念的主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经典化 道德精神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易传》的哲学思想
16
作者 丁四新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405-405,共1页
帛书《易传》大抵反映了战国末季至汉初的易学思想。一方面它与今本《易传》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在对《周易》的解释上,《要》、《衷》二篇提出了“以德知《易》”、“以德占《易》”和“拟... 帛书《易传》大抵反映了战国末季至汉初的易学思想。一方面它与今本《易传》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在对《周易》的解释上,《要》、《衷》二篇提出了“以德知《易》”、“以德占《易》”和“拟德而占”的观念,反映了孔子先其德义而后其祝卜的思想。《衷》提出了“《易》之义萃阴与阳”的命题,不但与战国末至汉初人们对《易》义的概括相合,而且纳入了“五行”的概念。帛书《易传》的阴阳说属于宇宙论性质,它将天地、动静、刚柔和文武等共筑为一个有序的观念系统,并聚集在乾坤二卦的内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末 帛书《易传》 易学思想 《易》 以德 马王堆 宇宙论 《周易》
原文传递
帛书《缪和》训释三则
17
作者 孙航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学界对《缪和》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亟需检讨。第一,“凡天之道,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壹晦壹明”之“阴阳”是指一岁之中春秋冬夏的推移,“短长”是指四时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晦明”是指一日之中昼夜交替... 学界对《缪和》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亟需检讨。第一,“凡天之道,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壹晦壹明”之“阴阳”是指一岁之中春秋冬夏的推移,“短长”是指四时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晦明”是指一日之中昼夜交替的现象;第二,“夫羸德以与人遇,则失人和矣”之“羸德”,与“弱德”同义,指愚懦不毅之德;第三,从语义表达及其与故事情节的契合程度看,帛书“后说之壶”确实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这并不足以否定今本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缪和》 君道 阴阳
下载PDF
今、帛本《易传》“刚柔”解《易》的诠释学考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38,共7页
在任何一个解释活动中,概念范畴都作为重要的前提限定着意义的生成,"刚柔"在今帛本《易传》中就作为基本的范畴性前提而存在。《易传》形成时,人们对"刚柔"的涵义及内在关系即有着一定的基本理解。"刚柔"... 在任何一个解释活动中,概念范畴都作为重要的前提限定着意义的生成,"刚柔"在今帛本《易传》中就作为基本的范畴性前提而存在。《易传》形成时,人们对"刚柔"的涵义及内在关系即有着一定的基本理解。"刚柔"被用以解《易》时,这些涵义及内在关系便被赋予《周易》文本,从而使《周易》生成了丰富的意义;同时,在此过程中作为前提性范畴的"刚柔"也实现了意义增值。今帛本《易传》对"刚柔"的把握既有同又有异,故而对《周易》的解释也有所差别。今本《易传》中,"刚柔"观念的"人文义"、"秩序义"、"变动相推义"作为"前理解"构成解《易》的前提,限定着今本《易传》的意义生成;而在帛书《易传》中,除此诸"义"之外,更突出了"刚柔"范畴的"相济义",从而使其易学解释、意义生成展现出自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 概念范畴 帛书《易传》 诠释学
下载PDF
帛书《衷》篇“《川》之详说”章新释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彬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9,共10页
帛书《衷》篇"《川》之详说"章,是研究孔子《坤》卦思想的重要文献。从目前对此章的校释研究看,很多疑难辞语未得其解,需要进一步疏通解读。在此章中,孔子以灾异观念释《坤》卦辞"先迷后得主","学人"当... 帛书《衷》篇"《川》之详说"章,是研究孔子《坤》卦思想的重要文献。从目前对此章的校释研究看,很多疑难辞语未得其解,需要进一步疏通解读。在此章中,孔子以灾异观念释《坤》卦辞"先迷后得主","学人"当训觉人,使人觉悟之义;孔子以周代"保傅"制度释《坤》卦辞"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吉",以及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非吉石也,亓□□要诚与贤之胃也","吉石"当训告所,言不是告诉方所的,而是讲得贤的;"小事时说","时"当训待,言待时而说;"知勿过数","知"当训交接,指文柔之人与君主交接,不急迫,不促狭;"文人内亓光,外亓龙","龙"训宠,荣光之义,言文柔之人内藏光华,自然外显而有荣光;"隐文且静","静"当训情,言内隐文德,中心笃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衷》 《川》之详说
下载PDF
帛书《周易》研习二十三年——我与拙著《帛书周易校释》
20
作者 邓球柏 《船山学刊》 2007年第3期69-70,共2页
本文回顾了作者研究帛书《周易》、撰写出版《帛书周易校释》二十三年的艰难历程,彰显了在学术研究中师友鼓励、指点、切磋的重要性,说明了一位学人的成长凝聚了无数师友、专家、学者的辛劳。
关键词 帛书《周易》 帛书《易经》 帛书《易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