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图与博物学:英美旅行书写中的帝国建构策略
1
作者 谭晓亮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108,121,共9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涌现出一股被称为“空间转向”的学术新浪潮。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空间转向催生着文学研究学界的空间转型。作为文学地理最具代表性的文类,旅行书写兼具事实和想象的双重话语特征,它不仅...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涌现出一股被称为“空间转向”的学术新浪潮。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空间转向催生着文学研究学界的空间转型。作为文学地理最具代表性的文类,旅行书写兼具事实和想象的双重话语特征,它不仅是作家异域旅行的想象性描述和经验性总结,而且是殖民者开启海外探险、商业贸易和帝国扩张的先行性文本。本文将以地图与博物学作为切入点,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探察旅行书写中呈现的民族主义、帝国想象、海洋贸易、边疆意识和文化殖民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 博物学 旅行书写 帝国建构
下载PDF
英国涉海文学与帝国建构的关系
2
作者 汪汉利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2-66,共5页
英帝国肇始阶段,涉海文学提出"人口过剩"及如何建立"海上帝国"等主张,从理论上探索英国向外扩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帝国上升时期,涉海文学通过鲁滨孙等殖民者的海外垦殖实践,为英国民众勾画帝国构建的基本路径。英... 英帝国肇始阶段,涉海文学提出"人口过剩"及如何建立"海上帝国"等主张,从理论上探索英国向外扩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帝国上升时期,涉海文学通过鲁滨孙等殖民者的海外垦殖实践,为英国民众勾画帝国构建的基本路径。英国攫取世界霸权以后,涉海文学则为帝国价值观念和统治秩序进行合法化辩护。英国涉海文学由此实现从文化叙事向政治功能的转变,从文本和意识形态层面参与了帝国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 涉海文学 帝国建构
下载PDF
欧文《阿斯托里亚》中的皮毛贸易与帝国建构
3
作者 许梅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13,共13页
《阿斯托里亚》是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以书写阿斯托皮毛事业为主线的西部题材作品。作为与合众国一起成长的第一代作家,欧文对自己的文学使命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体现在该文本中,就是透过皮毛贸易这个多面镜,帮助美国完成大陆扩张... 《阿斯托里亚》是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以书写阿斯托皮毛事业为主线的西部题材作品。作为与合众国一起成长的第一代作家,欧文对自己的文学使命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体现在该文本中,就是透过皮毛贸易这个多面镜,帮助美国完成大陆扩张、财富掠夺以及海外殖民的文学想象,从而彰显了以他为代表的美国人的帝国主义情结。欧文在文学文本中所展现的西部神话想象和帝国建构的美国精神为之后西部文学的书写提供了一种美学范式,但美国西部探险多以追求土地、资源和财富为目的,却打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事业的幌子将其扩张心理和殖民意识正义化的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 《阿斯托里亚》 阿斯托 皮毛贸易 帝国建构
原文传递
“明清帝国的建构与中国西南土著社会的演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沈文杰 王琪 《传承》 2010年第33期82-83,共2页
"明清帝国的建构与中国西南土著社会的演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于总结、评论"重构西江:明清帝国的建构与土著社会演变"研究项目的成果,包括西江流域的文化表象、社会变迁、族群与社会以及跨时空对话四大方面。此会奠... "明清帝国的建构与中国西南土著社会的演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于总结、评论"重构西江:明清帝国的建构与土著社会演变"研究项目的成果,包括西江流域的文化表象、社会变迁、族群与社会以及跨时空对话四大方面。此会奠定了今后西江流域研究和跨区域学术合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流域 明清帝国建构 西南土著社会演变
下载PDF
非人间、曼陀罗与我圣朝:18世纪五台山的多重空间想象和身份表达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帆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9-186,共38页
18世纪,五台山逐步发展为一个跨区域、多文明的神圣中心,吸引着来自我国的汉地、蒙古、藏区以及印度、日本、朝鲜等地的朝圣者。此间,大量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五台山山志以及朝圣指南频出,包括僧侣编写的汉文、藏文和蒙古文等朝圣指南... 18世纪,五台山逐步发展为一个跨区域、多文明的神圣中心,吸引着来自我国的汉地、蒙古、藏区以及印度、日本、朝鲜等地的朝圣者。此间,大量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五台山山志以及朝圣指南频出,包括僧侣编写的汉文、藏文和蒙古文等朝圣指南以及清廷主导编写的钦定山志。本文通过比较关于五台山的四个汉藏文本,分析这四个文本中的汉传佛教叙事、藏传佛教叙事和皇权叙事,探讨不同叙事呈现出的不同文明体系对于空间和地景、民族和国家、世俗和神圣等概念的想象和表述,进而以“文明”的视角拓展对知识生产、神圣空间和国家建构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文章解绑了语言、民族、文化、国家等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帝国作为一种跨地域多文明体系的国家形式,指出帝国的扩张过程并不是帝国中心不断推进、“文明化”作为文化和自然的边陲的过程,而是多文明体系互动交融,不断参与帝国的文化和自然的建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空间 地景 帝国建构
下载PDF
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的“情感结构”研究
6
作者 侯静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4-39,共6页
雷蒙德·威廉斯是20世纪英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家。他提出“情感结构”的概念,用于描述一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情感体验。情感结构在社会转型时期最为突出,并与同时期文学作品具有同构关系。本文以夏洛蒂·勃... 雷蒙德·威廉斯是20世纪英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家。他提出“情感结构”的概念,用于描述一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情感体验。情感结构在社会转型时期最为突出,并与同时期文学作品具有同构关系。本文以夏洛蒂·勃朗特的四部小说为研究对象,借用雷蒙德·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进行文本细读和文化批评研究,试图找到小说人物实际感受与主导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以及作者的解决策略——神奇方案,进而剖析文学作品参与的帝国建构及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雷蒙德·威廉斯 情感结构 神奇方案 帝国建构
下载PDF
文武之道:读《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
7
作者 郭瑞鹏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236-241,共6页
近年来兴起于美国的"新清史"研究的一些成果逐渐译介到国内,引起清史学界的热烈讨论。"新清史"研究强调清朝的满族特性,认为清朝得以长期统治中国的原因在于统治者维持了满族的主体性,而并非以往认为的"汉化&q... 近年来兴起于美国的"新清史"研究的一些成果逐渐译介到国内,引起清史学界的热烈讨论。"新清史"研究强调清朝的满族特性,认为清朝得以长期统治中国的原因在于统治者维持了满族的主体性,而并非以往认为的"汉化"。如何回应"新清史"是摆在中国清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有学者梳理了"新清史"的兴起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影响等问题,还有学者已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①台湾学者马雅贞新近出版的《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②采用艺术史与文化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清代战勋图绘对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进而回应“新清史”的相关学术理念和观点,可谓别开生面,十分新颖,值得肯定与学习。本文就该书的内容稍费笔墨,做一介绍,并探讨其学术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太极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 新清史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 康熙朝 乾隆朝 宦迹图 文武之道 文化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