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帝国体系到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付春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共8页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国家建设的基本战略。中华民族的发展孕育了今天的中国,而今天中国的国家建设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基础。中华民族是在多民族的聚合与整合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有深厚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基础。以1911年的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国家建设的基本战略。中华民族的发展孕育了今天的中国,而今天中国的国家建设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基础。中华民族是在多民族的聚合与整合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有深厚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基础。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界,在此前后,将中华民族汇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政治共同体呈现的形式不同。在1911年之前,这个共同体是传统的中华帝国体系;而在1911年之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和帝国体系的瓦解,这个共同体就是逐渐确立和发展的现代民族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整体进步与发展与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相伴相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体系 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下载PDF
中华帝国政治体系下的君主制与国家治理——一个历史社会学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杰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7期23-27,共5页
君主制是中华帝国的政治体系下的一个支柱性的正式制度安排,它同帝国体系本身的维系以及帝国的国家治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对有效的国家治理起着支撑和杠杆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对帝国体系下存在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危机负有... 君主制是中华帝国的政治体系下的一个支柱性的正式制度安排,它同帝国体系本身的维系以及帝国的国家治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对有效的国家治理起着支撑和杠杆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对帝国体系下存在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危机负有重要的责任。文章主要从君主制中君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等角度对君主制同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认为:正是以君主制为代表的帝国体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相应的权力结构导致了帝国体系在近代西方的冲击下面临"总体性危机"而最后走向崩溃,而难以实现向现代性的制度转型。所以,彻底终结君主制,最终建构起一种政党主导、各个阶级联盟的共和政治是帝制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体系 君主制 国家治理 现代国家
下载PDF
美国帝国体系中的中国与日本 被引量:12
3
作者 彼得.卡赞斯坦 白云真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4,共8页
美国既是国家体系中的行为体,也是文中所分析的美国帝国体系的一部分。中国与日本深深地置身于美国的帝国体系之中,而且以不同的方式与美国和美国的帝国体系联系在一起。日本始终坚持国家经济战略和国际安全战略,而中国遵循着国际经济... 美国既是国家体系中的行为体,也是文中所分析的美国帝国体系的一部分。中国与日本深深地置身于美国的帝国体系之中,而且以不同的方式与美国和美国的帝国体系联系在一起。日本始终坚持国家经济战略和国际安全战略,而中国遵循着国际经济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日本和中国的均势正在转变,政治群体使具有渗透性的亚洲也明确地依赖于美国帝国体系中。笔者认为,亚洲仍继续是一个在美国帝国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性的渗透性地区,中日之间日益强化的竞争状态为美国的帝国体系提供了政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帝国体系 日本化 中国化 亚洲价值观
原文传递
清末帝国体系现代转型背景下的直隶政治变革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振华 《理论界》 2014年第1期114-116,共3页
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启现代化历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开启近代化,甲午战败证明其未达自强求富目标。戊戌变法是政治变革的尝试,新政立宪则是开启君主集权官僚制的帝国体系向现代民族国家政治体系转型的过程,也是以大清为中... 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启现代化历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开启近代化,甲午战败证明其未达自强求富目标。戊戌变法是政治变革的尝试,新政立宪则是开启君主集权官僚制的帝国体系向现代民族国家政治体系转型的过程,也是以大清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向现代国际体系转型的过程。转型的动力源泉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扩张对清帝国造成剧烈冲击,促进各种变革力量产生。民族主义和立宪成为时代主流思潮,转化为从上至下的政治行动,驻外使节、地方督抚、士绅、新兴商人团体和新式知识分子等政治精英成为推动变革的力量。直隶作为京畿要地和通商口岸,现代化力量成长的较快,力主变革的直督袁世凯等政治精英在直隶推动新政,发展现代工商业,兴办报刊舆论,按司法独立等立宪理念试办审判厅,改革官制以建立现代行政体系,试办地方自治,筹设议会咨议局,开启现代国家建构的闸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体系 国家转型 直隶新政 袁世凯
原文传递
通过征用帝国象征体系获取地方权力——明代广西土司的宗教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江华 《民族学刊》 2010年第2期25-41,161,共18页
元明土司制度的建立,事实上使得这些地方势力的权力基础开始由中央王朝掌控,广西左右江地区的土司只有依赖于帝国权力才能维持和参与地方权力的竞争。在这一情形下,中央王朝的宇宙观与象征体系被全面引入该地区,既成为土司维持现有权力... 元明土司制度的建立,事实上使得这些地方势力的权力基础开始由中央王朝掌控,广西左右江地区的土司只有依赖于帝国权力才能维持和参与地方权力的竞争。在这一情形下,中央王朝的宇宙观与象征体系被全面引入该地区,既成为土司维持现有权力的工具,也为土司可能的扩张铺平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土司似乎也尝试利用新的宗教象征体系将其家族权力与地方社会扣连在一起,但这一结果也最多只能是杜绝其他土司对其领土的觊觎,反而更加强了帝国对广西土司地区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土司 土司制度 帝国象征体系 宗教实践 岑瑛 思恩军民府
下载PDF
当前国际体系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简军波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5期35-41,共7页
学术界对当前国际体系的描述大体不外乎单极体系、多极体系、多极化趋势、多行为体体系或所谓"一超多强",然而这些概括未免流于简单化。本文认为:当前国际体系现状并非可以用单个体系可以概括,而是表现为多元共存,这些体系包... 学术界对当前国际体系的描述大体不外乎单极体系、多极体系、多极化趋势、多行为体体系或所谓"一超多强",然而这些概括未免流于简单化。本文认为:当前国际体系现状并非可以用单个体系可以概括,而是表现为多元共存,这些体系包括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霸权体系和帝国体系。而且,每个体系基于自身发展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社会的前途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前多元体系间的竞争和每个体系自身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系 多元共存 威斯持伐利亚体系 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霸权体系 帝国体系
下载PDF
日俄战争与东亚国际体系的重构 被引量:4
7
作者 安成日 刘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16,共10页
在东亚国际体系由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向近代殖民条约体系的转型过程中,如果说甲午战争发挥了彻底解构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作用,那么日俄战争则起到了最终完成重构东亚殖民条约体系过程的作用。甲午战争后,大清王朝进一步积贫积弱,帝国主... 在东亚国际体系由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向近代殖民条约体系的转型过程中,如果说甲午战争发挥了彻底解构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作用,那么日俄战争则起到了最终完成重构东亚殖民条约体系过程的作用。甲午战争后,大清王朝进一步积贫积弱,帝国主义列强趁机掀起了瓜分清帝国遗产的狂潮,把更多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强加于清政府。在争夺在华权益和东亚主导权的过程中俄国成为日本和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了确保在华利益和东亚主导权,英美等欧美列强支持日本对俄开战。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击败强敌沙俄,两国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日俄两国在东北亚地区正式划分了势力范围。至此,在东亚地区正式形成了以欧美各国、日本、沙俄为中心,以近代条约规范各国关系的东亚殖民条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俄战争 东亚 国际体系 朝贡体系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下载PDF
历史·社会·环境:中国古代治理体系长期存续的三重密码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建军 孙杨程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4-71,共8页
帝国治理体系长期存续是中国独有的历史现象。"自由意志缺乏""水利文化""东方专制主义"等视角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亚细亚生产方式"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却缺乏针对性;"历史—社会—环境&qu... 帝国治理体系长期存续是中国独有的历史现象。"自由意志缺乏""水利文化""东方专制主义"等视角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亚细亚生产方式"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却缺乏针对性;"历史—社会—环境"视角是对它的尝试性补充,它认为,帝国治理长期存续是因为三组密码:历史传统提供了制度前奏和同质文化圈;社会结构因缺乏革命性要素——商人而变化缓慢,村社维持着简单的再生产,贸易也比较匮乏;外部威胁和集团联合的必要性,要求权威必须集中,使官僚系统正常运转。超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治理,必须是"分区域""分层级",历史淘汰了以血缘亲族为基础的"分封制",可供选择的只有以职业技能为基础的"郡县帝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治理体系 历史前提 社会结构 环境选择
下载PDF
殖民地与殖民主义体系
9
作者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6-16,共1页
殖民地:最初指一国在国外所侵占并将其大批居民移往的地区。在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指遭受外来资本主义强国侵略、丧失主权和独立、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受资本主义强国统治和支配的地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包括在不同程... 殖民地:最初指一国在国外所侵占并将其大批居民移往的地区。在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指遭受外来资本主义强国侵略、丧失主权和独立、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受资本主义强国统治和支配的地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包括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国、附属国等。占有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殖民地作为垄断的商品市场、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和军事基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殖民地 殖民主义体系 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政治和经济 帝国主义阶段 学报编辑部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原料产地 投资场所
下载PDF
重构“上下之通”:清末新式官报与帝国传播体系的变革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海江 丁捷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56,120,121,共17页
"上下之通"是贯穿中华帝国两千年的传播学命题。但至晚清,以上下相通为核心的帝国传播体系,已难应对内外剧烈变动带来的信息压力,而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体开办的新式官报,不仅在帝国疆域内建构了纵横交错的信息流动空间,也在... "上下之通"是贯穿中华帝国两千年的传播学命题。但至晚清,以上下相通为核心的帝国传播体系,已难应对内外剧烈变动带来的信息压力,而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体开办的新式官报,不仅在帝国疆域内建构了纵横交错的信息流动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帝国传播体系的开放、多元和互动。新式官报不仅是帝国晚期为应对传播危局而在时空关系上所作的一次调整,也对帝国权力关系进行了重塑,为中国媒介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媒介样式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官报 清末 帝国传播体系 媒介史
原文传递
世界整体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永利 《理论月刊》 CSSCI 1996年第12期34-37,共4页
世界整体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韩永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开始了实际意义上的世界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强行输出商品、输出资本、抢占殖民地、瓜分世界的结果。但从人类社... 世界整体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韩永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开始了实际意义上的世界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强行输出商品、输出资本、抢占殖民地、瓜分世界的结果。但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这又是工业文明发展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整体发展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 二次世界大战 整体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 殖民地 殖民帝国 英法 民族解放运动
下载PDF
历史教学提高科学性、思想性的几点思考
12
作者 王春良 《山东教育》 1999年第29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殖民地半殖民地 历史教科书 思想性 民族民主革命 共产国际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日本右翼势力 民族资产阶级 毛泽东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初探
13
作者 梅荣政 《理论月刊》 CSSCI 1995年第12期32-33,共2页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初探梅荣政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所谓基本国策,系指国家重大的关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乃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政策。正是因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它已被纳入建设...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初探梅荣政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所谓基本国策,系指国家重大的关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乃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政策。正是因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它已被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增长 中国现代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世界经济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科学技术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论纲
14
作者 石太林 《社会科学论坛》 1999年第4期11-13,共3页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果说,二战前时代主题是革命与解放,那么,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平与发展则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这一主题在哲学上的反映,便是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唯物史观 人文主义方法 社会发展问题 实证主义方法论 资产阶级 社会历史 生产力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社会现象
下载PDF
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国家间战争不可避免的论断
15
作者 田运康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41-47,5,共8页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是否能够避免呢?早在七十多年前,列宁就已作出了明确的否定回答。纵观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发展史,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作为帝国主义最终形成标志的几次帝国主义战争,木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三十年代末期爆发...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是否能够避免呢?早在七十多年前,列宁就已作出了明确的否定回答。纵观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发展史,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作为帝国主义最终形成标志的几次帝国主义战争,木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三十年代末期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都只是在为列宁的结论增添着论据。然而,在五十年代初,有人却提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国际条件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再是不可避免的了。”当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国家 战争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经济 新认识 列宁 二战以后 不平衡规律 世界体系 西方各国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下载PDF
发刋詞
16
《东南亚研究》 1959年第1期3-4,共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十多年間,國际形势發展的特征之一,是几百年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迅速瓦解,在亞洲和非洲,有十三億人民已先后擺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及附属國的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斗争的偉大勝利。
关键词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民族独立斗争 殖民地半殖民地 二次世界大战 年过程 形势 非洲 民族独立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体系
下载PDF
新非洲与当代世界(下)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章义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4-26,共3页
新非洲的诞生 ,是近代以来非洲两大对立社会集团的力量在二次大战期间向各自相反方面发展的结果 ,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新非洲诞生后 ,面对的是西方殖民统治留下的破败不堪的社会和诸多挑战。新非洲是在应对挑战中与时俱进... 新非洲的诞生 ,是近代以来非洲两大对立社会集团的力量在二次大战期间向各自相反方面发展的结果 ,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新非洲诞生后 ,面对的是西方殖民统治留下的破败不堪的社会和诸多挑战。新非洲是在应对挑战中与时俱进的。新非洲应对各种挑战显示出丰富的创造力 ,说明新非洲各国人民正以主人的资格在人类文明大道上探索、形成和完善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新非洲是大有希望的。她赋予我们这个时代以新的活力 ,是推动世界前进的一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国际经济秩序 自然资源
原文传递
战乱违背时代潮流
18
作者 梅振民 《瞭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3期43-43,共1页
本刊发表的三篇四个发展中国家战乱祸害的报道,所述情景之惨烈,危害之大,确实怵目惊心,发人深醒。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1993年全世界有28个地区发生33起大规模武装冲突,1994年有27个地区31起,1995年有25个地区30起。尽管逐... 本刊发表的三篇四个发展中国家战乱祸害的报道,所述情景之惨烈,危害之大,确实怵目惊心,发人深醒。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1993年全世界有28个地区发生33起大规模武装冲突,1994年有27个地区31起,1995年有25个地区30起。尽管逐年似有减少,但近五、六年来,每年总有二三十起大规模武装流血冲突,而且,大部分发生在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体制转型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第一,死人。仅卢旺达一国部族仇杀就死了上百万人,真可谓“血流漂杵,白骨蔽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欠发达地区 经济体制转型 多民族国家 时代潮流 地区发生 血流漂杵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殖民统治 战乱
原文传递
试论资本输出的两重性
19
作者 周旭昌 刘璜圹 《世界经济》 1985年第11期73-73,共1页
资本输出,作为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今天仍然客观存在,资本输出的本质属性仍然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但是,资本输出具有本质属性的同时,资本输出的非本质属性也客观存在。
关键词 资本输出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非本质属性 客观存在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 民族 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原文传递
人类正义的伟大胜利──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20
作者 杨吉胜 《宁夏教育》 北大核心 1995年第Z2期3-4,共2页
人类正义的伟大胜利──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永宁回中杨吉胜战争,是地球上对人类危害最大、最凶残的“怪物”。战争,是解决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斗... 人类正义的伟大胜利──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永宁回中杨吉胜战争,是地球上对人类危害最大、最凶残的“怪物”。战争,是解决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是为着最终的经济利益而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 人类正义 大胜利 帝国主义国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二次世界大战 人类文明 中国人民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