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与“突出的连续性”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震中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概括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之一。从政治文化演进道路的视角着眼,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也就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华文明起源的起点需从农业的发...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概括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之一。从政治文化演进道路的视角着眼,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也就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华文明起源的起点需从农业的发明和农耕聚落形态的出现讲起;中华文明的形成则是五千多年前的事情;中华文明的发展则有五千多年的历程。中华文明在其起源和形成阶段,经历了“聚落三形态的演变”:由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距今12000—6000年),发展为含有不平等和初步社会分层的中心聚落形态(距今6000—5000年),再发展为都邑国家形态(距今5000—4000年)。进入国家社会以后,经历了由五帝时代单一制的都邑国家,发展为夏商周三代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再发展为秦汉至明清的以“中央—郡县”制一元化的帝制国家。文明的形成体现为城市或都邑是文明与国家的联结点,由此也就决定了国家的出现成为判定是否进入文明社会或文明时代的标志。文明的发展体现在政治文化上表现出的是国家形态结构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聚落三形态 复合制王朝国家 帝制国家
下载PDF
论秦的三次文化转型
2
作者 田延峰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13,共5页
秦的发展过程总共经历了三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是西周到春秋早期,史官文化取代巫术文化;第二次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晚期,法文化取代史官文化;第三次是秦统一前夕到秦帝国时期,帝制国家文化取代法文化。秦的三次文化转型体现了其思想文化... 秦的发展过程总共经历了三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是西周到春秋早期,史官文化取代巫术文化;第二次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晚期,法文化取代史官文化;第三次是秦统一前夕到秦帝国时期,帝制国家文化取代法文化。秦的三次文化转型体现了其思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体现了其文化内容的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术文化 史官文化 法文化 帝制国家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